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藝術創作者龐銚 X 毛家駿設計師

Be Yourself 讓空間,慢慢有主人的樣子

楊倩蓉
user

楊倩蓉

2013-01-01

瀏覽數 7,400+

藝術創作者龐銚 X 毛家駿設計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最近又搬了一次家的龐銚,6 歲之前在北京度過童年,之後又隨著家人遷居香港6 年,再定居台灣,龐銚笑著說,從小到大她一直處在搬家的狀態,光是在台北新店附近就搬家過好幾次;家,對她而言,是移動中的記憶,也因為搬遷頻仍,只能挑一件代表性的東西帶走,所以能夠留住的物件不多,既然留不住老物,或許,獨一無二,才是她所追尋的價值。

龐銚有一個鼎鼎大名的父親,那就是油畫大師龐均,他是近代知名油畫家徐悲鴻的關門弟子;其實龐銚一家三代都是藝術家,爺爺是第一代中國旅法藝術家,奶奶是留日畫家,母親籍虹也是知名油畫家。在這樣一個藝術薰陶的家庭中長大,龐銚卻有一段叛逆期,雖然她很早就開始學畫,進入復興美工後,也數度因畫作而獲獎,但是她卻覺得自己逃離不了父母親的陰影,不喜歡被別人說她的畫有乃父之風。

走過4 年的叛逆期後,龐銚重新回到繪畫的世界裡,因為她找到了創作對自己獨一無二的價值;主持旅遊節目《龐銚敲敲門》後,如今,連爸爸都要開心向人介紹:我就是龐銚的父親。

龐銚說:「想要培養生活美學,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偷懶。」因為不偷懶,所以她願意為了找到一只適合的杯子而忍受長時間的尋尋覓覓與等待,她不願意隨意買一個杯子補上,用沒多久後卻開始不喜歡而丟棄;就像她的工作室,也是願意用時間的等待,終於等到這棟獨一無二的老公寓,從大門開始,到進門後長廊一端的大型畫作,在她巧手創作下,無一不是獨特。

老物也好,獨一無二也好,龐銚說,每天摸到的東西一定是自己想要的溫度與感動。除舊,不見得能煥然一新;布新,不見得能帶來暖意,最重要的,還是你對自己的生活,放了多少溫度在裡面。

在迪化街賣果汁的阿嬤大概很疑惑,店裡幾張長年給客人喝果汁用的鐵板凳,陪她已經數十多年了,這幾年竟然有不少人上門來想跟她買這些鐵板凳,而且出價1000元一個,但是阿嬤不想賣,因為她賣的是果汁不是板凳;這其中,有一位年輕人磨了她好久,阿嬤看他誠意十足,終於點頭答應,為了感謝阿嬤的慷慨,從此,他成為阿嬤果汁店裡的常客,這位年輕人就是毛家駿。

毛家駿曾經是好樣(VVG)的國際創意總監,去年「好樣本事」獲選為全球最美的20間書店之一,裡面各種懷舊道具的陳設,正是出自毛家駿之手;如今他在台北巷弄裡開了一家「時常在這裡」生活道具屋,當起懷舊屋主來,用緩慢不張揚的方式,賣起古早味的生活道具用品,希望為行色匆匆的台北人,留住更多古早美好的記憶。

認識毛家駿的人都知道他喜歡一切上了年紀的老東西,在這幾年懷舊風大起的流行風潮中,一般人對懷舊的心態可能頂多停留在喜歡老房子,或是抱持好奇嘗鮮的心理,但是毛家駿卻老得很徹底,舉凡生活中各種大小物件,一只熨斗、一座早年家家戶戶廚房可見的小碗櫥、甚至是一個過時的小插座,他都愛不釋手地保留著;他的朋友們,只要在街上發現被丟棄的老物品,第一時間就會打電話通知他,好讓他尋寶去。

毛家駿笑著說,他最擔心的一件事就是台中老家的父母打電話來,告訴他小時候的東西不小心丟掉了。在他老家的房間裡,堆滿了從小到大的各種生活物件;別的父母都是急著阻止孩子不要亂丟東西,毛家駿相反,他都擋下父母準備丟棄的老東西。

