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常常一時起濃霧分不清方向;而在星光大道上,更需要設定燈塔,才能撥雲見日。
明星夢,幾乎每個人都做過,但是真正上得了台完美演出的,卻是少之又少。要走星光大道,努力、天賦是必然,但有時候還需要臨門一腳的運氣。
偶像劇一姐楊丞琳,16歲出道,一心想當歌手。但是她演戲,可以演活《不良笑花》裡的爆炸頭妹「小花」;主持,跟本土天王吳宗憲同台也絲毫不見怯場,卻偏偏在自己最愛的歌手路上,無法開花結果。
歌手夢 6歲就萌芽
一開始,楊丞琳以「4 in Love」女子團體開始實現夢想,「4 in Love」發了2張片,效果不理想只好宣布解散。當時,楊丞琳在團體中只能無奈接受個人發片無望的殘酷結果。
如同她在「4 in Love」的藝名不是「Sunny」晴天,也不是「Cloudy」陰天,偏偏是「Rainie」下雨天。她的歌手之路,就像「Rainie」下雨,始終飄著忽大忽小的雨滴。
到目前為止,相信類似楊丞琳的遭遇,大家都曾經歷過:想做的事情起步並不順遂,絕大多數人就放棄了。但楊丞琳卻沒有。
「我最希望用『歌手』的身分被大家認同,因為這是我從小的目標。」楊丞琳說。當她6歲,都還未上小學一年級時,楊丞琳就替自己立下一個長期目標:當唱歌的明星,她想像自己可以站在舞台上唱歌跳舞,享受觀眾的喝采。
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個目標與人生的調查。他們曾對某屆MBA畢業學生做訪問,其中87%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3%的人有清晰且長期的目標。25年後, 那些占3%有清楚目標的人,幾乎都成了社會各界的頂尖成功人士。87%的模糊目標者,雖能安穩地生活與工作,但沒什麼特別成就。
調查的結論認為,目標就如同人生的燈塔一樣,沒有目標,就無從努力,也無法分辨機遇、運氣。相反的,有目標就好像人生道路有了燈塔指引,縱然路上一時起濃霧分不清方向,但濃霧中仍會有一閃一閃的亮光指引你漸漸走向目的地。
遇挫敗 苦練並等待
歌唱挫折,楊丞琳並沒有因此讓心中的目標燈塔熄滅。
因為她從小就為這個目標努力做準備,怎麼可能輕易就放棄。在歌手之路受挫後,楊丞琳仍然選擇繼續留在演藝圈,準備另一個機會到來。
小時候,家裡沒有多餘的錢,可以讓她學才藝或正規訓練學唱歌,她就存下少少的零錢買歌手錄影帶。「小時候,跳舞一定要看安室奈美惠,唱歌就唱李玟和阿妹的,」她說。透過土法煉鋼,她也知道自己唱誰的歌好聽,跳誰的舞有魅力,慢慢琢磨出自己在舞台上最發光發熱的表演形式。
為了登上五光十色的舞台,不僅國中進入學校舞蹈班學舞,她花更多時間自己學著編舞,看到哪裡有歌唱比賽就報名,一有機會,就毫不考慮地站上舞台,秀歌聲舞藝,更重要的,是不怕生的膽量。
當楊丞琳確定出唱片希望渺茫之時,她開始轉換跑道,往偶像劇發展,不論是《流星花園》的配角,或是後來擔綱演出的主角,都廣獲好評,但唱歌這條路的前方,卻是燈火未明。
這期間,楊丞琳不放棄任何機會,積極到唱片公司試唱,唱完等公司通知,諷刺的是,自己的戲劇表現已經蓋過歌藝,反而讓唱片公司不知該如何操作「楊丞琳」這個品牌。然而屢吃閉門羹,她卻一點也不消極,「那時候除了等,也沒有辦法,」 楊丞琳形容當時等待發片的心情。
直到2004年,楊丞琳終於得到錄音機會,唱片公司丟給她一首〈曖昧〉,要她好好唱出單戀裡有心痛的感覺。或許是求好心切,戒慎恐懼的心理伴隨著緊張,又讓她的歌手路,飄起了細雨,「因為聲音狀況不好,錄音師要我回家休息幾天,甚至幾個月也沒關係。」
接受錄音師的建議,楊丞琳回家了,放聲大哭後,她找出了歌詞裡「何時該前進,何時該放棄」的答案───繼續堅持!
熬出頭 更懂得珍惜
9個月的密集練功之後,專輯《曖昧》終於出爐了!不但如此,一出擊就登上排行榜冠軍,從小引頸期盼的歌手明星夢,終獲實現,「《曖昧》真的賣得很好!」接受媒體訪問時,她很驕傲地說。
今天,已經發行了5張個人專輯的她,談到失而復得的「歌手」身分,坦言,「曾經失去,更懂珍惜。」
遵循從小練成的土法煉鋼精神,楊丞琳帶著《曖昧》衝進校園,讓場地、音響等環境限制的校園場地,變成最佳練歌場,因為她知道,「如果在那種環境,也能把歌唱好,以後唱任何場子都會很穩!」
從唱「好」到唱「更好」,堅持,讓楊丞琳把〈曖昧〉唱過幾百遍,但每次唱都有新的體會,「我會喜歡自己的歌,而且愈來愈喜歡,」她興奮地說。而今她更要帶著新意十足的日文版本,進軍東洋市場。
「大家都說我唱歌有進步,是因為以前沒人注意到我的歌聲,」 從被忽略到被注意,楊丞琳的歌手路曾走進雨景,夢想的燈塔一度顯得「曖昧」不明,但就是這股不願放棄的努力,讓她走出曖昧,堅定唱出〈雨愛〉,就像她唱的,「相信,我將會看到彩虹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