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上午10點,民生社區某個靜巷裡,窗明几淨的影印中心早已開張,推開玻璃門,便聽見大型影印機高速運轉的聲響,桌上幾大落講義,說明即使座落社區深處,影印中心還是生意興隆。
「地緣不是最大因素,品質與服務才是重點。傳統影印店髒髒亂亂的,完全沒有能力吸引客戶或是主動拓展生意,自從這裡掛上招牌後,附近的客人才開始進來,是這個品牌吸引他們。」店長高先生侃侃而談,他口中的品牌是隸屬於泰商億王亞哥集團的影印紙品牌「Double A」。在事務機器產業有十餘年經驗的他,選擇加盟「Double A」,這間靜巷中的影印中心營業一年半,已扭轉先前同個店面影印店的虧損劣勢,開始獲利。
2003年進入台灣市場的「Double A」,以標榜多於同業10磅、價格也貴上一成的優質影印紙,成功吃下兩成影印紙市場。2004年開始發展加盟影印中心,除了不斷在商業區與學區擴點,複合式服務項目也愈來愈多,甚至跟上網路發展腳步,購買關鍵字廣告,不但可以透過網路下單、估價、排版,還有24小時線上接單。
高先生位在民生社區的影印中心因為沒有時空阻隔,多元的便利服務,還有業務人員主動出擊拜訪,吸引不少學校老師與上班族下單,最近兩年延燒的環保風、公文E化,絲毫不影響他的生意。
不只商業互惠,更是環保尖兵
「影印愈來愈少,少量多樣的印刷取而代之,用紙需求仍直線上升。以前都是影印,現在換成輸出,列印量大增,差別只是印雙面,複印量增加很多;不過,我們這是農作樹造的環保紙,有為地球盡一份心。」高先生拿起手邊由「Double A」影印中心發行的季刊,指著封面生長高瘦樹木的農田,說明泰商億王亞哥如何發展「農作樹造紙」的經濟模式:兼顧企業獲利、減碳與能源再生環保效益,並且落實照顧農民的社會責任。
做為一個加盟主,高先生詳盡說明「Double A」的紙如何具有環保概念,他已經不只是與這個品牌彼此商業互惠的生意夥伴,更是行銷「Double A」環保形象的在地尖兵。他就跟泰國當地百萬個為「Double A」種樹的稻農一樣,他們不像傳統為富人分工、飽受剝削的佃農,反而是與資方契作的個體「紙漿供應商」,最重要的,這樁可以獲益的生意還令他們有「好」的感受,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正參與這門環保事業。
兼顧社會、經濟、環保的事業聽來不可思議,但那卻是實現資源永續的好方法,嘉義大學生物事業管理學系教授李俊彥表示,「就個人觀點, 森林在無人干擾的情況下就會永續,人類介入森林經營才造成經濟、社會、環境間三方面的衝突,在1992年地球高峰會議後才產生森林永續經營概念。根據這個概念,環保的紙必須考慮環保、經濟跟社會三方面平衡。」
從植林做起,每個環節都環保
資源永續常被認為是非營利組織的專利,但是泰商億王亞哥集團早在上世紀末就在思索公益與商業的結合。「20年前,我們開始進入造紙業,到南美洲考察,看到很多造紙業者在雨林區砍樹,當時就知道不能這樣,因為任意砍伐天然林是影響地球環境的主要元凶之一,我們知道必須藉種植取得原料,因此開始尋找樹種。」億王亞哥公司資深執行副總裁兼國際發言人席拉威(Thirwit Leetavorn)表示。
除了不斷研究速生樹種,他們還因地制宜,深思60%泰國人民從事農業、國土充滿大片農地的事實,發展出一套與農民合作的經濟模式,他們將樹種發給農戶,將易於照顧的樹種種在農田的田埂上。簽約契作的農民每年因此平均多出三分之一的收入, 時至今日,將近150萬的泰國稻農為億王亞哥種出1億5千棵樹,收成前,這些樹可以吸收240噸二氧化碳,無疑是幫助當地減碳的大功臣。
除了經濟模式,億王亞哥的造紙工程也充滿利用當地自然形勢、再生新能量的巧思,席拉威介紹︰「樹木有些部分不能用來造漿,像是樹皮或枝幹,這些全部回收,加上造紙過程的廢料,都送到火力發電廠發電,發電量不僅足供紙漿廠所需,還有額外電力賣給泰國政府。而且,泰國每年4月到10月是雨季,我們在漿廠旁挖蓄水池儲存雨水,供造漿用,自來水用量極低,這是另一個環保效率的設計。」
投資甚鉅,傳遞公益行銷概念
這些經濟與製造模式的成形所費不貲,席拉威透露,包含研究育種、建立占地100公頃的造紙城,還有兩座紙漿廠、一座木片廠、研發用苗圃與裁切裝訂廠,外加發電廠與水庫,保守估計耗資10億美元。
這個數字還不包含將影印紙行銷全世界的花費,發展「Double A」品牌的初期,他們以別出心裁、充滿城市生活趣味的廣告在全球電視頻道強力播送,試圖影響少不了影印機的辦公室族群。近年流行環保話題,「Double A」更是趁勢以新穎的影印中心為據點,發展多元輸出服務的同時,也向加盟夥伴與客戶傳送環保造紙的公益形象。
在台灣,公益行銷的風氣似乎方興未艾,「Double A」卻早已悄悄藉著一張張不透光的高質感影印紙,將善盡社會責任的品牌基因植入消費者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