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年前,週休二日,你在做什麼?開車到市郊大賣場採買日常用品,是很多家庭的典型遊玩路線。現在,採購東西交給網路,週休二日就到郊外,台灣人休閒路線改變了,誰是這幕後的推手?
PChome 網路購物是改變的關鍵。在它之前,網購只是年輕3C 族群會用的通路。直到PChome 推出24 小時到貨服務,網路購物才成為每個族群、每個世代都參與的活動。
便宜+ 便利=PChome 競爭優勢
過去,我們最常購物的場所有兩個:一是家附近的便利商店,另一個就是市郊大賣場。前者的優勢是便利,後者的優勢是便宜,而PChome 網路購物結合便宜又便利的優點,變成強有力的購物集散地。
PChome 營運長謝振豊說,價格便宜、種類多,以及到貨迅速是他們經營的重要指標。其中,推出24小時到貨服務是真正改變關鍵。
在24 小時到貨服務推出前,網路最賣商品是電腦,最愛買的族群是年輕男性;新服務推出後,網路最賣商品變成衛生紙,網路購物的族群也從男性擴散到女性,年齡層從年輕拉升到家庭主婦。網路購物開始成為全民運動,影響力才真正擴散出去。
然而,從有「24 小時到貨」的目標到真正落實推出,PChome 整整花了2 年時間才完成。不僅需要硬體投資,像建倉庫、提升資訊設備,而軟體的營運流程跟管理體質也要同步翻轉調整。
舉例來說, 早期當網友在PChome 下單後,PChome 會把單轉給出貨廠商,再由廠商將貨裝進貼有PChome 標誌的箱子寄送出去,這叫做「轉單模式」。
轉單模式對PChome 很安全,因為不需要放庫存,少了倉庫投資與存貨壓力。但壞處是,網友一等至少要等3 天,如果一筆單同時買兩家公司產品,還得分兩次收件,也無法保證到貨品質。
24 小時到貨 改變台灣人購物習慣
如何把到貨時間從3 天縮短成1 天呢? 2005 年,PChome 董事長詹宏志拋出這個石破天驚的問題。台灣電子商務在2000 年開始發展,一開始連7 天到貨都有問題,而2005 年時,3 天都已經很勉強。詹宏志丟出了大膽問題,經過營運團隊的分析檢討,解決方案直指一個,那就是要建立自己的倉庫,統一出貨。
答案雖然有,可是風險很高,投資金額至少吃掉公司一年獲利。但是,PChome 仍然決定投資,經過虧損陣痛後才開始回收效益。
PChome 位在五股的統庫,面積已經有一萬四千坪(約五個國際標準足球場大),品項高達31 萬種。倉庫的取貨、理貨跟送貨都有一定的路線規定,據說忙碌程度可比擬高速公路。
這是一個跟時間賽跑、跟價格競價的行業,為了掌握管理品質,營運長謝振豊每天固定要看300 個成本控制項跟10 個時間控制點的報表。
成本控制好才有空間給消費者便宜,時間控制好才能縮短客戶等貨的時間。如果報表中發現異常,謝振豊就立刻開會檢討原因、找出對策,每一分鐘、每一塊錢都是檢討的目標。
即便24 小時服務已經推出4 年,至今還沒有其他對手敢做出一模一樣的承諾,但PChome 仍然不斷地研究如何再
縮短到貨時間。
謝振豊說,消費者一下單都期待能立刻拿到商品。在他們沒有拿到東西之前,都是PChome 對消費者的虧欠。所
以PChome 的目標不以效率第一為滿足,而是盡量減少對消費者的虧欠,那怕只是減少 1 分鐘都可以。
謝振豊有一個想像:讓住家的儲藏室消失,把空間讓出來給家人。如果線上購物物品夠多、價格夠便宜、到貨也很迅速,大家就不需要事先囤積用品,「讓PChome 當大家的儲藏室就好。」
下一步 改變全球華人購物生活
40 年前 ,台商一卡皮箱走天下,繞著地球到處找訂單;現在,台商不需要這麼奔波勞累,在台灣就可以直接出貨到國外。前提是:只要品質好、價格夠漂亮,透過PChome 媲美亞馬遜書店的物流效率,就有機會做到全世界生意。
營運長謝振豊說,台商商品品質佳,價格又便宜,很符合目前全球追求「性價比」的消費趨勢。過去,台商受限打品牌、打通路的資本門檻,即使手上有好產品也很難行銷全世界;現在,透過PChome 平台與物流業者的合作,可以輕鬆把產品賣到國外。
目前,憑藉著平台優勢,PChome 也從台灣走入國際,可以將物品銷售到全球105 個國家。
PChome 已經改變台灣人生活形態,下一步準備要改變全球各地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