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成功企業家」傳記,總是不斷歌頌「偉人」們的先知卓見、雄謀遠略,總是再三強調他們如何洞燭先機、提前布局,最後開創一番偉大的事業。在這些接近童話的故事裡,「成功企業家」似乎天生具有神奇超能力,他們的成功好像都只是時間的問題。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遠見、策略、實力…… 成功的保證?
世界上最成功的創業家莫過是比爾‧蓋茲(Bill Gates),他20 歲創辦微軟,29 歲公司就成功上市,40 歲成為世界首富,並霸占該排行榜長達8 年之久。從1975 到2000 年,25年間他帶領微軟創造了6,000 億美元的市值,相當於台灣2000 年總體GDP 的1.4 倍。從
任何角度去看,這都是超人的成績、超人的行為。所以比爾一定是個神人,微軟才能夠如此的成功,對吧?其實故事根本不是這樣。
話說從1975 年創立到1980 年之間,微軟也只不過是一間小公司,主要賣的是BASIC程式語言相關產品。1980 年秋天,大型主機的領導廠商IBM,正準備進入新興的個人電腦市場,也就是後來大家耳熟能詳的IBM PC,需要選一個好的作業系統(Operating System)軟體搭載於電腦上,好讓用戶可以獲得更好的操作體驗。他們首先考慮了自家設計的OS,但是這支軟體的開發進度似乎有些緩慢,為了不拖延到產品上市的進度,他們決定向外找尋。
經過一番功夫,IBM找上了當時個人電腦作業系統的領導廠商Digital Research 公司。
眼看強強之間的完美聯手就要展開,卻因為合約無法談攏而破局。情急之下,IBM團隊才找上了他們的二號選擇—微軟。
遇上笨恐龍 你的機會就來了
而也不知道為什麼,大鯨魚IBM 和小蝦米微軟合作,卻居然只是向蓋茲要了MSDOS作業系統的使用「授權」,卻沒有要求任何「獨家」或「買斷」條款。至於後來發生的事情,就是大家熟知的歷史了。IBM PC 上市後大受歡迎,於是許多廠商開始仿效。他們發現只要把電腦做到能夠執行MS-DOS作業系統,使用者便可以在上面使用所有相同的軟體,於是出現了「IBM相容」電腦這個全球熱銷的產品種類,也造就了微軟的帝國霸業。
而微軟的故事,並非特例。從Yahoo 把搜尋引擎外包給Google,微軟自己把Apple 從瀕死邊緣救活,一直到Myspace 賣給新聞集團後停止創新,拱手把社群龍頭寶座讓給facebook,同樣情節一而再、再而三的上演。
這些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那就是創業成功,除了自己的努力,還要靠「大傢伙」的失誤。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創業失敗的機率如此之高,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恐龍是真的很笨,還是只看起來很笨。如果是這樣,那所有的事後諸
葛、超人事蹟,根本不值得參考。重點是你要不斷地嘗試,因為對手總有一天會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