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色盲,一樣可以做設計

德國紅點國際設計大獎陳永基》

楊倩蓉
user

楊倩蓉

2012-03-01

瀏覽數 8,800+

色盲,一樣可以做設計
 

如果你對設計這個行業不熟悉,或許你沒有聽過陳永基這個名字,但是你一定天天都看得到他的設計,那就是7-ELEVEn 的City Café圓形招牌。

陳永基運用紅色與咖啡色的溫暖色調,為CityCafé 打造出立體活潑的視覺,讓人遠遠就看到這個熟悉的招牌。不過,你或許很難想像,出生於香港,在台灣設計領域深耕25 年的他,其實天生是一個色盲,尤其無法分辨紅色、綠色與咖啡色。

色盲,難道不是設計界的天敵嗎?但是學學文創董事長徐莉玲眼中的陳永基,卻是一個對色彩研究非常敏銳的頂尖設計師,學學文創成立不久後,便力邀他開設與視覺傳達藝術相關的色彩課程。

誰說色盲不能成為設計師?貝多芬耳聾之後也能創造出永垂不朽的樂章,陳永基用後天比別人多一倍的努力來克服缺陷。他熟背色票號碼,解決色差問題,也因為在色彩上比別人多了一分小心翼翼,他比別人都注意顏色之間的明暗度與層次,反而在設計上比別人多了一點立體感與活潑。

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得獎作品「母語—伊朗與台灣的對話海報」,榮獲2006 年德國紅點(red dot)國際設計大獎,在這幅海報裡,符號與空白對話框構成主畫面,泛黃泥土的顏色一目了然地表現出伊朗國家的大地色彩,超越了文字的說明。

在陳永基的人生字典中,沒有「藉口」這兩個字。他說:「我不會把色盲當作是一個做不好的藉口,反而要做得比別人好。」

設計觀1:

練習換位思考,即使缺陷也能發現美

因為從小家境清寒,陳永基很早就體會到,藉口太多,只會讓人裹足不前。從小如果他想喝一瓶汽水,他就靠努力打工來獲得,如果給自己藉口,怪罪家裡沒錢,那就永遠就喝不到那瓶汽水。

在設計上也是一樣,陳永基從不給自己藉口。相較於常人,他踏入設計領域遇到的困難絕對不會比別人少,除了克服先天色盲外,他也不太擅長畫圖,

於是他鑽研typography(字體設計),成為設計強項。

或許因為他的難題從來不會比別人少,所以陳永基後天看待事情的態度,反而更能賦予不同的論點。對陳永基而言,設計,不一定追求的是完美,有時候,缺陷更能襯托出物體本身的獨特美。

設計師接案子,有時迫於結案時間過短,如何在短時間內找到靈感來源,還得符合客戶需求,平常累積的創意就顯得更為重要。別人眼中的缺陷,在陳永基的眼裡,每一件東西都有它的獨特美。陋巷中斑駁的牆壁,一般人看到的是壁癌,他看到的卻是局部放大後的擬水墨畫;下雨的街道,濕滑的斑馬線讓人第一個反應就是行路難,但是他卻看到,大雨沖刷後的乾淨幾何線條。

這些俯拾即是的畫面,多年來已經成為陳永基捕捉設計靈感最好的參考來源,他的辦公桌上累積了厚厚一疊數千張他隨走隨拍的相片,從騎樓的一角到隨處可見的大賣場塑膠菜籃,透過他不同的觀看方式與取景,每一張都賦予新的生命,明明是公園裡阿伯騎的破舊腳踏車,但是卻因為角度取景的不同,變成公園裡一個巨大求婚戒子的畫面;明明看上去再普通不過的消防栓,有了背後綠葉的陪襯,宛如耶誕裝飾。

隨手拍是他對設計思考的常年練習,每天練習思考如果換了一個角度,物體會有怎樣不同呈現方式。他說,設計就是要賦予物件不同的生命,如果要賦予不同的生命,設計師觀看角度就要練習跟常人不同。

