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年輕出國夢」退燒

新井一二三
user

新井一二三

2007-09-01

瀏覽數 2,950+

「年輕出國夢」退燒
 

據日本最大的旅行社JTB(Japan Travel Bureau)最近發表的一份報告,2006年出國的日本人總共有1753萬多人,占全人口的14%。這數字,僅比2000年的最高紀錄低30萬人,創了歷史上第二名的紀錄。

然而,仔細看出國人口的性別以及年齡分布,2006年和2000年之間的區別很大。最明顯的變化是20歲到29歲的男女當中,一年內去了海外的人占的比率一概低落,共減少了120萬人。尤其是25歲到29歲的女性,2000年的時候曾有31%的人去了外國,2006年則只有25%,竟下降了6個百分點。這則報導令人感覺到日本的時代風氣正在大轉變。

80年代,年輕人熱衷遊海外

自從西元1985年,日圓對美元的兌換率,轉眼之間翻了一番以後,開始了日本年輕人大量出國的潮流。

時逢泡沫經濟時期,年輕人找工作易如反掌,他們每年兩次收到的獎金數目也相當可觀;尤其對女青年來說,1985年施行的男女雇傭平等法,更帶來了工作條件的改善。

當年的政府提出「擴大內需」的口號,鼓勵國民慷慨花錢;在那個時代環境裡,年輕OL穿上清一色的名牌服裝,下班後逛舞廳,週末去滑雪或打網球,一到假期就去海外旅行。可以說,1980年代末日本的泡沫經濟,消費活動的主角是25歲到29歲的女性;她們一方面有穩定的收入和一點儲蓄,另一方面沒有對家庭的責任,工作賺來的錢大部分可以為自己花掉;不僅如此,她們也讓男朋友花了很多錢。

當年的日本媒體,每到聖誕節時期就紛紛報導:哪些高級飯店的客房、哪些著名餐廳的位子都訂滿了,今年最暢銷的戒指是什麼牌子的何等款式,一對情侶平均的消費額會達多少錢等等。為了取悅女朋友,男青年要負擔的開支可大了,結果,他們沒有剩餘的錢讓自己去海外旅行。就那樣,日本男女青年的海外經驗差距越來越懸殊,直到女青年的出國率比同代男青年高出一倍。

1990年代在社會上出現的「成田離婚」現象,1997年由富士電視台拍成連續劇,SMAP的草彅剛飾男主角,瀨戶朝香演女主角。故事圍繞著剛結婚的一對夫妻,去海外度蜜月而產生矛盾,主要原因是男方的海外經驗遠遠不及女方豐富;從新娘看來,不會講英語,不懂西方禮節的新郎,讓人幻滅至極。結束蜜月旅行,歸來成田機場後,再也沒有心思一同回新居過婚姻生活了,於是當場提出離婚來。

現實當中,真正在成田機場鬧離婚的夫妻也許不多,但是對同代男性幻滅的女青年則確實不少。這些女性當中,有一部分的人到海外旅行、留學、工作時,交上外國男朋友,原本是考慮婚姻的年齡階段,卻在長距離戀愛上耗費掉了,結果往往是一團糟,造成了這些年日本結婚率低迷的一個因素。

風氣轉變,女性出國機會少

從JTB報告看來,年輕女性獨霸海外旅行市場的狀況,似乎在日本已經不存在了。雖然25歲到29歲女性的出國率,仍然比同代男性高出8個百分點,但是全體而言,男性出國率超過女性。尤其做職場中堅的40歲至49歲男性,出國率高達28%,這也反映在過去六年裡,為了生意從日本去中國大陸的旅客增加了70%。男性的出國率基本上隨著年齡上去,40多歲到了高峰後慢慢下來,跟他們的工作責任成正比。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在女性的按年齡出國率座標圖上,出現完全不同的曲線:從20歲到29歲之間最高,然後急劇下來,從40歲到69歲都處於10%以上的水平。這種變化好像表示,女性走進了家庭以後,無論為了工作還是為了渡假,出國的機會都不會多。

儘管如此,現在的女青年似乎已沒了過去那般「趁年輕去國外」的強烈欲望。結果,男女青年的海外經驗量有越來越接近的趨向。這一方面會是好事;畢竟泡沫時期那樣的社會風氣對男青年太不公平,「成田離婚」現象也實在太荒謬。可是,看到40歲以上女性出國率之低迷,筆者還是想勸妹妹們:「趁年輕去國外旅行吧!」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