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的行程,是由一個又一個的會議銜接,只有午餐時間小歇半小時,台灣IBM公司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總經理劉鏡清,到了傍晚接受採訪,依舊笑容親切、氣定神閒,言談間引人入勝,善談又會說故事。
等景氣回春再跑 肯定跑不贏!
他把高壓忙碌當做平常生活,「如果你上網上一整晚,會不會累,一定是覺得好玩極了!工作狂其實只是做到自己喜歡的工作。把喜歡的事情變成興趣,營造出成就感、滿足感,把整個團隊激發起來,大家就會跟著你跑!」
在他眼中沒有景氣不景氣的分別,他舉了個蘋果理論,「市場上如果原先有3 顆蘋果給3 家分,當市場變成1 顆時,第一名一定吃得到!保持這樣的競爭優勢就好。」面對當前這個「悶」的環境,他分析客戶現階段該做的三件事,一是持續開源,那就要打敗敵人,第二是讓成本下降,以及調整自己,「所有的行業都在不景氣的時候投資,躲在角落等景氣來時才起跑,這樣怎麼和天天練身體的比?」鼓勵客戶往上爬才有機會。
去年第3 季以來,劉鏡清對屬下的督促變得更多,「幾個主管被我盯得很慘,我跟大家說,你們後面有400 多個人,一個人被Fired,影響的就是一個家庭,好日子的時候,大家把你往上拉,景氣不好,就把人家拋棄,沒法對他們的家庭交代。」面對去年第4 季的下滑,到了今年第1 季完全補回來,較去年同期還成長10%,劉鏡清表示因為IBM很快做了應變,隨著客戶當前的需求,調整了服務的內容。
變局 逆勢求勝
「現在會活下來的,只有高適應力、能接受變革的人;不積極,不Excited,就沒救!」溫和的語調,說的是競爭本質的嚴酷,隨即話鋒一轉,劉鏡清談的是契機,他表示這反而是挑選主管的好時候,就好像打橋牌,就是要選那種能在牌勢不好時會贏的人。來到IBM 滿10 年,他經歷了3 個事業單位,都是業績狂掉一半進來,做到轉虧為盈大幅成長,像第一次是遇到3 個經理裁成1 位,只餘8 個同仁,兩年後做到部門變成50 多人,這種日子過多
了,證明他是可以打逆手牌的。「每次遇到磨練,我都感謝上帝,表示原來的能力不足,才不能應付現在的問題,當你能克服,說明你又Upgrade(升級)了!」
要能夠這樣智勇雙全的面對工作挑戰,不斷贏到大案子,一切的起點卻是從同理心開始。他舉了個例子,前些時候IBM協助台灣的某家銀行到大陸開設分行,提案寫得很好,所有規範提供得清清楚楚,但這個層次別家公司也做得到,對劉鏡清來說並不夠,需延伸思考的是,連續獲利兩年才能經營人民幣業務,所以快速創造營收才是開分行的最大目標,也許顧客沒表達出來,卻要先一步思考,加在提案裡。這幾年沒有輸過案子的他笑笑表示,別家顧問公司也很優秀的,但是「遇到我就不會贏!」
做好風險管控 放手實驗吧!
挖掘客戶說不出來的潛在需求,是劉鏡清創意的來源,IBM 甚至賣一種「改變行為」的課程,靈感來自教育訓練的實際體驗,「上課時很感動,但回來後生活沒改變,所以我提出上課無用論。」比方有咆嘯習慣的主管,上情緒管理的課程後還是愛罵人,IBM 設計一個專案,先調查下屬的意見,再教他怎樣控制,並且每週討論,直到改善為止。這樣量身打造的課程很受歡迎。
因為想法和業界不一樣,IBM才能領導業界,劉鏡清本身就是創新者,有好的點子就去試,有實驗精神才能創新,也不要怕失敗,只要能先做風險評估與管控,就能讓大家放手做,每個公司都應該這樣嘗試。事實上,IBM不只賣成功經驗,失敗經驗也有很多企業在買,這才能避免錯誤啊。
因此,同理心加上實用,可以變成生意。在組織內往上往下溝通,也是同理可證,以IBM而言,對事情的態度是,不要問我怎麼做? 而是要問,我這樣的想法好不好?想要向上溝通,凡事要先想清楚,而不是問答案。至於怎麼溝通才理想呢?「第一步要去猜他在想什麼? 他對什麼有Feeling?」劉鏡清教大家兩招。「猜就是要能Simulation,至少模擬三個步驟,想得很周延才不會被問倒。」他的習慣一向都是要求自己比主管想得更周到,所以「沒有人會質疑你,永遠都相信你。」
與主管溝通別一廂情願
信用是靠累積,剛到IBM 時,即使他已帶著亮麗的資歷而來,也還是得經過用時間證明能力的過程,「人在工作環境中常有個迷思,覺得自己已經準備好了,卻未能受到重用,那是沒有先反省,是否有比別人好?」劉鏡清如此說,對自己的職位狀態毋需躁進,而應該從交報告的細節開始就要很講品質,「要是心存『礙於現實環境我只能做到這樣』,其實只會把個人的信用傷到,用環境限制自己,也會被視為能力有限。」況且這樣的景氣,企業就是不裁人,也會淘汰人,還不對工作拿出熱情,很難不失業。
此外,對主管風格的理解,年輕人要會拿捏,比方遇到很忙的主管,通常都不喜歡故事型的敘述,給他的文件要一點一點條列出來,附件才是給他看故事;要更忙、更權威的主管,他往往要的是直接給答案,再列出理由;至於喜歡從頭到尾都知道的,才要鉅細靡遺的講一遍⋯⋯」原來這種Feeling的掌握才是聰明的溝通,才不會一廂情願。劉鏡清更提醒,無論哪種企業都是人所組成的,決策想法是從人開始,因此抓到人心很重要。
永保全力一搏的比賽精神
至於向下管理,常有一個問題,比方屬下工作有瓶頸,要先分析是不會做還是不想做? 沒有先釐清問題,就不知道怎麼幫忙;而且細心體會是最重要的,同仁是否工作過度? 臉上的氣色會說話,就是主動關心、細膩度要有,而且凡事以身作則,他覺得只要是這樣的態度,不論到哪一家公司,都一定會有成就。從劉鏡清的謙謙風度中,感受到他的周到、十足的內斂與無止盡追求的渴望。
由於中學時代是田徑選手,「做為運動員的體認是,一定要到很痛苦的時候才能突破,所以一定要接受那個痛苦!」劉鏡清很誠懇的說,他碰到的挫折經驗太多了,他只是視為必然、當成習慣,但他有全力一搏的狂熱,他想比別人卓越,「要永遠將技能保持在領先的狀態,與其埋怨公司不給機會,我們就改變環境,超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