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三,在陳阿土古厝的「天才家園」裡,二結的社區媽媽們都會有一次的午餐聚會,十幾位高齡50、60 歲的媽媽們精神抖擻,熱烈談論著社區的大小事情,每每讓「大二結文教促進會」的創會與現任理事長林奠鴻激賞,「天才家園,指的是天生我才必有用,這些社區媽媽年紀雖大,但是可以汲取的生活經驗與智慧總是令人驚奇,他們當然也是社區持續前進的動力之一。」
民俗巡禮 扮官將首、大神尪
就像重視社區媽媽的意見一般,林奠鴻對於地方的古蹟與文化材一樣珍惜。他表示,大二結文教促進會的功能,是要保留及保護家鄉的各種文化,不管是有形的古蹟、老建築,例如二結王公廟,或是無形的文化資產,例如廟宇慶典陣頭中,關於「官將首」與「大神尪」,這些都是家鄉獨一無二的生活印記,也是子孫們可以傳承百年的寶貝。
既然獨一無二,促進會總會帶著有心拜訪二結的遊客,一步步認識在地的宗教民俗活動。經由參加壯遊,有不少青年得以認識廟宇傳統的陣頭表演,並親身體驗與扮演這些民間宗教人物。林奠鴻說,
「官將首有點類似大家比較知道的八家將,他們是民俗陣頭裡的靈魂人物,透過儀式可以與神明對話,因此,包括臉譜的彩繪、服裝的講究以及入神儀式都很重要。」
林奠鴻不像一般團體只是蜻蜓點水般地解說這些文化歷史,而是真的安排遊客親自試試當官將首的滋味,從畫臉譜、穿戴衣物,乃至於行走的姿態,每一步都不馬虎。大神尪的體驗也是一樣,促進會
特地與地方廟宇配合,出借數尊大神尪,讓每個人都穿戴大型的尪仔,更深入了解台灣民俗的內涵。
生活印記 社造重塑美好家園
無形的文化資產沒有傳承會消失,有形的古蹟建築不搶救也會毀滅。促進會成立於民國84 年,那時因為信仰中心二結王公廟的存廢問題,使得居民萌起保留古蹟的使命感,「促進會成立之前,老廟就是老廟,古厝就是古厝,但現在,這些都是我們亟欲保護的祖產。」林奠鴻認為,人的力量與觀念不僅僅可以保護古蹟,甚至可以讓其發揮更強的生命力。
因為他們的努力,來到二結,有機會可以看見曾經被千人移動的二結王公廟,現在已經規劃成二結庄生活文化館,也可以走訪二結圳——當地居民曾經賴以維生的水脈,而陳阿土古厝則細心展現老一輩人惜物的精神,古厝裡處處可見精通藥理的陳阿土所使用的醫藥書籍。
促進會的辦公室原本在二結車站對面的日式穀倉,最近因為整修,辦公處暫居對面的小屋。雖然不便,但這種不便卻讓促進會甘之如飴,因為原本可能拆除的日式穀倉,在他們的奔走下被登錄為縣三級古蹟,並且已有經費補助,重新整修,預計在98 年底以更完善的動線,讓大家認識這棟興建於民國19 年的史蹟。
所謂的30 年文化、50 年古蹟,大二結社區堅持的不是有形的數字,而是背後所蘊含的珍貴生活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