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道選手,穿上時尚品牌最新一季的整套西裝,在伸展台上秀起了空手道,流利動作,馬步扎實,出掌震震有風,完全沒被西裝綁手綁腳。表演結束,台下響起如雷掌聲。
如果穿著西裝,都能打空手道,那這件西裝一定很好穿。你沒搞錯,空手道和時裝、伸展台,真的能共聚一堂變身時尚,這都拜「一塊布」所賜。
在香港設計營商周舞台上,一塊布概念讓所有人驚豔。想像一下,小時候玩過的紙娃娃,衣服都在同一張厚紙板上,沿線剪下,就能為紙娃娃穿上不同衣服,而這套西裝,也是這樣誕生的。
這是時尚品牌三宅一生著名的「一塊布」系列,是九○年代日本經濟危機下的發想創意,隨著綠色設計意識抬頭,「一塊布」再次提出,時尚的對應方法。
時尚 從「一塊布」開始
時尚不只是設計「服裝」,設計如何從「布料」源頭想起,是一個有趣的思考。
早在1998 年,日本服裝設計師藤原大(Dai Fujiwara)和三宅一生品牌創辦人三宅一生(Issey Miyake),共同推出「一塊布」(A Piece Of Cloth,簡稱APOC)的概念與時裝系列。
簡單來說,「一塊布」概念,就是從最初發想時,就要想好最後這套衣服是什麼樣,然後將整套服裝所需要的剪裁、樣式,將服裝所需要布料,統統織在同一塊布。
一件西裝,要組合包括前、後、領子、袖子、口袋、活動肩線、肘線的部分,想好這些原件、花色、圖樣,利用科技的方法,織在一起,剪下來縫製。
一塊布 勇渡產業轉型危機
一塊布,英文叫「a piece of cloth」,取其縮寫發音為「APOC」,和英文的「epoch」同音,而epoch 的意思,是「一段重要的時代」。
APOC 正是日本九○年代經濟衰退景況,所誕生的時代創意產物。
一塊布的緣起,藤原大在接受專訪時,特別指出因為思考「整個系統」而來。一如大自然的「水」,從高山上涓涓流下的泉水,你必須看見源頭;之於時尚,就是「布料」。
九○年代,二次世界大戰後在本土發展而起的日本製造業,漸漸外移,使得原來仰賴各家工廠生產布料的時尚品牌三宅一生,面臨了空前危機。在資源缺乏下,要把設計圖實現成一件衣服,生產布料的工廠,等於是時裝誕生的關鍵。
靠山山倒。回憶起89 年到96 年的景況,藤原大特別以「消失」這兩個字,形容當年品牌所遇到的危機,就是工廠一家一家地倒閉,要做一件衣服,所需要的各種布料,找不到可靠的製造廠商,加上每件衣服都需要不只一種布料,在資源消失的危機下,他深刻體會到,「沒有工廠,再好的設計,都沒有用。」
不過危機就是轉機,日本整體經濟的衰退,製造業消失了,「時尚需要更強的概念,」藤原大所說的概念,就是要去想沒有資源下的流程管理,不再只停留在「設計」這件事情上思考,品牌開始尋找出路,APOC 也因此誕生。
綠色意識抬頭 APOC 其實早就想到
「一塊布」要怎麼讓時尚變「綠」?藤原大舉了一道關於時尚圈的數學題。
假設,某時尚品牌,要打一件洋裝的版型,洋裝本身的布料是5 公尺,那麼,要成功打出這件洋裝的版,需要多少布料?這個答案可能讓你無法想像─ 150 公尺!
為什麼是這個數字,因為如果按傳統剪裁,5 公尺的洋裝東剪西裁實際用到50 公尺,如依標準打版過程,需要反覆做3 次,所以實際使用的布料高達150 公尺。
「包括Prada、Gucci 甚至我們品牌都這樣做,實際只需要一塊5 公尺的布,卻得製作50 公尺長度,」藤原大說,打3 次版,就需要150 公尺。
150(總布料)-15(實際用來做3 件洋裝的布料)=135 公尺,不要懷疑,這是還沒有用到就會被丟掉的布。
看起來是很簡單的「一塊布」概念,但背後有更深層的時尚「綠」思考, 藤原大說,「APOC,不是一件衣服或商品,它是一個概念,一個解決方法。」
如果一開始就想好布料要怎麼使用,而把他們都織在一起,再剪下來縫製,就可省去不必要的浪費,從產品到概念,倒過來想,135 公尺的布,就可以輕而易舉被省下來!
「時尚設計,從材料、設計到回收,都要想,如果只想第一層,那太容易了!」 藤原大眼中的時尚,做出什麼樣的「衣服」,那只是第一層,十多年前環保議題尚未在時尚圈發酵,從一件衣服「從無到有的旅程」思考的「一塊布」創意,其實早已提出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