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家零售業來說,每分、每秒都有新情報,但是最重要的情報,到底是什麼?
今天的銷售數量?還是競爭對手下一季的促銷方案?對日本麒麟啤酒董事長荒蒔康一郎來說,是顧客意見。每天打進日本麒麟啤酒客服中心的顧客,有八成是詢問,兩成是顧客的意見。這些意見,最初都是每月匯整一次,極為重視情報的荒蒔康一郎,要求員工,「顧客好不容易才給我們意見,不要每個月才匯整一次,要每天」,而且這些意見,開放給全體員工,隔天,大家都知道昨天收到的意見。
這是個情報氾濫,不,比較精確的說法,應該是資訊氾濫成災的時代,這樣的時代,對於情報,最難之處在於如何選擇,進而分析、加值,如果是企業,更要將情報有效地分享,而不是盲目蒐集、或是鎖入公司的秘密檔案。
情報力關乎國力強弱、企業存亡,甚至個人職涯,如此重要的議題,沒道理不被重視,日本在二次戰後,甚至被視為情報大國,但有趣的是,趨勢大師大前研一卻憂心忡忡地說:「日本人過去像海綿一樣吸收情報,現在的情報吸收力卻減退得不像話。」
差別在於你是表面上做功夫蒐集資訊,還是已經有效將資訊轉化為情報,甚至知識。大前研一進一步說,「到手的第一手情報,一定要去思考其意義,有時還得先懷疑它,與原本儲存的情報相對照後,只吸收有營養的情報,剩下的全部都丟掉。」
大前研一並未享有獨特的情報庫,他大部份時間透過網路,每天讀五百則報導,再將他們嚴格篩選,擺入腦袋中的情報抽屜,無怪乎能從細瑣的資訊中,看見大趨勢的方向,而我們卻總是淹沒在資訊洪流裡。
從趨勢大師,到各行業的達人,這期由資深記者江欣怡主寫的封面故事,他們靠優異的情報力,即使面對不利的環境,也能發光發熱,逆境勝出。
這些人不論是超級業務員、時尚設計師或縱橫股市的理財高手,他們都有一套獨特的情報煉金術。客戶身上、展覽會場,或是血淋淋的資本市場,情報無所不在,關鍵在於你是否夠用心。
當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席捲全球,大量資訊每天不斷傳入,你的情報系統發現了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你的桌上也許堆著一大疊相關資料,但在你腦中的抽屜裡,它已經被歸檔了嗎?還是這又是另一筆明年被忘得一乾二淨的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