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蘇麗文:每天跟自己比賽

追日計畫法

方德琳
user

方德琳

2010-02-01

瀏覽數 5,800+

蘇麗文:每天跟自己比賽
 

11次倒下,11次再站起來。

2008年北京奧運,台灣誕生一個沒有拿到獎牌的奧運英雄。蘇麗文在57公斤級跆拳道的銅牌之戰時,左腳韌帶斷裂,用單腳繼續應戰,戰到全台灣觀眾都潸然淚下。

扁平一族 力拚奧運金

那一場的出賽雖然只有短短7分鐘,可是蘇麗文卻是花了16年才站上那舞台。她在小學五年級立志要拿到奧運跆拳道金牌,那一場是她最接近目標的一刻……。

為了這個目標,她大半生活的安排是這樣:清晨5點半起床,6點晨操吃早餐,9點開始訓練課程。訓練一開始先跑操場或跑階梯,緊接著才是跆拳道訓練,12點吃中飯,下午3點到5點再訓練。晚上6點吃晚餐,7點半到9點再訓練。

就像夸父追日一樣,這個天生的扁平足,要求自己每天在太陽下山前,都能比昨天的自己,再進步一點點。即使今天蘇麗文已經30歲,到了運動員早就該退休的年紀,她還說,「2012年我要去打奧運。」她的意志力,讓曾是雅典奧運男子跆拳道銀牌的現任立委黃志雄形容,「蘇麗文是跆拳道界打不死的蟑螂。」

蘇麗文在2000年就參加了奧運選手選拔,在選拔賽中她敗給陳怡安,距離奧運殿堂,就差那麼一步。很多選手遇到這樣的挫折,想到下一次又要經過4年訓練,年紀又大了4歲,還要過關斬將取得唯一一席的奧運選手,大部分人選擇放棄。但蘇麗文的選擇是:2000年敗了,重練;2004年又敗了,再來;好不容易2008年進入奧運,卻沒拿到她心中夢想的金牌。現在,2012年,她還要再拚一次。

女版夸父 每天求進步

如果她是一位大家看好的選手,一時的失敗,很多人會鼓勵她重來,可是蘇麗文卻是一個大家都不看好的選手。曾經有媒體評論她:「蘇麗文是一位在國內很強,但出國比賽都不會得牌的選手。」儘管如此,她依然從不放棄,反而對自己愈來愈有自信。

曾擔任蘇麗文教練的李錫添說,「她身上有台灣選手很難得的特質。」為什麼蘇麗文可以展現異於常人的意志力跟自信?是她天生的個性使然,還是有其他的祕訣?

「我相信每天替自己設立很多小目標,每天多努力一點,就能往大目標邁進。」蘇麗文說,天生扁平足的她,卻把拿奧運金牌當作人生中最大的夢想,對很多人來說,簡直是痴人說夢,但她就是那個痴人。

她每天一直練一直練。如果她第一天體能訓練跑了10公里,第二天就希望自己跑10公里再加500公尺。如果跑10公里必須花1小時,她就把目標定在1小時內。每天一點點、一點點的進步,她很清楚知道自己的極限不斷被突破。所以當別人都說不可能時,「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可以。」蘇麗文說。

如同追日的夸父般,她每天一直跑一直跑。別人笑夸父,幹麻自不量力,追逐那根本不可能追到的太陽,但只有夸父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將大目標拆解成每天可以達成的小目標,每天的小目標就是挑戰過去的自己,這是蘇麗文給自己的計畫。沒想到這計畫最後變成了自己跟自己競賽的遊戲,甚至她從這個遊戲當中體會到「苦中作樂」趣味。

傻子執著 瘋狂忘了痛

不管別人的眼光,她每天專注達到當天設定的小目標,「我常常練習練到週遭所有的聲音都聽不見,耳膜裡只剩下自己的心跳聲,視線只剩一道白光,好像快死掉又沒死掉的感覺。」在四周遁入寂靜的世界中,唯她獨尊,這種專注形成莫大的力量。所以她從不管別人如何評價她、如何不看好她,因為她自己清楚知道,自己每天都在進步,每天都突破自己的極限。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在同儕眼中,蘇麗文不只是痴人,也是傻子。為了減重達到57公斤級的標準,她會穿著毛衣,外加風衣,然後到烤箱裡面跑步;大熱天再穿著雨衣跑步,希望不透氣的雨衣可以把汗全部逼出來,達到減重的目的。別人認為她是瘋子,但她就是執著在眼前的目標,一點也不管別人怎麼說。

這個瘋子,在2008年奧運爭取銅牌的那一場驚心動魄的對戰前,教練就已經勸她放棄。但是蘇麗文為達目標,完全忘記自己身上的痛,教練只好無奈讓他出賽。「打的時候聽不到四周的聲音,也感覺不到自己很痛,只有倒下去的那一刻才會聽到感受到。」

這樣的瘋狂,並不因為倒下而停止,而每一次她倒下去轉頭去看教練,希望教練給她戰術指導時,教練已經背對著她不肯看她。因為教練不忍心看,卻也不得不屈服在她的意志力,而不敢擅自替她喊停。

11次倒下,11次再站起來,這就是「蘇麗文精神」。

「我常常在腦中重播當天的比賽畫面。」很多選手就是因為這樣,走不出失敗的情緒,再也無法出賽,但是蘇麗文重播畫面的目的,是找出哪裡還有可以改進的地方。「其實我已經早一步踢到對手一腳,只是踢到的部位在腹部,裁判沒看到。如果那一腳踢在比較高的頭部,其實我就贏了。」蘇麗文說。

內在贏家 多自我要求

她身上有一個特質,就是「內在贏家」。她可以完全不受外界周遭評論的影響,只想著自己還可以改進哪裡,她的目標是仍然是過去的自己。

不僅比賽如此,即使念研究所寫論文或者是寫書,也都採取同樣方法。蘇麗文因為運動員加分的關係,考進國立中正大學休閒管理系研究所,由於學科比別人念得少,寫論文時就發生問題。為了彌補她理論文獻的不足,教授規定她每讀一篇論文,就寫下心得報告。剛開始,她1星期頂多交1、2篇,到最後,1星期竟可以交出20多篇,連教授都搖搖手說,「嚇死人!」

2008年奧運回來之後,出版社想找蘇麗文出書,但她自小只愛運動不愛念書,更遑論靜下來寫東西。為了完成寫書的目標,她同樣規定自己每天交一篇短文,寫下自己的故事,一天一天做,最後也順利成功出書。

「其實明明很平凡,但不相信自己很平凡。」蘇麗文很可愛地這樣形容自己。她開心地說,「今天採訪的重點就是我下面要講的這句話。大目標要大,每天的小目標要確實,最好設定多要求自己一點才可達到的目標。」蘇麗文維持一貫的動力的祕訣就在此,相信自己不平凡的原因也在此。

「不要說不可能。」1992年,蘇麗文看到當時電視轉播巴塞隆納奧運會,陳怡安拿下雛量級跆拳道金牌時,回頭跟家人說,「我也要拿奧運金牌。」那時她小學五年級,跆拳道只練了 2 年,還是腰繫白帶,整天被學長姊打著跑的小跟班,如今奧運金牌已經在墊腳伸手就能搆著的位置。

蘇麗文花了快20年追逐奧運金牌的目標,即便最後沒有達到,但她生命因而改變,生活因而豐富。「每天都覺得自己在進步,」生命還有什麼比這個更讓人覺得豐富盈滿呢?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