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創業家自視為「千里馬」,渴望「伯樂」來賞識。只要碰到一位賞識的人,發現自己的優點,可能一次提拔、一個引薦、一筆資金,事業從此奠定基礎。
這個人,就是我們的「貴人」!
由於貴人的「威力」如此強大,人際關係很重要,我們善於在「人脈」上面投資,才容易得到貴人的賞識,但這種做法,太「虛」也太「假」了!倒是近年來,我親身感受一種叫「反向貴人」的新觀念,幫助我把「貴人」的定義重新思考一番。
所謂「反向貴人」,就是原本看似你是某人的貴人,但他卻反過來,變成你的貴人!
創業的時候嚐盡人間冷漠,在你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人們偏偏避著你;對方拒絕就算了,有時還要酸你兩句,創業家得療傷片刻,才能再次披掛上陣。創業家都有風骨的,人在雪中要不到炭,會記住一輩子!反之,若有雪中送炭者,當然也會記得一輩子。
這就是「反向貴人」的由來。第一次感受到「反向貴人」的威力,是在創投的辦公室。
銘記在心的雪中送炭
初跨入創投界工作,我就發現自己的背景不一樣,就在一年前,我還是來這裡被罵的創業家,現在卻反過來,變成有權利罵人的創投工作者,這讓我對創業家多了一份感情──他們就是我,我就是他們。
每當他們站在我面前,再乖誕離奇的創意,我也可以全部聽完,而且我會不停點頭,不吝給他們幾下肯定的掌聲!
兩年下來,我慢慢發現很多創業家已經在業界逐漸嶄露頭角,於是我也聽到,他們在不公開的場合說:「 Mr.6是我的貴人。」
我聽到了!在網路上,這個反饋尤其顯得清楚。我寫過上千篇的部落格文章,許多是介紹網路新創公司,因此讓他們得到第一次曝光、第一批會員。有一次,我寫一個特殊型的購物網站,一開始沒
有人認識,寫了以後才慢慢有人知道,後來他們辦發表會,也得到了上電視的機會,此後有一個星期,這個網站天天為我帶來10 萬人次的流量,比以往還多。
另外,知名插畫家老吳還沒出名時,我在美國就看到他的畫,於是寫了一篇文章介紹,後來他的部落格於短短一個月就超過我的總拜訪數,「米滷蛋」也家喻戶曉。
老吳是個重感情的人,直到現在每每談到發跡過程,老吳都會提到「Mr.6 當初那篇文章」,身為作者,再也沒有比這個更有成就感的事了。
無論是那位購物網站的創業家,還是老吳,他們都認為我是他們的「貴人」,但其實現在來看,是他們拉拔我比較多,他們才是我的貴人──我的「反向貴人」。
「反向貴人」的三大好處
在我看來,「反向貴人」比一般的貴人要好!大概分以下三點描述:
一、就在你身邊:一位有身份地位的「貴人」可遇不可求,需要很好的際遇,而且還要花很久的時間去經營、表現,但「反向貴人」卻是平常就可以碰得到的人,只是我們願不願敞開心胸去幫助、支持這些人?
二、天天都出現:貴人幾年才一個,但「反向貴人」卻可以「天天都找一個」,只要以同樣的心情、出發點去幫助別人,整件事可以養成習慣,每天固定關心,就能先預定一位「反向貴人」!所以在短短1 年內結交幾百個「反向貴人」,應該都沒問題。
三、真心換真情:貴人需要矯柔造作,「反向貴人」卻只需要真心相待。以前,為了要讓貴人注意自己,往往得送禮、打招呼,還要寄e-mail 給對方,做足禮數,非常疲憊,但「反向貴人」通常是自己的平輩或甚至晚輩,平常不需要特地寫卡片或傳簡訊,只是對方需要你時去幫一個忙。這是一種隨興式的投資,絕對非刻意經營。
與其說「反向貴人」是一種新的人脈策略,不如說它只是一個「很好的習慣」,只要付出,不求回報,其實,在付出的當下就可以感覺到快樂了。創業家與其相互輕謔、磨頭競爭,不如開始彼此學著當對方的「反向貴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