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子重不重要?當然很重要。一天24 小時,除了躺在床上睡覺之外,或許,椅子才是每個
人真正的貼身情人。
讀一本好書,你需要一張好的椅子,讓你可以深陷其中,享受閱讀。喝一杯咖啡,你也需要一張好椅子,讓你放鬆,讓你好好品味。走進一家店裡,如果你想了解老闆的待客之道,先從椅子看起,絕對錯不了,因為,椅子的舒適程度,決定客人停留的長短。
當你徹夜趕工作進度時,你更需要一張可以助你熬過漫漫長夜,不致頸椎僵硬的椅子。
這個世界之所以有千百款的椅子,正是因為設計師從人性出發去思考,當你心情不好時,會選擇哪一張椅子?硬梆梆的椅子絕對不是你的選項;當你想發憤圖強時,太舒適柔軟的椅子一定成為你的拒絕往來戶。
百張百年經典椅
一張椅子,即使你才擁有數年,可以訴說的故事已經很多,更何況是一張百年經典椅子,在它走過歷史長河,成為永遠的經典後,它也累積了許多傳奇。
你可能沒發現,2010 年,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的氣候變化峰會,當全球領袖齊聚一堂討論如何因應全球暖化議題時,會議桌下他們所坐的椅子,就曾經出現在1960 年的美國總統電視辯論大會;當尼克森與甘迺迪辯論時,旁邊正是放了這款椅子,後來號稱「總統椅」,即使跨越半個世紀,經典的設計,傳奇依舊在累積中。
你可知道,許多企業界大老闆為了彰顯個人品味的首選椅子是哪一款?答案正是20 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美國設計師夫婦檔查爾斯‧伊姆斯(Charles & Ray Eames)所設計的經典款,這款經典椅在二次大戰後問世,至今仍然是家具市場上的頂級物件,更常出現在各大電影與熱門影集中,包括《六人行》影集及科幻賣座強片《鋼鐵人》等,成為經典電影場景中的必備精品。
這些經典椅子見證過人類歷史上的重要時刻,經歷過工業化文明的各種發展歷程,其間有設計師對環境的思考、對美學的創新、對時尚的演繹,更有設計師彼此之間的競爭與愛恨情仇,每張經典椅子背後,
都有十分精彩的故事可說。
如此經典椅子,你可以親自走訪一趟「百年百張經典椅」展覽,它囊括了全球79 位國際級設計大師名作,不僅是世界知名德國威察設計博物館(Vitra Design Museum)的重點收藏,更是人類百年生活史上的一百件經典名椅原件,經過一百年文化撞擊後所激盪出的美麗軌跡。
走訪這樣一個百年經典椅子大展,你可以問自己的第一個問題是,當時的設計師究竟是如何思考的?為什麼跨越一個世紀之後,這些經典椅子依舊讓消費者心動埋單?
經典元素,藏在細節裡
答案就藏在椅子的細節裡。表面上看來,這些百年經典椅子被選為經典收藏的標準,似乎必須在科技、材質、功能或形式上有所創新,但是今日的創新,有可能是明日的陳腔濫調,如何判定?有些椅子剛問世時,並沒有造成當下的轟動,但是10 年、20 年後卻被舉世肯定,為什麼?學學文創展坊專員張哲維認為,經典很難去定義它,但是不妨從另一個實際面來思考,如果一張椅子從以前到現在還在生產,突破了時空障礙,持續在滿足市場的供
需法則,無論外型如何奇特,但是市場就是需要它,其實,這張椅子就創造了經典。
例如,1929 年德國設計師Ludwing Mies van der Rohe 為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辦的萬國博覽會德國家具館所設計的一款名為Barcelona的椅子,由於西班牙國王及皇后要來參訪,特地設計以X 型交錯的優美鋼材椅腳,取材自剪刀型的摺疊椅,因為摺疊椅在古埃及、希臘及羅馬文化中,都被視為君王或神明的權力象徵,結果這款椅子熱賣至今,成為企業主選來做為權勢的象徵。
又或者,芬蘭設計師Eero Aarnio在1963 年設計出一款名為Ball Chair的球型椅子後,立刻成為聞名全球
的超級巨作,相信第一眼看到它的人絕對不陌生,因為它不僅是60 年代流行文化的重要象徵,至今依舊是時尚界拍攝形象廣告的常見配件。
當初這位芬蘭設計師之所以設計這款看起來像一顆球中間被剖了一半的座椅,其實他的理念很簡單,那就是他的家很大,他想要一張大椅子,有自己的私密空間,看起來像是大建築中的小建築,但是市面上卻沒有賣,只好自己設計。
這款設計放到現在來看,依舊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因為空間夠大,包覆性又夠,裡面更用紅色絲絨坐墊增添舒適,坐進去後,自成一個小型的私密空間,彷彿實現了童年時希望擁有一個樹屋的夢想;而且隨著時代變遷,從當初內建電話讓你聊個夠,又不必擔心被別人聽到,到安裝收音機及照明設備等不同款式,讓你盡情聽音樂與閱讀,甚至今日與MP3 播放器結合,成為家具與影音娛樂設備完美整合的例證,也難怪它也常出現在各類熱門科幻電影中。
設計師的奇想與愛恨
可千萬別被「經典」兩字嚇到了,一百張經典椅子不見得都按照人體工學或是實用主義來設計。事實上,這一百張經典椅既有設計師的瘋狂點子在其中,也有設計師的愛恨糾葛呈現。
有的椅子乍看之下會讓你發出會心一笑,看起來似乎是設計師把家裡的舊衣服整理出來,再用皮帶捆一捆,竟然就成為一張舒適的椅子;有的椅子看起來就像將兩捲鐵皮組合成的椅子,讓你懷疑這樣的椅子坐起來不會受傷嗎?事實上,這正是設計師刻意讓人產生不安的感覺;也有的椅子彷彿坐在籠子上,於是大家開始竊竊私語,似乎可以用來養寵物,邊坐邊欣賞。
更有設計師從環保理念出發,將日常生活中的瓦楞紙回收做為椅子材質,看起來舒適實用,材質還可以再回收,解決了廢物處理的問題。不過,作品問世後,市場反而哄抬價格,有違設計師當初一心想要製造環保又便宜的椅子,讓他一氣之下,後來再也不設計了。
而1953 年由義大利雕刻家,後來投身家具設計的Harry Bertoia 所設計出的一款經典「鑽石椅」,背後更牽涉到當時家具公司的激烈競爭,以及設計師之間彼此一較高下的瑜亮情結。
當時原本與著名設計師夫婦檔Charles & Ray Eames 共同合作設計的Harry Bertoia,因為不滿鋒頭都被這對名氣大的夫婦搶盡,一怒之下跳槽到競爭對手公司,與Eames夫婦幾乎同時創造出世上第一款電焊網格椅身的家具,Harry Bertoia所設計的正是這款鑽石椅,透過鋼條交織構成的鑽石型格網,衍生出極佳的視覺穿透性,下方的鋼鐵支柱則像是鑽石的底座,成為工業設計史上不可多得的經典作品。
誰說,椅子只是一張椅子,透過這些百年經典椅,你可以看到很多精彩的人生故事在其中。
下次,當你花大錢買了一張名家設計的椅子回家後,你就更懂得欣賞它所傳達的故事與設計思考,而不只是名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