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時間調到相同的頻率,從此我們沒時差」,這是手工陶藝品牌「打火石」販賣情侶對鐘的文案。看來色彩鮮豔、質感精緻的時鐘,搭配商品小卡精心設計的文案,使這項產品更充滿活潑、動人的生命力。
這個由台「灣藝術大學工藝系陶瓷組畢業的林淑惠,與同學江姵容、孫上燕、學妹高詩涵四人所創立的陶藝品牌,就是以輕鬆生活、精緻手工的方式進入市場。
發現飾品市場新藍海
林淑惠在學生時代即觀察到陶藝飾品的潛在市場,在學校校慶舉辦的藝術市集中,她發現年輕化的小飾品深受消費者喜愛,但市場上卻無人販賣。相較於台灣原有的陶瓷市場,大多以外銷實用性的器具如鍋、碗、花瓶,以及大型藝品與壁飾為主,當時她就想開發這片無人經營的藍海。
畢業後各自在外工作的四人,憑藉著對陶藝的熱愛,利用下班時間自組工作室,享受陶藝創作的樂趣。兩年後,她們便共組陶藝工作團隊,自創品牌「打火石」,希望將打火石塑造為台灣陶藝飾品的代表,推展至國際。
她們將打火石塑造成輕鬆、有趣、融入生活的品牌,設計小飾品和日常用品,如手機吊飾、名片座、杯子等,打破以往陶瓷給人們只能放在櫥窗內的刻板印象,希望消費者看到打火石的產品時能會心一笑。
包裝行銷自成一格
「打火石產品所有的設計、製作、生產、行銷、文案撰寫等,都由我們一手包辦,在市場上是獨一無二的。」林淑惠非常自豪地說。打火石所生產的每項商品都有專屬的小卡與文字,訴說商品想要帶給消費者的感受的同時,也提升商品的無形價值。
看到台灣觀光市場充斥大陸貨,在九份和墾丁所販售的紀念品都如出一轍,打火石團隊在設計觀光景點的紀念品時,便融入當地文化特色,藉由圖騰或具紀念意義的文字,製作出當地特色性的商品,希望藉此突顯地方觀光產業的差異。
在苦心經營品牌的同時,她們對於通路商的選擇非常戰戰兢兢,深怕產品在不適合的通路販售,品牌會被錯誤定位。現今打火石是與自己品牌調性相近的誠品、百貨商場和博物館合作,展現了不錯的成績。
精緻技術拉高門檻
由於製作陶藝品的技術門檻很高,打火石團隊創業五年,也曾遭廠商仿冒,但製作品質粗糙,很難與打火石的精緻手工商品匹敵。為了推廣品牌,團隊對於商品控管要求非常嚴格。商品中彩繪的每個顏色、線條都不能有瑕疵,即便前面的九道手續完成,最後燒出的成品有點小差錯時,一切的心血都是白費。
「打火石彩繪飾品中的每一條線、色塊充滿著不同的光影變化,相較機器大量生產,創作者精心彩繪的產品,更充滿著溫度。」具藝術家氣息的林淑惠如此詮譯。而這樣的訴求果真也吸引到一群注重生活品味、要求產品質感與獨特性的消費群。
創業五年至今,小有知名度的打火石已進軍韓國,同時亦有許多外銷廠商跟她們洽談低單價的大量生產,但她們仍堅持品牌的手工創意與精緻化的定位。
對這個團隊而言,創業不是為了賺錢,而是興趣、熱情與理想的結合。她們不奢求快速擴張,由無到有開始經營,看著自己辛苦打造的品牌慢慢成長,對她們而言就是最大的成就。
打火石 成立時間:2001年6月
月營業額:約30萬元
成功祕訣:切入無人競爭的市場、
產品融入文化與創意、精心設計產品文案、
拉高技術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