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獨家專訪 梁朝偉 × 張震 訪談全文(一)

網路獨家 Web only

林靜宜,採訪︱成章瑜‧林靜宜
user

林靜宜,採訪︱成章瑜‧林靜宜

2013-02-08

瀏覽數 7,300+

獨家專訪 梁朝偉 × 張震 訪談全文(一)
 

獨家專訪 梁朝偉 × 張震 訪談全文(一)_img_1獨家專訪 梁朝偉 × 張震 訪談全文(一)_img_2

梁朝偉出道於香港無線電視臺第11期藝員訓練班。參演過《香城浪子》、《新紮師兄》、《鹿鼎記》、《俠客行》等多部劇集,成為「無線五虎」之一。

從影代表作包括:《地下情》、《悲情城市》、《喋血街頭》、《阿飛正傳》、《東邪西毒》、《重慶森林》、《三輪車夫》、《春光乍泄》、《花樣年華》、《無間道》、《英雄》等。

張震15歲時出演楊德昌的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梁朝徫15歲時輟學,之後加入香港無線電視演員訓練班,他們都沒有完整的學校教育,電影舞台成為他們的教室,劇本就是現成的課本,導演則成為他們的老師。

張震拍《赤壁》,為演孫權他熟讀三國;拍《建黨偉業》他又把民國史熟記於心;拍《深海尋人》,他考到了PADI潛水執照;拍《吳清源》,他的圍棋已能壓制專業三段。

二人曾多次合作電影,並結為忘年好友,《一代宗師》是兩人最近合作的電影,導演王家衛從籌備到拍峻,足足花了10年的功夫,這也成為他們最長的一堂課。梁朝偉為演葉問,習詠春拳,曾二度骨折;張震為戲而苦練的八極拳,更勇奪全中國八極拳比賽冠軍。更重要的是在練功的過程中所領悟的人生哲學,梁朝偉說:「做不做得到是選擇,只是我選擇不做而已,到最後你會發覺,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

獨家專訪全文揭露 系列一

1.真功夫mind training

梁朝偉練詠春4年打斷兩次手,張震練八極練了3年,卻得了真實世界的武術大賽一等獎盃,戲裡戲外,到底什麼是真功夫?

梁朝偉:功夫不只是強身健體,更是一種心智訓練

功夫不是那麼簡單的,是精神層面上的心智訓練,最後可能是一個生活之道,讓你思考怎麼去面對真實生活。

梁朝偉(以下簡稱梁):真正學習詠春的過程只有4年,其實也不都是詠春,我覺得應該統稱功夫,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國功夫。

小時候7、8歲時,我就喜歡李小龍,每個月的功夫雜誌都會買,我是那種功夫迷,很想去學,家裡都不准,第一,沒錢,家裡窮沒閒錢,第二,學功夫幹嘛?媽媽肯定不准的,學這個幹什麼,打架嗎?後來才瞭解到功夫不是那麼簡單的,不是只有強身健體,是一種很科學化的訓練,還有精神層面上的mind training(心智訓練),最後可能是一個生活之道,讓你思考怎麼去面對真實生活。透過葉問這個角色,發現他是一個很有天份的人,因為我不認識他,只能從文字上去揣摩,發現啟發他怎麼去面對生活的,是功夫。

梁朝偉:50歲擺脫痛苦,希望多拍正面能量的電影

因為現在的社會是夠殘酷的,我們無法選擇,但是我們可以選擇角度,我們可以用正面一點的角度去看。

梁:我是很悶的。電影葉問這個角色完全是我去體驗,然後把他創作出來,賦予他生命。我自己有自己梁朝偉的生活方式,不過他給了我一些啟發,嗯,其實也不算,因為我自己,50歲的階段對生活有不一樣的看法,回看過去49年,前望未來的路要怎麼走?

2年前我希望自己快樂些,那應該是每個人都希望的,我希望拍一些有正面能量的東西出來,讓觀眾看完會覺得這個世界是有溫暖的、有希望的、有溫度的、不是那麼殘酷的。因為現在的社會是夠殘酷的,我們無法選擇,但是我們可以選擇角度,我們可以用正面一點的角度去看,不一定要用那麼重的去看,所以我不想再拍那麼沉重的角色或電影,因為我自己生活也不想這樣,所以希望透過我的工作詮釋我的感受,也希望可以對年輕人或喜歡我的電影的人有一些新的啟發。

張震:到現在我才知道,腳步不是用跟的

同一個師父教出來的徒弟,答案都不一樣。

張震(以下簡稱張):我和他們一起工作,一直有一個習慣,我覺得他們都是長輩是前輩,都很有經驗,對他們會有一種尊重、一種崇拜的心態,可是這一次我覺得有點不一樣。就是,他們的歩調我老是跟不上,我在後面跟常感到很吃力,到現在我才知道,腳步不是用跟的。

