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我們的朋友、孩子和我們自己在做什麼?我負責哪一類的工作? 哪些技能最重要?在我的工作生活中,我把家人朋友放在什麼位置?我會領誰的薪水?我會在幾歲退休?我的工作觀會和現在不一樣嗎?會為了什麼事熬夜趕工?
工作始終是我們的人生中很關鍵的部分。過去20 年來,我們把許多工作方式都視為理所當然─朝九晚五的生活、為一家公司工作、花時間陪伴家人、週末放假、上班時和熟識的同事一起工作─但這一切很快就會消失,未來的工作方式將變得更難以理解, 也更難以捉摸。
想要了解未來,必須先了解將在未來數十年間塑造世界面貌的5 大力量:科技、全球化、人口結構與壽命、能源、社會,開創出不同的工作大未來。
小心!每一種力量都有光明面,也有陰暗面。科技發展導致生活愈來愈片段化,許多人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全球化的力量拉大了贏家和輸家的分野,未來將出現全球新貧階級。
未來情境充滿挑戰,但也充滿了機會。科技發展會導致片段化和孤立,但想想看,全世界50億人可以相互連結,共同解決未來的重大挑戰。全球化可能會創造出龐大的社會底層和新貧階級,但不妨想像一下,如果開發中國家開始教導西方如何更簡約地創新,那該有多好。人口結構的變化可能形成年輕人與老年人對立,但想像一下,如果你從工作中能得到滿足,那麼一直工作到70歲應該很棒,不是嗎?
在這樣的未來中,共同創造、社會參與、微型創業的精神和充滿創意的生活將成為核心。米格爾、約翰及徐麗的故事,將帶我們一窺2025年工作者的一天,你也可以開始這樣想。
米格爾的故事》
共同創造:群策群力的時代
天剛破曉,里約熱內盧的米格爾就醒來。這會是很棒的一天,因為米格爾打算做他最愛做的事:構思新點子和解決複雜問題。
1個月來,米格爾一直和一群夥伴密切合作,試圖解決里約的塞車問題。昨天一整天,他都在和里約中產階級住宅區居民開會,溝通塞車稅觀念;而今天,他計畫要和世界各地的夥伴討論他們準備提交給北印度拉克瑙都市計畫局的提案。
拉克瑙是印度成長最快的城市之一,塞車情況也非常嚴重。拉克瑙都市計畫局在名為「InnoCentive」的創新市集網站上,徵求能提高大眾交通工具載客量的解決方案。
米格爾一看到拉克瑙市的挑戰,就馬上聯絡之前在哥本哈根結識的兩名友人,又請大學時代認識的朋友荷西加入團隊。其他成員還包括高齡80的丹麥人類學家彥斯,及23歲的印度創業家阿普那。
等大家完成提案初稿後,米格爾把提案傳給登錄在個人創新群名單上的50個人,他知道明早醒來時,世界各地的創新群夥伴早已把想法張貼在網路上供他參考。
為什麼米格爾暗示了共創趨勢?
2025年,世界不同的角落都可以看到像米格爾、荷西這樣的人通力合作解決問題,努力克服人口結構變化、全球化、減碳需求和社會變遷帶來的挑戰,他們必須發揮高度創造力,比以往任何世代都更創新。
V 全球化:50億人相互連結
不管是從雲端下載資料到高效能電腦上這類的複雜形式,或單純只是手持裝置或電腦相結合,合作性網路逐漸成為協助全球民眾溝通的媒體,也改變數百萬人的工作經驗,促使他們加入全球人才庫。
V 科技的力量:知識數位化
過去幾年來,有一股龐大力量透過建立環球數位圖書館(UniversalDigital Library)來大力推動知識數位化,數位化圖書變成非常有用的資訊來源。許多慈善基金會都開始在網路上免費提供複雜的學習資源,全球數十億人都可以從中獲益。
V 科技的力量:擴大社會參與
透過facebook、YouTube、Twitter、LinkedIn 等,私人網路漸漸變成公共知識,而且情況愈演愈烈,大家都上網記錄活動內容和分享興趣嗜好。這種高度連結性,加上集結和自我創造的力量,激發出能超越專家思維的群體智慧,和整合全球最佳構想的開放原始碼創新,這些趨勢都預示了傳統組織層級的終結,新的工作方式更強調同儕對同儕的合作關係。
約翰的故事》
社會參與:注重同理心與平衡的生活
2025 年,落日餘暉中,約翰當天最後一個行程是到吉大港的小村莊探訪老人家。他一大早就起床了,因為聽說有個抽水站的抽水機壞了,他得趕快去看看。10點過後,他打手機給美國的同事,談談過去一星期觀察到的事。下午他花了3 小時,協助當地人安裝淨水設備。傍晚4 點,他和非營利組織的工作夥伴開會,商量如何解決上游水壩可能潰堤的棘手問題。
約翰過去一年來一直在孟加拉擔任志工,協助人道救援組織為城市周遭的村莊協商水權。他任職於美國一家大型零售公司,每隔5 年,就會抽出半年時間,到吉大港為窮人服務。今年他決定全家一起來,因為他認為孩子也需要了解孟加拉人面對的嚴苛挑戰。兩個兒子現在都是青少年,他們隨著父母搬到孟加拉農村,並在家裡自學。
對約翰而言,能夠兼顧零售業經理人的工作與在吉大港社區的志願工作,是他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事情。他花了近20 年的時間在孟加拉參與爭取水權的工作,到了2025 年,他的志工生涯可說達到巔峰。
為什麼社會參與將蔚為風潮?
