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災難,考驗說話的藝術

言語也能累積出能量,有了這份能力更要注意脫口而出會造成的影響。

蔡穎卿
user

蔡穎卿

2011-04-12

瀏覽數 4,150+

災難,考驗說話的藝術
 

語言是一種力量,值得我們終身學習;但多數的人重視的總是說話的技巧—扭轉局面、決定商機、博取他人好感的技巧,而不再珍視誠懇發言中,一字一句所蓄積的能量。

「口才」的定義慢慢被社會價值改變了,但這份改變並沒有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大的幸福感,我們只是說得更流利、用更多字語填充空檔、知道說錯了最好就道歉,卻不再把發言看成一種誠摯思考的表達、一份個人生活資產的累積,也不擔心話語中的粗糙不誠實產生的負面影響;因為,「大家都這樣」呀!

字句 流露最真實的內心

311 日本發生大災難後,我一改以往的習慣,每天打開電視接收NHK 與各大媒體的報導,這更使我深刻感受到語言的質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感覺;一個不當的用詞,不會轉瞬即過;一份從心底而來的發聲卻使人聞言落淚,啟動溫良、感同身受。

地震發生的第一天,當各地災情還未完整傳出,台灣的電視台已經和一位旅居日本多年的藝人以電話連線在了解東京的情況。那場連線讓人聽了很難過,因為話語中俏皮的感覺與災難訊息十分不相襯;原來,語言的同情心與誠意,不只在言詞的選擇,還在不自覺而發的聲情當中流露無法隱瞞的真意。又隔一天,電視主播報導說,這場災情,死亡人數已經「上看」⋯⋯人了;興奮激動的語氣加上這麼不適當的「上看」,彷彿這人數的增加是一種被熱切的期待。我們一定忘了這不是彩金的累積、不是股票的點數,而是一個數字愈高、傷心愈深的代表;再多的關心、再多的捐款,災區的居民也都要靠自己的力量去修補那個粉碎的世界;因此,我們對於打氣與分憂這件立意甚好的事情,在表達前該確定自己的心中所感,才能發言為真正的同情。

談吐 與貧富階級都無關

談話是吸收與創造,更是深刻的禮貌,年輕人愈早把這份學習真誠地放在心上、實踐於生活,才能給自己深厚的生命禮物。美國有位大學校長曾說過這樣的一段話:在這競爭的世界,有3 點能使任何年輕男女在起步的時候占上風;有禮貌、良好的談吐和讀書的習慣。在寒微的家庭可以養成這些,最昂貴的學校卻未必。

多麼好結論,好的談吐修養與物質的貧富無關,因為純淨清朗的自省與日常的修養會使生命園地發放真正的豐饒。

記得上個月,在美東讀大三的女兒興匆匆地打電話告訴我說:「 媽媽,這個學期我修了一堂好棒的課,我那位老師的語言真的好迷人!」雖然隔著千山萬水,我也能感受到「迷人」是多樣貌的引力與感染;它使一個年輕人讀到溫暖希望以及各種才智學習的啟思。

說話是我們心意的集思到吐為言語的過程,是我們每個人與生俱有的寶貴能力。讓我們早早好好珍惜並磨練這份能傳達溫度的能力,而不把自己的言語只當成反映社會的鏡子。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