為什麼有的垃圾桶就只能賣一般價錢,有的垃圾桶卻可以賣到3000 元?在一般人認知裡,垃圾桶的定義就是丟垃圾用的,是從實際的角度來思考它的價值性,既然是實用東西,自然就賦予實際的價格想像。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但是設計師不同,除了物體存在的形式之外,他還會賦予不同的論點。誰說垃圾桶一定只能被當作垃圾桶的功能來看?它也可以是環境裝飾的一部分,甚至可以當作家具,透過設計,提高它本身更多的價值。

陳永基笑說,他的另一半最怕跟他逛超市,因為他每次都逛得比別人久,別人挑商品,他卻跟商品對話,從擺放方式、顏色、形狀,到為什麼這件商品特別熱賣,就夠讓他解讀目前流行的訊息,抓住未來趨勢。

設計觀2:

磨練設計基本功,遇到挑戰才有免疫力

設計,不只要換位思考尋找新的角度外,碰到設計上的困難,有沒有累積足夠的免疫力去應對,也是設計人必須學習的課題。

24 歲就來台灣發展,見證台灣設計界從沒有設計科系到現在蓬勃發展的過程,也見證了台灣企業從代工思維走到肯定設計的這個階段,陳永基在台灣深耕25 年,更成為國際設計競賽的常勝軍,他的設計生涯始於台灣,所以他認為台灣給了他很多的機會,即使周遭的設計師紛紛前進大陸尋找更多機會時,他卻堅決繼續留在台灣發展。

但是他的設計生涯,卻在2011 年5 月踢到一次最嚴重的鐵板。陳永基公司所負責的「新一代設計展」形象設計海報,因為公司內部設計人員被爆直接抄襲知名網站的設計,因而引起業界譁然。

遇到困境,向來不為自己找任何藉口的陳永基,也在這件事的處理方式做了最明快的決定,那就是在事情爆發後的第一時間,在各大報刊登道歉啟事。他在道歉啟事上表示「不論事情的始末,錯就是錯,我不會強辯!」反而贏得大家的尊敬。

回憶起這件風波,陳永基嚴肅地說:「我想要給年輕人一個示範,那就是做錯就要承擔。」因為這件事,讓他看到年輕一代設計師在碰到時間與壓力時所遇到挑戰。當時間壓力過大,就會慌了手腳,先求有就好,但是求有的過程,卻出了問題。

陳永基說,現在年輕人在求學時期交功課的方式,已經習慣在網路上搜尋資料,再拿來改寫,如果沒有人跟他說這樣做產生的後果嚴重性,他就會養成習慣。再加上現在台灣的學生被學校與家長保護過度,愈來愈沒有犯錯的經驗,所以遇到挑戰時會更沒有免疫力去面對,「做錯是一個很好的經驗,代表你以後不會再犯。」這是陳永基的正向看法。

這又回到基本功的磨練。很多業界會感嘆,設計系出來的學生不能用,因為他只想做大的設計案子,不願意也不會做最基本簡單的東西,例如一張簡單的DM,或是一張禮券。

他常常對設計系學生說:「大家都會寫字,但是不代表會寫文章;大家會開車,但不是每個人都是賽車手,一定要回歸到基本功的磨練。」他說,如果教育是教你如何設計出得獎的作品,而不是從一碗最基本的蛋炒飯開始學起,你的免疫力就出了問題;一旦進入業界,才是真正考驗你的基本功的開始,因為在時間壓力與有限預算下,還得做出客戶的要求出來,如果欠缺基本功的磨練,自然就會尋找捷徑。

設計生涯之於陳永基,從來就不是一條平坦的大道,反而是一場障礙賽,每跨過一個跨欄,他就完成了一個高度,繼續往下一個更高的關卡邁進。他從不認為這是一件辛苦的事,反而認為「如果你永遠不敢跨出這個4 米的高度,4 米永遠就是你的關卡。」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