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獨立思考,什麼是“ "?

中國80後最有影響力作家韓寒》

楊倩蓉、成章瑜
user

楊倩蓉、成章瑜

2012-06-01

瀏覽數 4,450+

獨立思考,什麼是“ "?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一個世代都有一個世代的符號。碰到空白的“ ”引號,一般人的反應,不是驚訝的“?”,就是遲疑的“?!⋯⋯”,再不就像蛀牙碰上冰水尖酸帶刺般敏感。但是當“ ”遇上韓寒,驚險刺激不足以形容, 就像他開極速賽車一樣,總是有備而來,因為太清楚人性的恐懼、畏縮、舉棋不定,讓更他敢準確大膽地加速前衝,然後再淋漓盡致轉個彎,飆出一針見血的答案。

「韓寒現象」燃燒著整個中國,不斷觸碰“ ”的敏感詞,這個被視為中國80 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2010 年獲選《時代》雜誌全球百大影響人物,他談民主、談革命、談青春、談愛情、談電影,甚至一個小民的車禍, 都是同等對待,因為洞察犀利,貫穿整個中國社會,被視為時代青年的戰聲。

《時代》雜誌稱他是「中國文壇的壞小子」,韓寒的文字夠壞,壞在道出平凡百姓的支吾難言,不假思索,真情實意;壞在戳破道貌岸然的虛情假意,一針見血,酣暢淋漓。他也改變了文藝的腔調,使其具有廣大的庶民性與高度的感染力,口吻幽默,思路清晰,論述淺顯犀利。

2012 年5 月,這個時代戰聲,跟著太平洋氣流,降落在台灣,要怎麼看這個中國80 後的青春代名詞?有人形容他是自由、放肆、憫人、頑皮、敢言,但都不足以言傳他從不信邪的獨立思考,以及絕不悲情的guts。

即將30 歲的他,在和《30》雜誌短暫對談中,一樣話露機鋒。談到兩岸年輕人的青春、苦悶、22k、無助⋯⋯,他說,這是個假議題,因為這些字眼放在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世代,都是一樣,就像麻將中百搭的牌,「解決的方法就是你到更苦的地方去走一遭,」相對的剝奪感會找出相對的幸福感。

世代的青春、世代的吶喊,都比不上韓寒作為這一代人,執意讓這個世代獨立思考、健康成長來得有吸引力。韓寒旋風,看似太平洋的風,其實太平洋下思潮洶湧,只看你敢不敢像他一樣勇敢在“ ”中接招。

韓式思考1

「 我是金子,我要閃光的。」-摘自《三重門》後記

東方教育制度下的小孩,碰到“ ”,不是填上標準答案,就是留空白等家長、老師幫他填,因為怕填錯。

但是從 17 歲起,韓寒就打定主意,這個“ ”,他要自己來填。

17 歲高一那一年,他以《杯中窺人》一文拿下中國首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但是他的數學老師卻說,看他的作文就覺得噁心,因為他不是全才,數理科目總是不及格,而且留級兩次。

韓寒很早就對教育制度為學生填下的“ ”答案, 充滿了各種質疑:學數學真能訓練邏輯思考嗎?這輩子學不會三角函數就注定失敗了嗎?為什麼上課不能喝水?誰說回答問題一定得站起來?

教育制度給予學生的「真理」,他很早就透視其中的矛盾了。當學校告訴學生,把每個科目都學好,將來才會有未來,他卻認為,如果將來志趣不在製造出一枚導彈的話,那麼數學只要學到初二即可,理化只要學1 年就好。看透了教育制度的矛盾後,他自動退學, 因為要拿回“ ”的發球權,自己來掌控。

這個在師長眼中的「朽木」學生,被預期將來會是社會的「廢材」,他卻在退學之後,自信地為他的未來填上“ ”,他填上的是「我是金子,我要閃光的」。

於是,17 歲的他,帶著“ ”從上海到北京闖蕩,1 年後,出版了長達10 萬字的校園小說《三重門》,把一個青春年少的學生,面對家庭的期待、學校的壓力與社會的未來這三重門,以青春的苦悶,用幽默方式,引起校園無數青春學子的熱烈回響,銷售量達200 萬冊。

然而,韓寒的腳步並沒有因成名已早而佇足,他繼續帶著“ ”,就像一部剛衝出去的跑車,一路衝向前,也開始學習如何駕馭這個“ ”。

韓式思考2

恨A 親B,為什麼不想想C

很多人把韓寒視為中國80 後英雄代表,不僅敢言敢當,盡情馳騁發揮他對這個社會的觀察,更因為他的思考,總不在中國人框框裡。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中國人一向在灰色的方格子繞圈圈,不喜歡跟權威碰撞,不敢觸碰敏感話題,生活中總是將就忍著點。畢竟中國人的社會是方正的社會:字要寫在方方正正的框裡,房子要蓋得格局方正,作人更是要格物致知,凡事都不能出格。