2025 年,全世界將有數百萬人成為約翰的同路人,未來20 年將塑造出更關心別人、更有同理心、也更合群的人類特質。
V 人口結構的變化:Y 世代崛起
Y世代是真正高度連結而全球化的第一個世代,因此像約翰這樣的人更了解人與人之間的歧異,也更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換句話說,他們更有同理心。這個世代是虛擬社會的一員,他們的「好友」遍布世界各地,因此更能擁抱多元化和包容歧異。
就工作而言,Y世代很重視學習機會和競爭力提升,所以他們選擇的工作可能是能學到最多東西,而且能從周遭同儕學到東西的工作。
V 社會的力量:重視反思
約翰選擇到能讓他每隔一段時間就去孟加拉服務的公司上班;他和妻子選擇自己在家教育孩子,然後又選擇讓小孩跟著他們搬到孟加拉住1年。從這樣的生活中看到,他們主動透過選擇來規畫自己的工作生活,為自己創造出與眾不同的獨特人生。
徐麗的故事》
微型創業:打造充滿創意的生活
2025年,住在中國河南鄭州的徐麗清晨6點就起床了。今天是好日子,孫子要來探望她,她迫不及待想與他一聊。
吃完早餐,徐麗和兩名刺繡工通了視訊電話,討論目前在縫製的衣服。徐麗沒有自己開店,只是利豐集團1萬個合作夥伴之一,負責為利豐燕尾服做手工刺繡。由於利豐對合作夥伴的要求非常高,她上星期才剛和絲綢製造商開過電話會議,確認本週需要用到的絲綢完全符合要求,今天她還得檢查生產品質是否完美無瑕,並確定整批服裝會在下午前送抵利豐倉庫。
結束電話後,徐麗和女兒鮑玉喝杯茶聊一聊。鮑玉在阿里巴巴網站上賣草編袋,她碰到一些問題,想聽聽徐麗的意見。母女倆都屬於微型創業家,身為利豐集團的包商和阿里巴巴網站的賣家,她們基本上都是獨立店家,自行決定要銷售什麼商品、什麼時候銷售,以及如何訂價。
討論過棘手的物流問題後,鮑玉想請媽媽聽一聽她目前正在創作的曲子。她活躍於西貝流士社群網站,發表和分享自己的創作。
微型創業和創造性生活方式為何興起?
2025年,全世界將有數百萬人成為微型創業家,在所謂的「生態系統」中,許多志同道合的人們基於相同理念,結為合作夥伴。這些微型創業家群集成產業聚落,取代了公司,成為影響市場走向的關鍵要素。
科技的力量:持續提高生產力2000年後,不再是單靠科技創新的力量來提升生產力,而是新科技與組織資產(例如創新精神或團隊合作等企業文化)、組織資本(打造適當的組織結構、選擇對的人才)結合後的成果。
V 全球化的力量:簡約創新
徐麗之所以能過著舒適生活,要感謝許多科技都是中國或印度簡約創新的成果。研發和創新成為世界潮流,而非已開發國家獨有的現象。投資趨勢、教育發展,加上強調創新科技的策略,促使新興經濟體紛紛孕育出新的創新聚落。
V 人口結構的變化:活得愈來愈久
還有一股力量幫助徐麗開創工作生涯,那就是徐麗和其他數百萬人一樣,到了6、70歲時,還能繼續工作,有所貢獻,有些人甚至更老還在工作。
科技發展、全球化和長壽的趨勢結合起來,為徐麗一家開創了美好豐富的工作生活。她的生涯發展走上了創業這條路,但是仍然緊密連結到一個強大的平台,同時也與產業生態系統中其他成員保持合作關係,未來這樣的生態系統將扮演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