雖然tony(梁朝偉)跟我很熟,他會跟我講一些與電影無關的,你在旁邊看可以看得到的,那這也是一種學習,但是慢慢的,我自己可以領悟出一套方式,會發現,這樣做才是對的,我覺得,我如果不是接觸電影、學習八極拳,很多東西你沒有辦法去領悟到。有很多獲得,有獲得就有開啟。

張:同一個師父教出來的徒弟,答案都不一樣。

最後那個東西都是你自己自發去消化出來去表現出來的東西。

就像一個書法老師教你寫字,你寫出來的字會跟他一模一樣? 不可能。你一定是自己有融入、自己有體會才會寫出你自己的字。

2.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在王家衛導演《一代宗師》幕後長達10年的紀錄片中,有一幕葉問師父在過世前三天的紀錄。畫面上葉問師父與木椿對打到一半,忽然停了,有人認為是他累了,是他忘了,殊不知這是詠春拳裡的重要招式,叫「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張震:背出十幾年前拍戲的台詞,為什麼他可以

可見那串對白他花了多少心血投入,再用他自己的方式講出來,下了極大的功夫

張震:我跟梁朝偉最早認識是在18歲那年,去巴黎走秀,你剛剛拍完「三輪車夫」(越南導演陳英雄作品,獲1995年威尼斯影展金獅獎)那一年,那部戲他在裡面的樣子就很特別。

梁:那時候我認識你嗎?

張:不認識,那是第一次碰面,那次只去幾天而已,時間很短。

梁:他是那種不會惹人討厭,又不太跟人講話那種(酷酷的),但是他又不是故意要擺酷,他就是自然那樣,那時候我跟我女友劉嘉玲去,當時沒有機會認識他,唯一兩個中國人就是我們。

張:梁朝偉是個偉大的演員 能隨口說出多年前電影的對白。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我們都不是善於表達的那種人,從他身上學到的東西,我覺得都是特別珍貴。有一年,我們在拍天下無雙,有次我們在聊天,那天好像是聖誕節前夕,一個放假日,我們在小酌閒聊,聊著聊著,他突然開始說起東邪西毒的對白,很長,約3分多鐘,他自己的獨白,我嚇一跳,因為我們平常交流不會去講演戲,他突然冒這一段,我一時錯愕莫名,不知道Tony(梁朝偉英文名)怎麼了?

我一直在想,要我去想一句十幾年前拍的戲的台詞,根本不可能,為什麼他可以,可見那串對白他花了多少心血投入,然後去消化,再用他自己的方式講出來,可見必是下了極大的功夫,才能在十多年後清晰覆頌出來,像他這樣的演員真是太偉大了。

梁:只要你想要如此,沒有什麼是不可能

做不做得到是選擇,只是我選擇不做而已,到最後你會發覺,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演戲如是,做人亦如是,你自己也是

梁: 我是一個要求很高的人,一方面我在生活上一直在改善自己,希望自己變得讓自己更滿意一點,其實做人就是怎麼去做一個好人,一個好人怎麼去生活,從小因為背景不是很如意就很想去改變,到了最近,我一直要求自己很高,最近才發覺「原來是做什麼都可以,只要你想如此,你要變成什麼都可以,每個人都可以」。

我們有時候會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認為我就是這樣的人,所以我不想接受訪問,我覺得這是一個藉口,因為你不想做,所以你會找出一大堆藉口,我是這樣的人,難道你生來就這樣嗎?是你自己決定你是這樣。

為什麼我演戲可以扮演各種不同角色,我要演什麼就是什麼,其實做人也是一樣啊,我可以不懶惰,我可以六點鐘起床,(張:每個人都有惰性),你可以說,我昨天晚上三點才睡,起不來,你可以給自己一個理由,但是,不是你做不到,做不做得到是選擇,只是我選擇不做而已,到最後你會發覺,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演戲如是,做人亦如是,你自己也是,你要變好很簡單,你要改什麼都可以,你要變壞也可以,你想怎樣都可以,最起碼的是,「如果你有一顆很善良的心的話,做什麼都無所謂」。

梁朝偉:50歲才學會如何活的開心

我用了50年的時間,學會怎麼去活得開心點

梁:對我最大的一個啟發,我最近才知道,喔,原來是這樣,那要開心就可以開心,要苦就苦,這是我自己的選擇,我從前不知道,我從前笨嘛,我現在明白了,我用了50年的時間明白了這個領悟。我用了50年的時間,學會怎麼去活得開心點。

其實我每一個10年都會回頭看一看﹔30歲的時候,回看前面29年做了什麼?往後我要怎麼做?10年之後,我再回頭檢視自己﹔這次我50歲的這個階段,我再看看我要什麼,我看到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我的方向、我的做人原則、我的堅持、我是什麼,我很清楚了,當你很清楚的時候,你就有一種很自在的感覺,然後你就,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以前太笨,不曉得為什麼會痛苦。