但是韓寒跟人不同的是,心裡想什麼就一定說出什麼,「我是個最恨束縛的人,」在韓寒世界裡沒有這一套,他把格子拆了,變成了一條賽車的高速公路在開。

談“ ”裡的真理,他說這是一個矛盾,「真理往往在少數人手裡,少數人必須服從多數人,到頭來真理還是在多數人手裡,人云亦云就是這樣堆積起來的。」

談“ ”裡的革命,他說,「沒有領袖的革命一定是失敗的,白蓮教起義就是很好的例子。而有了領袖的革命,也不一定好到哪裡去,太平天國就是很好的例子。⋯⋯但無論革命的起始口號有多好聽,到最後一定又會變成一個字:錢。」

政客、文字打手二分法式的邏輯,恨A 親B,他不屑,因為為什麼不想想C;需要真相,還是需要符合需要的真相?這些假命題,也總是被他一針戳破。

這麼透徹世情,會不會不開心?韓寒微笑說:「其實講真話的時候最開心、最不動氣;什麼會讓我動氣?

就是這個世界上很多傻逼的事情。」

韓式思考最精彩的,就是敢把劍刺向自己。就像在賽事高鋒,突然來個剎車、急轉。一般人早就被《時代》的光環照傻了,但他清楚地知道,「在殺戮權貴的時候,也應該殺戮自己。」專訪時,他誠實地說,自己不過是一個「說真話的既得利益者」。「正因為這個糟糕的時代成就了我,同樣地我也要承這個糟糕時代的負面東西。」誠實看清楚任何時候自己的位子,大膽地把劍刺向自己,這是韓式思考的絕頂聰明。

韓式思考3

不悲情的“ ",才能給人最有力的驚嘆號

2012 年5 月,享有盛名的80 後代表作家,首度踏上台灣之行。

原本以為這位文壇犀利哥會帶來一陣犀利旋風,沒想到韓寒帶來的卻是一陣和煦的微風。他在台灣不過停留4、5 天,回去後卻在博客(部落格)上寫了一篇文章〈太平洋的風〉,用淡定的口吻,點出兩岸的不同。在他看來,台灣或許失落在大環境的不景氣,但是傳統待人接物的美德卻沒有失落;而中國雖然累積了足以誇耀的財富,卻失落在人與人的不信任中。

這篇文章,出乎意料的溫和,就像乍看到韓寒本人一般,大家總被他溫和平靜,甚至帶著有些害羞的笑容給嚇了一大跳。

媒體上看到的韓寒照片,常是帶著桀驁不馴的神情,冷冷俯視一切;但是真實的韓寒,就像他自嘲地說:「我的文章雖然寫得很犀利,賽車時也很凶猛,但是其實我是一個很溫和的人。」

但是,溫和,真的是韓寒的本來面貌嗎?或許就像他對我們說的,一個人本來就有很多面貌,很多人都是反差很大的。然而,與其說溫和,不如說韓寒這個人,就是一個典型不悲情的中國80 後。

他的文章雖然犀利,但是他的語調永遠都不卑不亢,既沒有中國文人文以載道的沉重,也沒有悲情的革命語調在裡頭。

他只做他自己,任何事件放在他的“ ”裡,就成為他獨特的觀點。例如他在博客發表的許多批判時事的文章,無論是春運時等著買車票回家的小夥子被公安驅趕,又或者花數十億蓋起的政府大樓、被油價上漲壓迫的平民生活等,這些大環境的不公不義現象,每每讀者看著看著,搞得熱血都即將要沸騰起來了,偏偏他又來個急轉彎;彷彿他的另一個賽車手身分,眼看著即將衝出跑道之際,掌握在他手中的“ ”,又幫讀者給逆轉勝了回來。

九彎十八拐的文字功力,更擅長用調侃甚至帶阿Q的態度,把整件事件幕後操縱的黑手也拉到幕前來,跟著受害的群眾一起起舞,最後,在文章的結尾送你一個驚嘆號,讓讀者啞口無言,也間接為苦悶的大眾,提供了另一個解套的方式。

這正是80 後想要看的語言。80 後不想沉重,只想做自己;80 後也拋掉了歷史包袱,只想為苦悶找個出口而已。而韓寒獨有的“ ”,才能引領韓寒現象。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