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陷入二次衰退?
最近辦公室又開始瀰漫一股恐慌症,領死薪水的上班族最怕風吹草動,滿手的股票怎麼辦?基金要不要解約?美元會不會崩盤?
滿滿的問號來自,8 月6 日,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S&P)將美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等從「AAA」降至「AA+」,這是美國史上第一次喪失3A 主權信用評級,也使得全球投資者對第一大經濟體系信心受損,引爆全球投資市場一連串骨牌效應。
消息傳來,美國道瓊指數從高點滑落10%、歐洲主要股市、日股、韓股、台股、上海A 股紛紛聞風色變,跌幅高達15% -20%,明明震央就在美國、歐洲,新興市場反應卻更加緊張,如臨大敵!
緊接著,高盛、摩根士丹利相繼調降明年全球經濟展望到3.9% -4%,歐、美、日、英等十大已開發經濟體前景特別疲弱,今明兩年都只有1.5%的成長率,更警告:「今後6 至12 個月,美國和歐元區危險、接近衰退。」
再看看國內情況,截至8 月19 日止,台股總共下挫16%,7000 點面臨保衛戰;主計處也將今年全年GDP 由5.01%調降至4.81%,明年則進ㄧ步下滑至4.58%。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 2008 年金融風暴會不會再來? 辦公室整個瀰漫著不安。
不確定性,是投資殺手。上班族如何避免在市場一片混亂中,心急殺進殺出,最好的方式,就是遵循「經濟脈動法則」,別以為經濟指標只是數字,其實它是重要的投資方向,找對方向才可以在關鍵時刻,尤其是行情反轉前就能看到下車訊號,避免在恐慌中錯殺持股,或是下一波機會來臨時可以事先逢低加碼。
棄電子 保高股息個股
攤開報紙,每天正反消息紛呈,股市不是大漲,就是大跌,想要確認多空方向難度增加。
股市大漲大跌,正是修正必經的戲碼。上班族該怎麼辦呢?「GDP 是最好的觀察指標,」是《民國100 年大泡沫》作者王伯達長年的觀察心得。
他分析,股市表現貼近GDP 走勢,在全球化的世界裡,當各個國家都需要調降GDP 時,代表未來企業的獲利水準也將受到衝擊,而股市,往往會提前反映對企業獲利的預期,所以當GDP 由高點往下修時,代表經濟成長力道趨緩,投資市場自然也會歷經修正的苦痛時刻。
確認大盤大方向後,接下來就要做個股調整。「現階段多空不明,一點風吹草動都會影響股市表現,」元大投信基金經理人吳宛芳說,禁不住台股震盪的上班族,最好先退場觀望,將電子股持股水位降低,待9 月中下旬看歐美的消費訂單是否回籠,大盤的波動才會有落底的機會。
至於傳產部分:像是內需消費、汽車、水泥、中概等具備兩岸概念的族群,雖然短線波動比較抗跌,但有獲利也是先減碼為宜。如果真是忍不住想要參與股市波動,則以高股息殖利率的個股為優先選擇。
「股市價格買的是企業未來表現,」吳宛芳提醒,當未來有疑慮,即使企業今年獲利表現亮眼,還是會遭到市場無情的狙擊。當你發現,今年每股可以賺5 元的股票,價格竟然跌到50 元不到,而興沖沖想要衝進場時,最好先想想明年該公司還能不能賺到5 元?如果只剩2.5 元實力,那麼今天便宜的價格,將成為明日高檔套牢的標誌。
落袋為安+定期定額雙行
滿手的基金又該怎麼辦呢?
富邦投信董事長曹幼非認為,目前全球經濟最令人憂心的首推歐債,美國經濟則沒有市場想得壞,新興市場成長力道比歐美好,會是近期資金聚焦的地方,但仍要小心通膨與資產泡沫化。曹幼非說,短線比較有表現的機會會落在新興國家,包括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國家的內需都很強勁,可以消弭部分歐美消費轉弱,衝擊出口的劣勢,不過,雖然在經濟表現上脫鉤,但在市場恐慌的情況下,仍要小心受到衝擊。
專家建議,持有基金的上班族先省視手中的組合,有原物料基金、已獲利的新興市場基金者,可以先行減碼,主要是前者會最先受到經濟減緩影響而表現落後,後者則著眼於落袋為安策略。
至於因這波恐慌大跌而讓獲利受到侵蝕的上班族,則不建議低檔急殺,反而需要持續。在低檔時分批進場,累積低成本部位,等待市場反彈,永遠是基金投資的不二策略,此舉同樣適合手中有閒錢、想要長期投資的上班族,趁機買進。
若想要單筆投資基金,還是要以止穩訊號出現為依歸,像是西班牙、義大利10 年期公債殖利率最好不要升破7%,就能止穩,避免恐慌再度升高。
短線衝擊找長線買點
前面講的都是短線化險為安的方法,但是一旦情勢明朗後,上班族必須立即進行中長線布局,此時最佳的觀測指標,就是看國際資金移轉的方向。「重點看匯率,」王伯達說,資金會找最有利的地方停泊,特別是貨幣強勢、弱勢的改變,往往就能顯現3 到5 年的長期趨勢。
雖然目前市場普遍看衰美元,不過王伯達的看法不一樣。他指出,中國等以出口導向為經濟成長動能的國家,最常依循:壓低匯率刺激出口競爭力→累積外匯,購買美債→維持美元相對升值力道→維繫美國消費力→持續輸出商品到美國,這種經濟成長方式,雖然短期獲得亮眼成績,卻也難以掙脫美元設下的緊箍咒。
主要是美元一旦大幅度貶值,包括中國、日本、台灣、韓國、中東、巴西、印度等高美債持有者的外匯儲備,也會有10%至30%的損失,並失去經濟成長引擎,導致他們只能繼續持有、甚至增加持有美債,甚或再度透過壓低本身匯率的方式,來阻止美元下跌,以維繫出口競爭力,這是美元陷阱,讓嘗到短期經濟快速成長甜果的新興國家進退兩難、難以掙脫。
這也是當市場看貶,美元和美債卻不跌反漲的原因。
王伯達認為,美元會獲得一定的支撐力道,隨著美國從伊拉克、阿富汗退兵,國防支出大幅削減,財務赤字可望大幅減輕,也會有更多資源轉向經濟層面,加上美國仍然在新技術、新趨勢上位居領先地位,屆時經濟反轉的速度將比市場預估的時間點還要快。
王伯達建議,持續追蹤美元匯率變化,才有機會在市場大洗牌的慌亂中,走向正確的投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