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到9/30 只到9/30 遠見39週年慶:【訂2年送1年】一年一度最低優惠倒數中

災變中尋找希望種子

石岡,再造家鄉生命力

江明麗
user

江明麗

2009-09-01

瀏覽數 3,750+

災變中尋找希望種子
 

因921 地震而成立的「石岡人家園再造協會」今年10 歲了,而一直為社區喉舌的《石岡人社區月報》,前不久才慶祝100 期,記錄了石岡從災變中一路走來的軌跡。

創會理事長劉祥三認為,「石岡人多是廣東大埔的移民子孫,客家人勤奮儉約的特性在這裡落地生根,處處可見的夥房就是珍貴的在地文化資產,必須努力保留。」

參加壯遊的年輕人每到石岡,一定會到土牛客家文化館做一趟巡禮,這個在地震中幾乎全毀的劉家夥房,在劉祥三的奔走下免除分崩離析的命運,反而透過重新建造,成為當地的客家文化精神標的,也是外來客認識石岡的第一步。

土牛客家文化館以生態博物館的姿態重現,清楚描繪客家人的生活形態與建築特色,現今的公廳與兩側的橫屋都是劉家子孫集資重建,彰顯了石岡人飲水思源的美德。

體現童趣 重溫三○年代老記憶 

石岡人致力於保留傳統文化,除了展現在建築特色,也可從體驗面發現。在壯遊的行程裡,協會的導覽人員會帶大家去拜訪張爸,這位年近70、面色紅潤、身體硬朗的老人家,是協會的童玩達人,二○、三○年代的玩具在他的巧手下復活,成為最熱門的童玩:手縫沙包、木製魔術方塊、竹蟬、吊酒瓶、滾鐵圈......這些原已消失在過往時間裡的玩具,再度帶領大家體驗童趣。

張爸原本是豐原人,來到石岡二十多年,年輕時努力打拼經營的木器工廠,現在交由兒子打理,他則沉浸在一張張純真的童顏之中,樂此不疲,「人生七十才開始」從他身上得到最好印證。

石岡人為社區貢獻一己之力時,通常不問收穫,有活動盡力幫忙,有需要儘管開口,就如張爸;不知道擺過多少活動攤位,在推廣復古童玩的同時,也一併將石岡之美介紹到台灣各個角落。

石雕體驗 把石頭琢磨成藝術品

壯遊石岡,你有機會到石岡東豐綠廊騎車,看看花樑鋼橋、瞧瞧日式穀倉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地點,但也能深入社區,發現在地的新舊文化。

(只到9/30!)現在訂遠見最優惠,訂兩年雜誌再送你一年!

石雕,似乎與石岡連結不起來,這讓現任理事長郭可遇覺得惋惜。緊鄰大甲溪的石岡,擁有取之不盡的石材,無須刻意尋找,廣闊的河床上滿布造型天生的石塊,每一個都可能變成精采的創作。

身為石岡子弟,郭可遇積極在挖掘家鄉的新特色,而推廣石藝創作則是他定調的路線,他說,「就地取材,讓生活與藝術結合,把石岡打造成為知名的石藝之鄉。」本身是知名的石雕藝術家,郭可遇投入全部的精力為石岡的未來計畫著。所以,壯遊的行程裡,可以親手拿起氣動機具,發揮自己的創意,讓原本沒有生命的石頭,化身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作品,可愛的豬、調皮的狗,或書法家揮毫的石碑甚至代表性的精神塑像。

在協會的辦公室旁,已經有一處陸續在規劃的空間:石園,這裡是遊客體驗石雕創作場所,裡頭擺放了大大小小的石塊,有已經雕琢的、等待被雕刻的;就像石岡人,對於再造家鄉的期盼與活力一直都會持續下去。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