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不良少年的競爭力

康文炳
user

康文炳

2007-03-01

瀏覽數 2,700+

不良少年的競爭力
 

十七年前初出社會,幾個大學同學在外合租公寓;一天,一位室友興奮地抱著一個大紙箱進來,是「電腦」耶!那感覺就好像我家三十五年前買第一台黑白電視時一樣期待。

好不容易七手八腳裝好了,室友像個既驕傲又慷慨的小孩,邀請大家輪流玩一下他的新玩具。我粗手粗腳用著滑鼠,把一個空檔案拖曳進螢幕左側的「垃圾桶」,然後,「噹」的一聲,「垃圾桶」就滿出來了。大家都神奇地相視而笑。

十七年前使用「麥金塔二號」的美好經驗記憶猶新,那「噹」的一聲,彷彿還在耳邊縈繞。多年後才有機會陸續讀到有關這部電腦的故事,21歲創業的賈伯斯的故事,迄今依然上演各式傳奇。

蘋果傳奇得以上演的關鍵之一,是當電腦工程師習於使用一連串複雜指令的Unix和Dos作業系統時,24歲的賈伯斯卻已慧眼獨具注意到「圖形導向介面」的魅力。

程式指令VS.圖形介面,這是一場知識力和美學力的競賽,結果美學力贏了,就像大家熟悉的,圖形介面已經成為標準作業系統。但為什麼1979年時只有賈伯斯注意到圖形介面的價值,其他工程師卻沉迷在程式指令中,連發明的全錄(Xerox)實驗室也沒有把它當一回事呢?

這個答案可能只有在賈伯斯身上才會有解答。如果回到三十五年前,16、17歲的賈伯斯,正是我們父母眼中所謂的「不良青少年」。嬉皮盛行的年代,醉心東方文化的賈伯斯留一頭長髮,學習中國書法、到印度進行瑜伽修行之旅;多采多姿的生活,為他儲備了日後發展的豐富養分。

蘋果的傳奇一路走來,我們可以說,是感性的美學力,而不是理性的科學力,讓賈伯斯更能洞悉人性的需要。愛因斯坦在六十年前批判地說:「專家只不過是訓練有素的狗。」在全球進入美學經濟的時代,現在聽來格外真切;我們在各行各業的工作者,是不是也沉迷在知識的窠臼,而輕忽了感性的美學力,以致令我們無力和消費者進行有效的溝通?

政大科管所教授李仁芳在接受《30雜誌》訪問時說,美學力是「活」出來的,不是「學」出來的。的確,就像賈伯斯自己講的:好好生活,歲月的點點滴滴,終將編成一串珍珠回報給你。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