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高中生與高職生人數比約為45比55,歷年來高職體系的人口一向多於高中教育,但國內卻鮮少專門針對技職體系的調查報告,有鑑於此,《30雜誌》特別就此一影響逾全國半數以上學生的重要議題,獨家進行「台灣技職教育大調查」,首度針對全台二十三縣市20至44歲的民眾,關於現階段技職教育的觀感與認知,進行全面性的調查,並委由《遠見雜誌民意調查中心》執行。
調查結果發現,有高達近八成以上的人認為:可攜帶的一技之長,比起薄薄的畢業證書更加重要,民眾不再迷信名牌學歷;這樣的觀念也反映在主管錄用新進員工上,技職體系,包括高職、專科、技術學院和科技大學的學生,在進入職場後,找工作比一般大學畢業生更容易。
一技之長比畢業證書重要
若以不同的年齡層來看,假設人生可以重新選擇,有高達六成七的三十世代(25歲到34歲)會選擇技職體系,而非一般升學體系,比例高過總體的平均數。
在此次「台灣技職教育大調查」中,我們同時發現,年紀愈輕的世代,對於自己未來的抉擇,更有明確的主張,他們愈傾向於依隨自身興趣,或者基於學得一技之長的渴望,而主動選擇技職教育體系,甚至不乏有可進入明星高中,卻寧選技職學校的案例,譬如台中高工今年最高分是283 分,成績足以錄取中一中,而大安高工最高分則為277分,可報讀政大附中,這與過去因學業成績不佳,被動選擇技職學校就讀的狀況,有顯著差異(見表2)。
對技術性人才的迫切需求,已經是全球普遍的現象, 今年3月英國商會公布的報告就明白指出:與五年前相比,技術性員工愈來愈難找,現行的教育環境及職業訓練,並無法滿足業界的需求,課堂所學與職場所需,有著不合時宜的落差。
學校所學不符合職場供需
此一現象,同樣出現在台灣,根據本次調查,《30雜誌》發現,探究國人在校園內所學,與畢業後工作上的關聯度時,竟有高達一半以上, 覺得相關性不高, 而調查結果,同時也出現一項令人意外的結果是:就讀技職體系的民眾,亦有高達53%學非所用,顯見國內的技職教育,無論在觀念調整,或反映產業實質需求的現實面,都有必要,更進一步深思課程的整體設計與規畫。
在調查中也發現,有五成五的人認為工作難找,而就讀一般升學體系的民眾,更有63%如此認為,比例遠高於技職體系的51.5%(見表3) ,再次凸顯勞動市場的供給與需求間的落差。
文憑不等同於好工作的保障,但矛盾的是,在本次調查中,大部分人面對工作不好找的主觀感受,主要還是認為自己學歷不足,大家儘管已經認知到傳統價值的崩解,但是取而代之的新價值卻仍未建立完全。
與其歸因學歷不夠、工作難找,不如搶先進一步了解人力市場的脈動,或許如《工作大未來》作者村上龍所言:企業已不像過去有餘力培育員工、花時間等待你成長,能夠立即披褂上陣,擁有「即戰力」的人才,才足以因應市場的劇烈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