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李麥克的霹靂車嗎?那可是80、90年代所有男孩的夢想。對著手錶吹一聲口哨,霹靂車「夥計」就在「老哥」李麥克面前報到。
當今2010年最夯的車款,在汽車電子數位化的浪潮下,你想像中的霹靂車幾乎已經真的可以實現了。
當你駕駛數位化汽車時,不必車鑰匙就可開啟車門。坐進車內,座椅會自動調整到上次開車時的最佳坐姿,接著按下按鈕,引擎瞬間啟動,這時從引擎的供油、運轉,到恆溫空調、GPS導航、定速、安全氣囊,以及確保4個輪子都能牢牢抓住地面的循跡控制等。
多達數十項甚至上百項的系統,都在你掌握方向盤之際,不斷高速精密地運作,這就是數位化後的「霹靂車」。
汽車電腦 分工複雜精準
這些數位化的汽車配備,並非昂貴車款才能獨享,實際上,現在不論國產或進口車,常被車商拿來大作宣傳的「豪華配備」,早已從往年的皮椅、木紋飾板,轉變為琳瑯滿目的電子科技配備,而這些配備的的背後,其實都是數位化汽車的核心——車用電腦,所控制的成果!
車用電腦的發展需求,主要來自汽車訊號控制,因為每輛車都是一套複雜的系統,所以儘管像引擎內部運轉、燃油供給,到各種指示燈號,雖然數十年來基本架構沒變,但對於這些控制系統的要求愈來愈精準,是汽車工業不斷追求的目標。
1970年代,VW與Nissan最先開始嘗試電子化供油系統,但這距離汽車電腦的真正應用,還只能算是萌芽階段而已。80年代,當年的全球第一大廠GM通用汽車,試著用程式化的方式控制引擎運轉達到最佳化。
20多年後,今天的引擎電腦已不可同日而語,透過數位化控制,絕大多數引擎都已能準確控制燃油、進排氣、油溫、水溫及轉速等,也可跟變速箱電腦互相呼應,讓車子保持最佳的油耗與效能。
又有引擎電腦,又有變速箱電腦,那麼當今的汽車,到底有多少電腦?
汽車是高度安全相關的產品,所以汽車電子發展,都盡可能將電腦功能分工,例如安全氣囊、恆溫空調、變速箱、循跡系統等,不同功能的電腦,讓它們可以互相呼應,但卻又不會彼此干擾。這也是為何現在汽車內部裝配的電腦,動輒7、8顆以上,甚至數十顆,數量多寡,就看你需要多少豪華的汽車電子配備。
雙B夜視 紅外線超靈敏
記得「夥計」的紅外線的透視功能吧?在新的數位車上,這點更是超炫。
目前汽車電子的激烈競爭,也已經從單純電子訊號處理,轉戰到全新的影像訊號處理領域。相關應用最夯的,就是「車道偏移警告系統」及「夜視系統」,各廠商在兩者應用的設計不盡相同,但主要都是透過動態影像,提供最即時的駕駛輔助。
目前夜視系統的應用上,以雙B頂級車款為經典代表。應用在BMW大7車系的夜視系統已發展到第二代,可利用紅外線鏡頭偵測車子前方的熱影像,當路上有物體進入車子前方100公尺內時,系統就會發出警報,但若偵測到道路兩旁的人或動物,夜視系統則會自動判斷,不提出警告。
而M-Benz S-Class的夜視系統,則是會投射紅外線微波,並以紅外線攝影機接收微波影像,因此,夜視影像品質相當清晰,夜間遠方物體的層次,都可清楚呈現在車內的液晶螢幕上。這套系統的高靈敏度,甚至可感應到車頭前方210公尺,約比大燈投射距離遠41公尺的前方熱源物體。
此外,同是德系高級車的Audi,其2009年最新的A8旗艦車款,更將數位電子科技列為主要的豪華時尚配備。
雖然,各家車廠對於汽車電子化的設計概念不盡相同,不過大致來說,目前汽車電腦可分成引擎控制單元、變速箱控制單元、自動診斷單元、安全氣囊控制單元、車體控制單元、人機介面系統、座椅控制單元等,每個大類視需求又可再功能分化;因此,車子愈豪華,車上電腦的數量通常也愈是多到數不清。
而台灣的汽車零組件廠商,除了單純的零件供應之外,系統部分目前投入較多的,主要在於一些與安全性較無直接相關的電子系統部分,例如:人機介面中的娛樂系統、導航系統等。
國產系統 功能簡單實用
無獨有偶,台灣科技車Luxgen也發展出一套平價版夜視系統,利用只要0.1 Lux亮度便能感應的高感度攝影機鏡頭,偵測車前100公尺遠、40公尺寬的路況影像。相較於雙B車款複雜的紅外線系統,Luxgen的夜視系統雖較簡單,但搭配頭燈所提供的照度,在夜間也不失是個實用功能。
毫無疑問,不管能源形勢如何變化,未來的汽車市場上,汽車電子數位化將是個重要的浪潮。雖然,目前不同車款上的電子配備占總零件成本比例,從10%至50%左右不等,例如Toyota油電混合動力車Prius的比例最高,約50%,整體平均約20%至30%左右,但是未來5年內,一般預估電子配備占總零件成本比例將提升至40%左右。
可以想見的是,未來的汽車維修保養,除了最外層的鐵皮與油料之外,恐怕絕大多數修車的情況,都將是去「修電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