3.看自己.看天地.看眾生

《一代宗師》最高境界,就是「看自己.看天地.看眾生」,葉問說,練功不是逞強好勇,而是開發自己與眾生的能量。

張:功夫練得怎麼樣,跟別人沒有關係,是自己的追求

我練到趴下,還是要練! 就這麼簡單。

張:功夫怎麼樣,跟別人沒有關係,是自己的追求,是一種單純的追求。

練八極拳這件事改變我很多。練功有很多階段,我只練了3年,我相信練30年會比練3年差別更大,可以體會的東西也會不一樣,但起碼這3年真的是花很多心血在上面,我練八極拳是從一張白紙開始,什麼都不會,剛開始很無聊,每天去,每天那麼早起床。

我在北京霄雲路有一棵自己的樹。每天練功都是找那棵樹,每天要很早起,我師父他不是靠傳授武功當生活的,他是個生意人,但是他自己愛好八極拳,所以他就練了40年,導演介紹給我認識,我就跟他拜師跟他學習,他每天早上起來,冬天是七點到那個樹林,很冷,北京的冬天是零下,我第一天到時地上有積雪,我就掃雪,把場地先掃好,然後開始練習。

最初我什麼都不會,從蹲馬步開始,師父從基礎一招一招教,真的你不會覺得你有進步,因為你什麼都不會,只覺得每天做這些練習,因為平常很少做,一開始會不習慣,會覺得身體有負擔,那麼早要起床,每天那麼早要睡覺。

由於跟校園規律生活脫離已久,有時候會覺得為什麼我不能去吃餐好吃的,或今天放自己個假去哪裡度假多開心,為什麼我要在這邊學拳?就會覺得想逃,很想逃。離鄉背井去北京練,拜師求藝一度讓我懷疑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當然,有很多原因讓我不再逃避,我知道我的對手是他,我知道導演的要求是什麼,這次的武術指導是八爺(袁和平),他也是臥虎藏龍的指導,我希望我有一個改變是,讓人家看到我也可以做得到,從一個由零開始能做到讓人家覺得他做得還不錯,就憑著這口氣,那我就跟你們槓上了。

我練到趴下,還是要練! 就這麼簡單。

梁:武林沒有敵人 對手就是你自己

到最後你發現,其實沒有敵人,原來對手是你自己

為什麼要用meditation(靜坐冥想),我中間有體驗一下李小龍的角度,因為剛剛相反葉問是從功夫啟發他怎麼生活,而李小龍是從生活啟發功夫,因為李小龍是一個受良好教育有大學養成訓練的傑出青年,他從哲學啟發功夫,其實兩個人是殊途同歸。

一個是功夫啟發生活,一個是生活啟發了功夫,這兩個人是師徒,他書裡提到他很尊重他是一個偉大的武術家,也談到在一次練習時他怎麼去啟發他,後來他就用道家哲學去解釋這個學習的過程,我就覺得,啊,好讚嘆! 怪不得三千多年傳統文化能傳續到今天。

到最後你發現,其實沒有敵人,原來對手是你自己。

你找到一個對手,你跟他較量不是要打敗他,而是要和諧,就好像生活一樣,我們沒辦法控制未來什麼東西,但是我不是要去對抗它,無論它是好或不好,我跟它和諧,怎麼來我怎麼應。

張:本來一開始練功很苦,到後來發現自己不練功會覺得不舒服,我怎麼會這樣子?一定是自己有了一些變化。因為練功過程很無聊,每天都跟自己練,練久了,就會知道自己的性格,那些優點缺點都會表現出來。

比如說,每天當然不會想那麼早起練功,睡到自然醒多爽,人都有惰性,師父又很喜歡講大道理「練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練功是有螺旋式上升…..」意思就是練功的進程很慢,你看不到它的進步,累積很多很多的很慢,你就會看到它有高一點高一點,這些大道理跟我好像沒有什麼關係吧,可是練久了,你會發現真的就是這樣,可是你就是把它練下來,譬如蹲馬步,你只要能蹲過3分鐘,再來要蹲10分鐘就不是問題,就是這樣,只要你撐住、挺住,最後獲得的,就是你自己的。

梁:我覺得心的訓練(mind training) 、心智開發(mind cultivation)是很道家式的思想的境界,我覺得從前的儒家階段有一招半式的功夫,也普通了吧

張:練功本身就是一種「禪」

梁:對呀!那是一種意境,例如「無為」「無心」放在功夫裡你怎麼可以做得到,你沒辦法從文字裡學得到,你必須透過練習,在練習當中它像花一樣會慢慢長出來,就像我們修養,不可能看2本書你就有,加上你的intelligent thinking,除了練你還要思考,然後那個東西就慢慢會出來,然後你知道有一條明確的方向的時候,你就往這個方向去做。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