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蔣道設計

蔣友柏向設計叫陣

蔣友柏
user

蔣友柏

2011-06-28

瀏覽數 4,850+

蔣道設計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難以解析」是蔣友柏的特質,但是他卻把多剖刀用在更難的設計解剖學上。

什麼是品牌背後的品牌(Brand behind the brands),他向設計叫陣,看看「蔣道設計」怎麼說:

設計被多數的人所崇拜,因為「設計」本身就影射了一群很會體驗生活的人,不被社會的規矩與現況所控制,似乎在兩杯MARTINI 的煙霧間,就會找到重新定義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的方式。

抱歉的是,設計師多數只是藝術家,不但缺錢,也有志難伸。中午前不見客是因為沒有重要的客人,而多數的創意,也是在殺死幾十億個腦細胞所換來的,最後,驚天地的創意,也只有鬼神願意看,這就是現實。

經過了7年的摸索,我開始看到,設計力是不為設計而設計,品牌力因為身分故事而強大, 溝通力靠的是呈現真實而非假象,與執行力靠的多數是直覺反應。

以下是「蔣道設計」大不同的思考,讓你搶先看:

1● Design

設計是用非現有的邏輯來解決現有邏輯解決不了的問題。換句話說,設計,是一種經過計算的叛逆。

2●Basics

設計是一系列的解決問題。它是一種科學,靠的是一些天分與很多的實戰經驗。多數知名設計師,都是以自利為出發點在設計,想表達的是一種強烈的自我存在,而非為客戶的市場所設計。所以很多的戰役,還未開始就已結束。

3●Support

未來的10 年,市場需要的不是設計師,而是多功能的全才,一種設計界的瑞士小刀。因為單一功能,就算再專精,也無法成局。一位好的設計者,必須有能力掌控從發想到實現中間的所有環節。

4●Reality

設計分成兩種:一種是意識形態,一種是燈塔效應。意識形態可藉由seeding(播種)來讓世界自然改變,燈塔效應卻必須藉由不斷的顛覆市場來讓非信徒變為信徒。不過不論是用哪一種方法成就設計,自身的價值、實力與關係,必須夠硬夠實才有成功的可能。

5●Instinct

所謂設計的靈感,是生命中一系列的體驗、吸收與觀察累積而成。過去的經驗讓設計者對於未來有一定的推論,這是所謂的理性;但針對現在,人是以直接的反應來面對,這是感性,也就是直覺。

難的是,直覺要能被相信與利用,就必須不斷的訓練。要抓住瞬間的感覺,遠比聽口令做動作要難。

6●Mission

設計者必須先有能力滿足客戶的需要,進而換取滿足自我渴望的籌碼。只有在這兩個目標達到時,才能設計出具感染力的設計。

在累積一段時間後,具感染力的設計才有可能轉換出新的經典設計。

所以,要先有本,才能做事。

7●Team

我們重視設計執行,多於設計發想。

在設計執行的過程中,要克服的不再是設計的適當性,而是如何兼顧設計的適合性。不論是ROI、行銷、潛在客戶、異業結盟,甚至是原料進價,都是設計者必須兼顧的。

8●Medicine Cabinets

如果設計是一種「突破」,那其實設計就是一種破壞式的行為。任何的破壞行為都會面對反彈,直到破壞後的傷害已被療癒,或試驗前的正面感覺多於破壞後的負面情感。療癒設計,靠的是針對不同的市場與客戶下不同的藥。

9●Reality Bites

要先建立自己的被利用價值。

不論是專業度、知名度、影響力、關係,或是外表,都是可以與有資源的人互換的籌碼。沒有籌碼,就不可能從事買空賣空的行業。沒有經驗,就不可能在買空賣空中開發出鍊金術。不會鍊金,在商場上就很難有被利用的價值。

10●Next

既然要用設計過活,就先學會商業模式。

【會員限定活動】護國神山怎麼造?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背後的賭注!

不要因為賺不到錢就鄙視錢。設計,是要在一個富裕的生活下產生的。

只有在金錢充足的狀況下,才能享受設計與需要設計。

以商業模式來思考設計,會讓設計的價值更實在。

11●Branding 101

品牌可以分成品味、品性與品格三個面向,缺一不可。

品位是最基本的入門條件,一個品牌一定要有讓消費者舒服的品味。品性就如同一個人的個性,是品牌投資者的自我投射。品格決定的是一個品牌的高度,只要高度夠,任何市場都能掌握。

12●hearing

把品牌當成人際關係來經營會有較好的成效。要與人交朋友,首先要讓大家知道你的存在。在讓大家知道前,要先思考,用何種管道與方式,會讓大家願意相信你。

13●Attracting

在成功打出知名度後,就需要靠品牌的故事與訴求讓消費者願意靠近。這有一點像是追求的前期。不論是言行舉止,或是presentation,都要適當。這裡談的不是美,而是對味。

14● Knowing

知名度的養成是以互利為出發點,不要只是單純的以自身的商業利益為考量。

成功的品牌在吸引到客群後,會繼續給客群持續參與的理由。

當消費者的利益與品牌結合的時候,他們就會更想自主性的了解與推廣品牌。

15●Loving

讓消費者愛上一個品牌,必須建立直接有效的迴響:一種身分故事。

蘋果的成功,有很大的一部分,是消費者希望藉由擁有蘋果商品,分享一些Steve Jobs的身分。這種渴望才會變成愛。

16●So how?

風藉由媒介讓我們看到它的存在,藉由觸碰五感讓我們體驗它的動能。這就是設計者可以為品牌做的事。只要找到對的媒介,品牌就會有意義:在春風上點綴櫻花瓣,一種女性的柔豔就浮現;在秋風中放入落葉,一抹男性的愁腸就由無而生。

17●Express

感官誘惑是表達內心感覺、個人主張、潛意識想法的一種創意。

在一片強調功能導向的市場中,以人為出發,做出能呼應體驗與情感的設計,會更容易受到關注。

18● Marketing

行銷是一個偽君子與真小人的選擇。200 8年前,市場是以偽君子為首,用各種包裝過的假象,讓消費者因為「可能」而相信。2008年後,市場是以真小人為首,不做假的告知消費者商業意圖,反而容易被接受。現在需要的行銷是軟性的,誠實的把自身的意圖與消費者結合。

19●Listening & Chatting

最聰明的手法是與市場聊天。聊天是一種互動,他不會先預設立場。很自然的開始,也很自然的結束。這是最容易讓消費者接近品牌的行銷方式。雖然要表現的自然,但所有的步驟都要經過設計。在什麼場景?什麼時間?講什麼話會造成有效的互動?

20 ●Patting & Living

比較適合新世界的溝通動作,是站在消費者的旁邊,與他看一樣的焦點,往一樣的方向前進。蘋果的成功在於讓消費者覺得他在你的旁邊,不時的拍拍你的肩膀說:你要的,我知道,我也在努力。當然,最成功的動作,一定是把自己的品牌融入消費者的生活。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