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跟著大衛巴哈「 拿鐵因子」富裕一生

自動千萬富翁》

方德琳
user

方德琳

2011-04-14

瀏覽數 12,250+

跟著大衛巴哈「 拿鐵因子」富裕一生
 

為什麼很多中樂透的人,最後會傾家蕩產?為什麼很多股市贏家,財富一下子就被打回原形?在投資理財領域上,有很多教你賺10 倍、20 倍的投資大師,卻鮮少有人教你如何把錢留住。而大衛巴哈則是少數專門教人「管錢」的理財大師。

大衛巴哈從自己的祖母身上看到,即使收入不高的人都可以存下一筆財富。對比很多會賺錢,最後卻留不住錢的人,他認為,祖母的理財法更值得大家學習。如果將祖母的理財法則一一拆解,大致可分成:「存錢」、「花錢」跟「保障」。

存錢 》拿鐵因子抓出你的理財漏洞

大衛巴哈最為人知的就是所謂的「拿鐵因子」理論。每次演講場合,他總會問人家這個問題:如果你每天省下一杯的拿鐵的錢(假設相當於新台幣50 元),存下來放到每年10%報酬的投資組合上,40 年後究竟可以變多少?100 萬?300萬,了不起500 萬?

但真正的答案是:948 萬6109 元,將近千萬。在台灣,有多少人擁有千萬而退休呢?

每天一杯的拿鐵錢,最後變成千萬的退休財富,這就是大衛巴哈所說的「拿鐵因子」理論。它特別提醒我們:時間複利的威力很驚人,千萬別忽略身邊點點滴滴的小錢。

拿鐵因子公式有一個重點:那就是時間。

如果你愈早做,累積財富就愈多。

以上面那個例子來說,只累積30 年的話,那麼財富只有339 萬730 元。換言之,晚個10年財富就差600 多萬。

「拿鐵」當然只是一個比喻。每個人一定都有類似拿鐵一樣的理財漏洞,或許你是香菸、或者是健美茶⋯⋯,無論如何,想要成為千萬富翁,就先找出自己的「拿鐵因子」。

花錢》學會付錢給自己

注意你花錢的流向。每個月的收入,你都拿去做了什麼?付房貸、給父母、付一堆信用卡帳單、甚至付錢給政府(繳稅)。

大衛巴哈認為,這都是付錢給別人,而想要累積財富,就必須打造一條「付錢給自己」的金錢流向。

什麼是付錢給自己?想像一下,你每月收入一進帳是不是就被預扣所得稅,這條金錢流向給了政府。但每月這樣扣下來,你是不是也已習慣進帳的薪水就是被扣除後的「淨所得」。

人是習慣的動物,如果錢一開始就沒進入自己的口袋,久而久之就習以為常。所謂「付錢給自己」就是掌握這種人性,在薪水進來後直接撥到另一個帳戶,這個帳戶可能是未來的退休帳戶,或者是購屋帳戶。

其實「付錢給自己」談的也是存錢,只是它特別著重方法的執行跟時間點的掌握。利用銀行提供的功能,執行「自動化」轉帳,千萬不要自己到銀行櫃台去做。根據大衛巴哈自己觀察,如果親力親為,一般人大約只有3 個月的執行力。

但如果設法改為「理財自動化」,存錢成功的機率就大為提高。

問題是,每個月應該撥多少錢出去呢?一般來說,收入會隨著年紀增長而增加。以美國的現況,他建議可以從5% 起步最後逐步增加到15%。而在台灣,目前家戶的平均儲蓄率是27%。而我們從實際採訪過的理財個案中發現,一般中上家庭的儲蓄率甚至可以高達到50%。

每月到底要存多少?真實的情況因人而異。假設你認定這條「付錢給自己」的金錢流向是未來30 年後退休的花費,那你可以先估算退休後需要的生活費用,再回推目前該扣除的比例。

但無論如何,即使一個月只扣1000 元也總比都沒有扣除好,因為時間複利的威力,小錢也能生出大錢來。

保險》退休計畫的重要環節

大衛巴哈特別強調保險在整個理財計畫上的重要,甚至是理財的基礎。因為穩定的「金錢流向」必須有穩定的金錢來源。即使按照上面的步驟一一執行,萬一發生意外導致無法工作後,所有的理財藍圖都會被打翻。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所謂意外就是死、病、殘,在保險上就要涵蓋這三種:壽險(死亡)、意外險(殘廢)、醫療險(生病)。

壽險是萬一往生後可以留給家人的支柱。醫療險則是生病時支付醫療費用或看護費的來源。至於意外險則是殘廢無法工作時的收入。

這三種保險該怎麼保?怎麼買最划算,其實都是很大的學問。最常犯的毛病是無法把保險費用當作「消耗材」,總覺得萬一沒用到就浪費,所以買「儲蓄兼保險」的險種。不過,這類險種費用很高,是不是真的符合自己的需求?需要仔細斟酌。(詳細的保險請看本刊第四部)

目標導向型的理財計畫

大衛巴哈也很喜歡問:你覺得一輩子需要多少錢才夠?在執行理財計畫前,每個人心中都要有自己的答案。大衛巴哈之所以提問,主要是他看到很多有錢人看著財富數字增加,心中卻感覺不到一點點錢所帶來的價值跟快樂。

錢要能幫助自己完成目標,達到價值才會快樂,單純的數字產生不了力量。因此大衛巴哈建議每個人都要先練習所謂的「價值表」練習。列出心中的目標,看看他們跟什麼價值連結。例如表一的情況所列。

列出自己的價值目標表有什麼用處?

第1,通常想做的事情太多,資源太少。

心中必須要有一個簡單的價值順序。有的人認為保障比什麼都重要,穩當退休最安心,那麼在金錢資源還不夠的情況下,他或許就得犧牲出國旅行的目標。

第2,一定要知道目標背後的價值是什麼。

透過價值表的訓練,可以慢慢浮現你生命中最重視的東西。

錢在你生命中的目的是什麼?

第3,將來或現在跟另一半談「錢」的基礎。

很多夫妻為錢吵架,其實反映他們背後對錢的價值觀不同。

有的先生節儉,有的太太愛消費,也許對前者而言,他重視的價值是保障,後者是樂趣,但是當他們結合為一個家庭時,就必須共同討論出屬於這個家庭的價值觀。每個目標都有背後的價值,也有伴隨而來完成目標的金錢。

這個總金錢就是你這輩子需要的財富。你可以列出3 張,第1 張是最基礎型,是維持生存尊嚴的基本條件。第2 張可以提高生活品質。第3 張,或許是奢侈型⋯⋯,每個人不同,不需要拿別人的標準當自己的目標。

而目標計畫就是理財的目標。根據每個理財目標打造「付錢給自己」的現金流。這就是大衛巴哈整體的「管錢」的理財方式。

為什麼很多中樂透的人最後還是傾家蕩產?大衛巴哈認為,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的金錢藍圖,不知道生命價值,以至於讓錢沒有走在正確道路上,而在迷宮中消失了。

有些人每天汲汲於賺錢,卻不知道賺錢目的為何?其實也是一種迷失。

大衛巴哈教的不僅僅是管錢的方法學,同時也是一個檢視自己金錢意義的理財心理家。如果別人說,要1 億才能富足退休,大衛巴哈一定說:「 你管別人怎麼說。先拿出你的金錢價值表來,我們再來看看你到底需要多少錢?」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