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畫家筆下描繪的夢想,大多裝飾著一對翅膀。那圖像與童話裡小天使肩上的翅膀有強烈連結,畫家藉此表達「夢想十分美好,但卻遙不可及」的珍貴難得。
8月21日晚間,電視傳來中華奧運跆拳代表隊女子第二量級選手蘇麗文負傷出賽的畫面,她倒地11次,每次都艱難地重新站起,面向對手。她左膝的疼痛,透過電視,清晰地傳送給每位觀賽國人。一場賽前就可預期的非常苦戰,甚至連失利也在預料之中,為何不放棄?
蘇麗文的答案是:「請不要剝奪我的夢想。」她讓人們知曉:身體力行實踐夢想,需要無比勇氣。
世界展望會會長杜明翰回憶自己未滿30歲時,毅然從原本不太需要開口溝通的程式設計師轉任業務,起初每次對客戶簡報,都令他備覺艱難,但他沒有放棄。一年後,恐懼不見了,開始感到得心應手。
杜明翰說,「勇氣,就是即使害怕仍然願意嘗試。」
2006年6月,《30雜誌》製作「有夢,就別只是想」特別企畫,以數則在30之齡勇於實現夢想的真實故事,鼓勵讀者採取行動。
2008年9月,《30雜誌》歡慶4周年,我們透過「30世代理想人生大調查」進一步檢視30世代的夢想行動力。八成以上30世代認為人生需要夢想,但是,論及冒險精神,受訪者平均自評分數只有5.43分,顯然30世代仍需繼續磨練勇氣,建立自信基礎。
在歡慶時刻,《30雜誌》也重溫創刊時標舉的夢想:期許《30雜誌》是為30世代「30而立」、「30當家」的雜誌,與讀者一同鍛鍊實現夢想所需的能力與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