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的午後,孟穎來到朱宗慶打擊樂團,迎面而來的是笑臉迎人的資深打擊樂老師陽光麗。光麗帶著孟穎來到教室席地而坐,同時介紹打擊樂老師的工作流程。首先, 打擊樂老師在上課前必須事前在家中備課,由於學員多為兒童,因此備課內容包括背歌詞、動作、曲式等。每堂50分鐘的團體課程必須非常緊湊,打擊樂老師一定要先消化所有的內容,再輔以自己的教學經驗,才能設計出流暢的流程。遇到新課程,老師可能要花上二至三倍的時間備課,若是曾經教過的課程,也將視班級情況加以修改。
授課本領
因材施教,帶動氣氛
「由於小朋友活潑好動,因此剛上課時,老師要想辦法吸引他們注意力, 讓他們的心靜下來, 才能讓課程順利進行。」光麗強調,身為幼兒的啟蒙老師,是幫助他們從音樂領域的一張白紙,藉由律動、跳舞、遊戲、以及說故事的方式帶入樂理,引領他們進入音樂的世界裡。
打擊樂的學員有小孩也有成人,因此教學方法也有不同的技巧; 光麗解釋, 上兒童班時,不能有空檔時間,隨時要吸引他們的注意;同時必須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能夠眼觀四面、耳聽八方,注意到每個小朋友的學習狀況,若有小朋友注意力不集中或是心情不好,更要加以照顧,掌控融洽的課堂氣氛。教成人班,則需要以更淺顯易懂的方式,並多加鼓勵,引發他們的興趣。
「什麼樣的背景與條件才能當打擊樂老師呢?」孟穎問。光麗表示,無論主修聲樂、鋼琴或其他樂器,只要有音樂基礎,都有機會在三個月培訓、徵選通過後, 成為打擊樂老師;然而剛入行的新手老師,因為上課堂數不多,所以必須多觀摩其他老師的課,增進自己的教學技巧。
「打擊樂老師與鋼琴老師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裡?」身為鋼琴老師的孟穎問。光麗指出,由於打擊樂教學必須長時間站著上課,還要帶動學習氣氛,跟學員充分互動,因此打擊樂老師體力要好、個性活潑、不怕挫折,並具備同理心。光麗特別強調,打擊樂老師需要擁有良好的記憶力,若是15個人的班級,老師則要公平地輪流分配不同樂器,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嘗試。
敲奏樂器
抓穩節奏,體驗音色
初次接觸打擊樂,首先要學習最基本的握棒方式、認識各種樂器。第一步,將平放的鼓棒,取三分之一處,以姆指、食指抓起,光麗提醒孟穎將其餘的手指放鬆握著鼓棒,否則之後使力時會不靈活。敲打樂器時,只要手腕抬起,手臂與手肘都控制不動,雙手維持相同的打鼓力道。
孟穎依照指示開始打鼓,第一次拿鼓棒的她有點生疏,握棒方式與力道雖然正確,但身體卻顯得僵硬;光麗提醒手腕提高點,才能凸顯重音。由於孟穎有音樂底子,節奏感非常好,也能確實抓準拍子。光麗表示,打擊樂初學者必須練習一段時間,才會懂得讓身體與手部放鬆,約一個月左右才能收放自如。
接下來練習的樂器是木琴,這項樂器的特色是,木琴棒的軟硬會影響音色,至於拿木琴棒的方式與鼓棒相同,重點是手腕放鬆,敲奏時右手在內、左手在外;而擁有鋼琴鍵盤基礎的孟穎,進行音階練習時也非常順利。
學會木琴的敲奏方式後,接下來可以學習簡單的演奏。孟穎先以左右手輪流交替的方式敲奏《小星星》,再逐漸增加難度,運用滾奏的方式敲奏。
孟穎非常投入,流露自得其樂的表情,優秀的表現讓光麗讚不絕口。再來,光麗讓孟穎想像一個情境來敲奏大鼓,並介紹其他樂器,包括高音木琴、電鐵琴、木魚等,最後讓孟穎雙手拿鈸相互敲擊,體驗不同打擊樂器的音色與感受。
樂器合奏
認識樂曲,建立默契