老物,為什麼對他很重要?在這個求新求變的年代,新潮又便利的東西層出不窮,但是毛家駿卻認為:「老東西有那個時代使用的印記與回憶,我丟不掉的不只是老東西,更是記憶。」

其實,毛家駿喜歡老東西的背後,重視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溫度。所以他才會不斷回去阿嬤的店去喝果汁,他希望延續的不只是老物的生命,更希望重現早年人情味的厚度。

走過2012年,在這新舊年交替之際,先別忙著除舊布新,在你打算捨棄陳舊物件、準備接納新事物時,或許,你已經把陪伴你的記憶丟棄了,而那些記憶的獨一無二,或許正是老物存在的價值。

這幾年台灣吹起懷舊風潮,很多文創者刻意在老房子裡蓋旅館、開咖啡廳;年輕一代走進古意盎然的建築裡,用好奇的眼光試著感受早年一景一物的時光;也有人把老物搬回家,試著營造懷舊的空間氛圍;不過,舊的東西用起來絕對沒有新的東西來得便利,況且,如果老物無法新用的話,終究,它也只是房子裡的懷舊擺設品罷了,過一段時間,主人看了生膩,還是把它給扔了。

那麼,究竟要如何在有限的預算裡,善用家中既有的東西,打造出一個獨一無二的空間氛圍?

經營生活舊貨雜鋪的毛家駿,以他專業設計師的眼光說,老物除了有時間累積的印記在上面外,實用也是他在保留老物時很重要的考量,如果只是收藏,那就浪費了這些老物的價值。

而旅遊節目《龐銚敲敲門》主持人龐銚,在走訪過許多創意好宅的最大心得是,一個家的樣子,一定要長得很像這個家的主人,否則,沒有故事的空間,很容易失溫。

善用老物的實用性,讓空間擁有屬於主人獨一無二的故事,這正是龐銚與毛家駿透過對談,希望跟讀者分享的理念。

讓人介入,重新定義老東西的價值

東西舊了不用,其實不是擁有老東西的態度;讓老東西賦予實用的價值,重新融入在現代的空間裡,才能延續老東西的味道,成為家居裡獨一無二的收藏。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龐銚(以下簡稱「龐」):毛家駿是不丟東西的,但是我小到大都處在搬家狀態,無法累積老東西,只能挑一個獨一無二的代表性物件帶著走。真正接觸到老東西是在國外念書的3年,國外有很多跳蚤市場,老外都很喜歡去遊逛,那讓我發現東西方對待老東西的態度是如此的不同。

老外喜歡老東西有兩個出發點,其一是因為實用性,有時他們家中缺少一項物件,但是不值得花大錢去購買,也因為老外都喜歡自己動手做東西,他們就會去跳蚤市場東挑西選一個有缺陷的老物,然後買一個很好的工具回家敲敲打打補強。其二是一種懷舊的心態,覺得這個老東西的造型很好,可以代表某一個年代工藝的精髓,而現在已經不生產了,他們就會愛惜這種獨一無二的價值。

不過,東方人對用過的東西總會有忌諱,認為不乾淨,尤其是過世人的家裡,老外會把每項物件標好價,開放親朋好友來認購,但是東方人卻會介意這是死人用過的東西。其實,撿拾這些老東西代表的是一種生活的樂趣。

毛家駿(以下簡稱「毛」):對我而言,我覺得這些老東西上面的痕跡其實就是故事,你可以從這些物件上去回溯使用這個東西的前任主人,為什麼當時他要做這樣的事,為什麼他會留下這樣使用痕跡;有時候我們買了一張二手書桌回去,發現抽屜裡還夾有一張原來屋主的信或是他使用過的小東西,這就是老物值得玩味的地方。

像我每隔幾年就會翻一翻以前使用過的東西,像是國中補習班的筆記,裡面有我懶得聽課忙著塗鴉的痕跡,朋友來時,我也會翻給他們看,大家一起回味當年成長的痕跡,也是一種樂趣。

