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Look!綠色創新這樣做

走進日本EPSON現場》

方德琳
user

方德琳

2011-11-01

瀏覽數 6,450+

Look!綠色創新這樣做
 

大家都愛「綠色產品」,但如果有機會跟CEO 們談一談,你會發現他們的態度很保留。原因是開發綠色產品成本高,市場價格很貴,真正會掏錢購買的消費者畢竟是少數。

也因此,「綠色創新」儘管談得很熱門,但真正把「綠色」納入設計思考的企業並不多。不過,日本愛普生(EPSON)是少數中的一位,他們將「綠色」作為產品創新的重要參考坐標,企圖以它打造下一波產品競爭新優勢。

走進東京街頭任何一家電器大賣場,都能明顯看到EPSON 產品展售櫃位。櫃位有部分產品被特別綠色標示,寫著「3E- easy、ecology、economic」的字樣。

3E 指標 定義產品創新新路徑

什麼是綠色產品?其實每一家公司擷取的內涵都不同。對無印良品來說,「綠色」代表天然材質、不過度包裝。而對EPSON 來說,他們定義的「綠色產品」則是3E,「easy」代表可容易回收、「ecology」與地球永續,特別顯現在減碳指標上,「economic」則是節省能源。

日本EPSON 的環境推進部部長田中規久解釋,早期EPSON 環保著重產品生產過程的汙染控制。但是他們發現,其實一個產品的大量耗能,反而發生在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後的能源使用,以及後續的廢棄處理。

「EPSON 的綠色概念,已經跳脫不汙染環境的做法,而是更進一步從產品的全生命週期著手,」田中規久說。從產品開始設計時,就要把環保相關議題考慮在內,例如:產品如何節省能源?如何縮小體積減少物品運輸過程中的耗能、甚至使用什麼材質可以容易回收拆解⋯⋯等,所以環保是從產品設計階段就發生,而不是製造產品的時候。

你是否想過,壞掉的印表機要如何被回收再利用?

首先,不同材質要被分開處理,塑膠歸塑膠、金屬歸金屬。所以一台印表機的回收,需要透過人工把外面的塑膠殼打開,拿出裡面的IC 板、電線,再把墨水匣拿出來,屬於金屬的螺絲更要一一鬆開,分門別類後再放到機器裡打碎處理,最後壓縮成可以再次被利用的材質。

如果每年生產的印表機都需要回收處理,用人工拆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一旦要大量回收,首要之急就要研究降低人工處理成本的設計。

為了實驗出較容易回收的產品,EPSON 在1999 年就開始設立神林資源回收中心,做實際的回收拆解工作。每一次從拆解中得到問題,再定期彙整到設計部門,作為下一次產品設計參考。

舉例來說:印表機的塑膠材質常常會用螺絲來組合,但在回收材料時,就需要人工把螺絲解開,等於多一道人力。「如果不用螺絲改用焊接方法是否可行呢?」神林的工作就是把問題拋給設計部門去研究。

以前,同一台印表機裡用到不同材質的塑膠,而且為了好看還會做塗布上漆。根據神林的研究,不同塑膠增加回收困難,而上漆後更不能再利用,「如何簡化材質,而且不做塗布還能兼顧美觀」,也是設計部門需要處理的問題。

這些問題背後,都涉及材料研究以及功能價格的考量,每一個問題都是很難的挑戰。EPSON 就是這樣一步一腳印的實驗開發,透過問題解決來進行產品創新。

「精緻小巧」是日本製造的特色,過去這麼做可能是因應日本居家環境,而現在這麼做,則是為了節省物品運輸過程中的碳足跡。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在EPSON 的設計原則中,有一項明文規定的方程式就是「省、小、精」─省能源跟小型化。如果一台投影機縮小成原來的1/3,運輸過程中自然就減少1/3 的碳排放量。如果體積無法再縮小,那也可以朝用同樣能源但功能更強的方向研究設計。

「省、小、精」的原則,不僅應用在他們既有產品研發上,同時也被應用在數位印刷的其他產業上。你可以想像,一個原來有足球場那麼大的紡織印染工廠,可以被縮小在一個不到20 坪大小的房間裡完成嗎?

今年7 月,剛在京都正式對外公開的絲綢列印中心,就是EPSON 企圖改寫紡織印染工業的成果。就好像電腦裡面的檔案直接在紙張上輸出成為文件一樣,EPSON研發這台「蒙娜麗莎」列印機,可以直接把圖案印在絲綢或布料上,成為一件美麗的衣服或絲巾。

傳統的染印工業必須透過一次一次色彩堆疊,然後洗掉不需要的顏色來完成;而絲綢列印中心的機器一次印刷就能完成所有顏色。也因此傳統染印過程需要1.5-2 個月完成,而利用數位印刷則被大幅縮短到3 天到2 星期。

製作時程縮短,也大量減省水資源跟顏料的浪費。根據絲綢中心研究,利用數位印刷比傳統染印節省62%的用水跟57%的電能,等於也讓高汙染的印染工業朝向綠色環保的方向前進。

副社長兩角正幸說:「EPSON 的成長不僅要靠原來產品的推陳出新,也要利用既有核心技術的移轉來成長,提供綠色解決方案給其他產業,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機會。」

從2003 年開始投入研發,至今EPSON 已經走了8 年時間。兩角正幸說,這台機器已經證明數位印刷應用在衣服的可行性,現在的當務之急,則是讓機器的運轉速度更快、成本更低,才能進入大量商業化使用的階段。

單單日本EPSON,員工就有2 萬人,如何讓綠色創新成為每位員工研發產品時的DNA?

田中規久解釋,在制定公司的綠色策略時,他們採取倒推法,先有2050 年的願景目標,再去制定中期計畫,最後再分解成每一年的行動計畫。

EPSON 希望2050 年達到減碳90%目標。這個目標聽起來很嚇人,田中規久說,其實目標的可行性如何,他們也不知道,唯一知道的事實是:以原來的產品研發方式是絕對達不到。

也因此,他們一定要重新擬定產品研發的設計原則。減碳的目標最後被收斂在產品的「省、小、精」指標上,每一個新產品推出前,都會先送到環境推進部,看看在這些指標上是否有改進空間。

曾經,EPSON 印表機裡有一個軸心是金屬實心,後來改成空心設計,這個修改不是為了降低成本,而是為了減少運輸的重量。

他們也曾經發現,公司用的噴墨印表機熱能需求只要雷射印表機的1/10,因此在研發產品上特別著墨在噴墨印表機上,希望可以引導消費者改去選購噴墨產品。

這兩年,EPSON 總共推出70 多種新產品,每天推陳出新。兩角正幸認為,過去EPSON 產品創新源頭,是生產符合消費者需求產品,也就是功能與價格上的性價比考量,而現在EPSON 的產品創新又多了一項源頭─綠色創新。

「EPSON 產品創新最難的挑戰,就是生產兼顧消費者需求與綠色的產品,」兩角正幸說。如果有一天,綠色產品也能像非綠色一樣的便宜,那麼EPSON 想要創造的產品新優勢就會正式來臨。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