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綠色設計的3個未來提案

台灣無印良品總經理》王文欣

簡永達
user

簡永達

2011-10-01

瀏覽數 7,700+

綠色設計的3個未來提案
 

311 日本大地震之後,整個日本對於能源的珍惜與不安感,讓綠色設計進入更迫切的全新思考期。

如何從源頭就不浪費、不耗能,而且可以有機循環不造成地球傷害,「從搖籃到搖籃」,是綠色進化的設計重點。

過去30 年,設計指的是工藝美學;未來,則是綠色設計的天下。全球最知名的IDEO 設計公司設計長畢夏普(Steve Bishop)說,「下一波的設計主流是綠色設計。」

在綠色設計品牌中,無印良品辨別度高,從20 年前創立開始,採取原素材、不特別染料與簡化包裝的原則,環保的形象深植人心。

20 年過去了,綠色設計又展現什麼新內涵?台灣無印良品總經理王文欣有最新的觀察。

趨勢1:不浪費,讓消費者自動延長商品使用時間

在無印良品的綠色概念裡,生產過程中的不浪費與環保是最基本要求。王文欣說,每一年他們都會花很多時間檢討商品的生產過程,總是不斷地想,還可不可以再減少步驟,避免中間不必要的浪費。

「不浪費」概念已經悄悄地擴散了,最顯著的轉變,就是從只強調生產過程的不浪費,延續到延長產品壽命。只要延長商品生命週期,晚一個禮拜丟進垃圾桶裡,每一個人都這麼做的話,總體來說,就能減少物品的使用量。

但如何讓消費者可以自動延長商品期限,達到不浪費目的?跟諄諄教誨叫大家愛惜物資不同,無印良品希望透過商品設計的巧思,就能不知不覺改變人的使用行為。

有一條毛巾,看似不起眼,但仔細一瞧,上面居然有裁縫線。一開始,當然可以當毛巾使用。等到過一陣子,上面的纖維脫落後,沿著裁縫線撕開,又可以當浴室踏墊或抹布來使用。不浪費,再利用,讓商品的使用期可以延長。

趨勢2:不耗能,省電還不夠,讓消費者完全不使用電

全球吹起節能風,尤其在剛發生大地震後的日本,對於能源的珍惜與不安感,同時反映在日常生活中。「這次的大地震,對日本人的生活有很深遠的影響,」王文欣慢慢地說出她的觀察,影響最深的不是地震,而是震災後對於能源匱乏的不安。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日本人對能源匱乏的不安,會深深影響未來的綠色設計。以前談環保可能只是省電,這一波新的綠色趨勢會著重在,使用天然能源或者乾脆讓消費者盡量不使用能源。

王文欣說,無印良品曾推出一款太陽能電子鬧鐘,平常透過太陽能蓄電,可以六年不用換電池,簡單就能做到減少耗能的要求。只要設計者想法轉個彎,就能找到解決能源耗竭問題的新方法。

為了冬天不使用暖氣,也推出輕量羽毛膝上毯。這個毯子設計成多用途,除了在家看電視蓋著就能保暖,也能披在身上,隨時就能出門。這項物品乍看一點也不稀奇,但心細的人可以發現:羽毛毯又輕又保暖,但問題是材質太光滑容易滑落,所以必須額外在材質上做處理,才能方便披在身上。

要幫助消費者進入綠色生活,最好就從改變他們的生活習慣開始。商品設計的巧思與生活習慣的搭配,對消費者過綠色生活非常有幫助,她說:「很多時候當人改不過來,就透過設計去輔助。」她也強調,「不要小看這種引導生活習慣的力量,」這是最容易讓消費者接受綠色商品的關鍵。

「生活習慣的訴求,是我們(業者)要去教育消費者的,」王文欣說。但是設計要讓改變習慣變得很容易,才能輕鬆過Eco-life(環保生活)。

趨勢3:不僅關心生產,也重視商品最終的去處

《從搖籃到搖籃》一書幾乎被奉為綠色設計的聖經,兩位作者威廉‧麥唐諾(William McDonough)和麥克‧布朗嘉(Michael Braungrt)提出綠色經濟哲學,商品的設計開發,從素材選用到產品處置,都要考慮到產品生命週期對環境的各種影響。他們說:「好的設計就要像大自然,沒有浪費這回事!」

他們認為地球上有兩個獨立的新陳代謝系統,一個是生態圈的自然循環,另一個就是工業循環。來自於自然界的產品,在生命週期結束的時候就能回歸自然圈,成為生態圈的養分。同樣地,工業循環的概念是從設計初期,就考慮不同原料最後將進入不同的循環再利用,即材料可以保持原有的性質,在下一個產品中循環再利用。這個概念很好,但全世界都很難有企業做得到。原因很簡單,就是要能返回工業循環的原料,必須沒有雜質而且對環境沒有影響,開發新工業原料成本過高,讓許多企業望之卻步。

即使很困難,無印良品仍開發出符合「從搖籃到搖籃」原則的商品,新觸感沙發就是一個例子。「這個沙發在一開始設計時,就已經考慮到它生命週期最尾端的時候,哪些東西是可以回收再利用?哪些東西丟棄是不會造成環境的汙染?像這種概念我就滿喜歡的,」王文欣說。

Eco-life,是一種對現在生活的修正,也是一項新生活的提案。綠色設計,就是幫助人們能在沒有知覺中,就輕鬆實踐綠色主張,如果你覺得抓住綠色設計的趨勢很難,其實,創意早就幫你找到答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