這次孟穎所要體驗授課的曲目是康加鼓、牛鈴與沙鈴等三項樂器組成的合奏曲,光麗帶孟穎來到教學教室,認識這三種樂器。
康加鼓的材質主要是皮革,聲音較低沈,主要的擊奏方式有三種:B(bass)、S(slap)、O(open)。Bass是將手掌打直並用力地回擊,聲音較為低沈;Slap是悶擊,一手不動、壓住鼓面,另一手掌微彎,瞬間擊下鼓面再將聲音包住;Open則是一般音色,拍鼓面時手掌微彎。初學者必須經過長時間的練習,才能將這三種擊奏方式練得非常純熟,但是孟穎馬上就要上台教學, 光麗特別讓她以木琴棒代替手來教學生敲奏,但是孟穎仍認真地在一旁用手練習,體驗三種打擊方式的差異。
擔任打擊樂老師,除了具備音樂素養,主要任務還是教導學生,讓他們了解如何演奏樂曲;因此必須懂得解說樂曲特色、看譜方式、播放演奏CD給學生聽,對於數拍方式也要加以說明,建立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彼此的默契,才能演奏出悅耳的樂曲。「打擊方式沒有對或錯,只要悅耳即可。耳朵是最好的老師。」光麗強調。
第二種樂器是牛鈴,原本是掛在牛的脖子上,後來才演變為樂器。敲奏時並無規定嚴格的方式, 大多是由45度角敲下;牛鈴通常用來打固定節拍,聲色清晰響亮,因此牛鈴在演奏時,通常會予人時鐘的感受。
最後一種樂器是沙鈴,不同材質有不同音色;塑膠材質的聲音較為低沉 ,木頭材質的聲音較清脆,可以提升樂曲的豐富性。沙鈴主要以垂直的方式打擊,在拉丁音樂中經常使用,是較為即興的樂器,因此打擊方式也可以較為隨興。
演奏舞曲
層次分明,重視和諧
授課時所要演奏的曲目,是洋溢拉丁風情的Mambo舞曲《喂!看魔法》,由八個人分為三組,分別敲奏康加鼓、牛鈴與沙鈴等三項樂器。
光麗播放樂曲,先讓孟穎了解整首曲子,掌握三項樂器在樂曲中出現的時間。此曲屬於入門樂曲,前奏先由康加鼓開始擊奏四小節,接著加入牛鈴,四小節後再加入沙鈴,三項樂器共同合奏四小節後,休息兩小節,之後再重複一次,最後以尾奏兩小節做為結尾。
孟穎漸漸感受到身為打擊樂老師,不論授課或演奏樂曲,都必須眼觀四面、注重團隊的和諧與默契,這與教鋼琴時僅面對一名學生有很大的不同。光麗建議孟穎正式教課時,可以先使用小鼓練習板,讓學生練習拿棒敲奏,控制兩手的平均力道。
登台授課
循序漸進,協調團隊
到了孟穎正式教學的時間,她要求八名學員站在小鼓練習板前, 先用手敲奏小鼓, 並介紹不同的敲法會發出不同的聲音。接著教大家握鼓棒的方式,要大家輕鬆、垂直的向下打,此時她還下台一一糾正學員,面對姿勢不正確的學生,耐心地予以鼓勵。熟悉敲奏方式後,孟穎請學生以順時針方向移動位置,帶動課堂的活潑氣氛,也讓學員們樂在其中。
接下來,孟穎開始介紹康加鼓、牛鈴與沙鈴等三項樂器。
雖然前一小時才惡補樂器知識,但是她台風穩健,授課時也極為流暢,完全沒有語塞或怯場的情況,也不忘與學員分享樂器的背景與文化。她讓學生練習Slap、Open、與Bass的打擊方式,同時仔細觀察每個人的練習狀況,並以幽默的方式給予講評與建議。
之後, 孟穎教學生分析樂譜、裡面的表情記號、拍子及敲擊的特殊打法。遇到打康加鼓那組學生彼此拍數不同,產生不協調的狀況時,孟穎也提醒大家,「打擊樂不只是專注於個人的樂器,重要的是與團隊成員間的協調,因此耳朵是你的老師,用聽的就知道。」
稍加練習後,孟穎開始播放樂曲,一開始學生們顯得有些緊張, 也因為不熟悉節拍,整體聲音有些凌亂。第一次練習過後,孟穎提醒大家數拍的節奏,由於有了前次經驗,第二次演奏時,每個人都非常稱職,一致隨著節拍,敲奏著自己負責的樂器,演奏出的音色也進步許多,讓孟穎的體驗開心地畫下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