龐:我覺得舊東西不去關注、不去做些變化的話,它還是會慢慢凋零,無法一直跟著我們的時代走,但是經過人的介入去做改變後,才能更融入現代生活。因為其實有些老房子與老東西住起來是不舒服的,不再便利的東西大家也不願意去使用,但是經過改造後,甚至把它的功能性完全轉化到另一個適合的位置上,讓它在這個空間裡另外發揮它的價值,不見得一定要守著固有的位置,其實就是老師新用的價值。

經營好生活,就要練不隨便的功夫

什麼叫做功夫?為什麼有些菜被稱為功夫菜,也些茶被稱為功夫茶?正因為經過漫漫醞釀的過程,所以才會留下獨一無二的味道;而生活也是一種醞釀的態度,更多的細節,就會產生更多的溫度。

龐:我覺得珍惜老師也是一種生活態度,最重要的是如果你希望把自己的空間經營好,你就不能懶惰。

我不常買東西,那是因為我不亂買,那怕是我需要一個小東西我都會考慮很久,我怕買回來後只是用一下就扔在一旁了,我一定會逛到真正適合的東西才會買回去放在家裡該有的位置上。我覺得真的要多去重視生活裡的小細節,不能太隨便;隨便會變成一個習慣,可是當你不隨便時,它也會變成一個習慣。

毛:龐銚這一點跟我滿像的,我買東西也會想到底這真的是我需要的嗎?我覺得想要經營好自己的生活就是不能隨便。例如泡一杯茶,其實直接丟進茶葉跟水就好了,但是我會去找傳統包八角的滷包棉袋來包茶葉,不僅獨特,喝的人也不會喝到茶葉,這也是一種心意。我覺得以前的東西好玩的是中間的歷程,但是現在大家求快,從第一步就急著跳到最後一步,少了中間的歷程,把最有趣的部分給省略掉了。

龐:沒錯,我覺得為生活多一個動作就會讓我們在過程中感受到更多的樂趣。就像是用滷包包茶葉來泡茶,當你習慣這種樂趣後,再回過頭去看別人隨便沖泡茶葉時,你就會覺得不習慣,那個不習慣,正好是扭轉你的生活態度,讓你認同慢慢醞釀過程的樂趣。

大面積協調,小面積對比,營造空間美感

其實經營空間不在於多,而在於獨一無二,有時是一件老物或是一幅真跡,有時是一塊搶眼的顏色,因為在適當的角落裡安居下來,就成為主人生活的一部份。

龐:我覺得經營好一個空間其實跟繪畫的道理是相通的。我常跟學生說,繪畫時要注意一個基本守則,大面積協調,小面積對比。在居家的空間上也是如是,你可以天地與牆壁都用中間色,例如白與灰,或是水泥這些冷調簡單色系,然後用比較跳的顏色例如玻璃馬賽克、一張紅色的椅子,或是一個藍色的咖啡機去點綴大空間,做一個融合。

有一點我希望鼓勵大家的,就是居家空間一定要有自己的藝術收藏品,這是台灣目前很缺乏的一塊。

很多老外家裡,即使他不是藝術家,他一定會收藏幾幅真跡掛在家裡,因為它讓整個居家空間不一樣了。而且除非太貴,不然他們會隨意放在櫃子上,或是書架上,甚至走道上,讓收藏自然而然地融入在居家中,而不是刻意掛在牆上,用投射燈照著,或是鎖在玻璃櫥櫃裡,這就失去了布置的意義。

毛:其實就像我所收藏的老東西,我也是把它使用在我生活中,例如傳統製冰盒拿來當作插筆筒,又或者馬口鐵當作雜誌架,其實就是要讓收藏與你自己的生活發生關係,什麼東西適合放在哪個角落,這個空間就會慢慢變成主人的樣子。

龐:空間其實是會改變的,隨著你對生活的態度而一起成長,它可以長成主人的樣子,讓客人一進門的第一感覺就是,這個人就是應該要住在這樣的空間裡,而你,希望別人怎麼看待你呢?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