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有人問起我唸的科系,大部分的人不是投以驚奇的眼神,問我是否可以幫她們縫製衣服,不然,就是對服裝產業保持了膚淺及錦上添花的既定印象。
服裝設計並不僅有報章雜誌上,那些光鮮亮麗的模特兒造型及華麗的幻想,實際上更充滿了許多無趣、辛苦、現實與不為人所知的殘酷。時尚本身也不只是顏色、材質或線條,而是對當代社會、文化,乃至政治或經濟趨勢的敏銳觀察。服裝本身所呈現的更是設計師對現階段環境與人的綜合性看法,以及未來想像。
產學合作,培養設計新秀
2008年1月中旬,我受丹麥一家服裝公司的邀請,到Ikast參加設計研習會。舉辦這個活動的HUST服裝公司的目的很簡單,他們希望能夠產學互惠,為自家公司注入新創意,也透過活動栽培有潛力的學生。在傑出的設計稿有機會被生產,另外還免費提供所有食、宿、交通的優渥條件下,我幾乎不經思考就答應了。
這家名為HUST的服裝公司最大的特色,就是提供看似平常,卻多了點另人驚豔細節的創意服飾。這些源源不絕的創意,正是來自於北歐各國的學生們。HUST慷慨地提供材料、環境與舞台,學生們則以同樣認真的態度發揮所學。最後透過整理、歸納,展現出每一季獨特的風格,這些來自學生的原創設計,讓HUST在市場上占據了有利的區隔。
除了他們大方、公開公司的經營產品的架構,讓我興味十足外,抵達Ikast後又讓我驚喜連連。接待我們的是這家公司的年輕老闆和他的助手,這位年輕老闆是前丹麥國家足球隊員,他帥氣逼人的輪廓,差不多可以媲美英國足球金童貝克漢。他和我們同學一見面就是丹麥式爽朗的問候,腔調獨特的丹麥話,讓我們一行來自瑞典的學生聽起來既熟悉又陌生。
盛情款待,營造設計空間
住宿與工作室地點,同在一個傳統丹麥式茅草農舍。這種只能在童話故事中才能見到的茅草屋頂,讓我們懷疑,是否接下來的幾天都得住在寒冷、漏雨的古董裡。但是打開大門卻像走進了不同時空,暖烘烘的屋內是現代、古典兼具的裝潢,每個角落都看得見傳統建築風味的餘韻,卻能巧妙地和舒適又時髦的設備擺設融合在一起。
在短短的兩天一夜中,我們受到熱情又細膩的款待。每天早上是被溫暖的咖啡、烤土司味叫醒。三不五時還供應茶點跟飲料,連我在畫設計稿的時候,也隨時有美酒陪伴(紅、白葡萄酒任選)。中午和晚上還在餐廳裡細細品味精心料理的美食。五星級的招待讓我體驗到,原來設計的過程,也是可以如此享受的啊!在這樣輕鬆愉快的環境裡,似乎也比平時更有靈感,每個人手邊都是一張張完美的手稿。
結合政府,共創設計典範
除此之外,他們也聰明地為自己和參與者宣傳。不但雇用專業攝影師為學生們留下寫真記錄,好讓未來生產的設計作品,能貼上設計者的名字及照片。更邀請當地的媒體及名人,討論他們認為好的設計是什麼?他們個人偏好又是什麼?為本次活動做了最大的傳播。
寫到這裡,我忍不住再次慶幸自己在瑞典求學。北歐人共同教育下一代的特質,似乎在這邊提出最好的例證。別出心裁的研習會,也為以往關在工作室裡埋頭苦幹的「設計」過程,提出不同的做法。
在回程的途中,我一邊看著睡夢中得天獨厚的學妹們一邊思考著,這些被學校、產業界和政府呵護栽培的學生們,將來的成就該是多麼不可限量。也難怪北歐幾個人口不多的小國家,能在全球的設計領域,取得泱泱大國的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