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民意橋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1997-05-05

瀏覽數 11,700+

民意橋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7 / 5月號雜誌 第131期遠見雜誌

教改成功關鍵在民意氣候

如果李遠哲院長吳京部長以名校理工博士背景,身居教改舵手,那我們怎能期待民眾沒有「文憑主義」、「名校迷思」呢?0而在此兩大民意氣候的籠罩下,表面的制度改革,又怎麼可能使芸芸考生撥雲見日呢?

「廣設大學;高中高職學區制入學;聯考考生選系為主、選校為輔」,這些改革便能破除明星學校,而減輕學生壓力嗎?在目前的民意氣候下,答案是否定的。放眼台灣官員多是名校博士,因此,老百姓在望子成龍的心態下,自然希望兒女走上領導者們的生命歷程;建中、北一女;台大、政大;到美國抱個博士;回國當個高官。因此,就算教政者上有政策,老百姓也是下有對策。例如,寧可重考,也要擠入名校;改遷戶口至名校學區;為了選名校而扭曲選系的選擇。

因此,在目前「文憑主義」及「名校迷思」牢不可改的現實下,教改步伐應放慢,以配合民眾的民意氣候。畢竟,教改的主體,是有自由意志、多元思考的「人」,而不是理工學科中,具有定律的「實驗品」

淡水鎮 胡嘉智

「新好企業」觀

四月份遠見雜誌專題「新好企業風行」將台灣的真正競爭力(在於民間你我的生活中)潛能發掘出來,是一篇有希望、頗積極的文章。肯夢所做的只是傳達一個重要實驗的見證;小型企業也可以做,而且更容易做。比起大公司,小型企業當然無法像大企業般,用強大的資源,做高成本的福利投資。然而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喜歡在大企業工作,因此肯夢提供了另一種模式。

「新好企業」(不管是外商或上市公司)並不是強調「Entitlement」(應該有的福利,「大家長」應照顧員工、保障福利等社會主義)這種福利是任何人最希望但卻是最大毒藥,一不小心會被這種「社會福利」理想主義所拖垮(看看日本、德國、法國、瑞典、澳州目前都在逐步走出這種窠臼。)

我們真正要強調的應該是:注重人性,尊重每個人,提供機會成長,鼓勵改變,讓每個人有一個「健康的環境」將各自的善良面很自然地彰顯出來。肯夢的辦公室設計是基於這種「生態」,「互依互賴的信任」,而不是完全以福利的大家長由上提供下的思考模式。

二十一世紀是全球性的競爭,是創意、腦力的競爭(不是知識--在網路的社會中,知識是廉價的)所需要的是受到尊重、有機會自我實現的合夥人,不是福利好、顧家的企業才留得住人。我經常懷疑人是因為福利好才工作,還是因為能做有意義的事,讓後世過得更好而工作。

肯夢只是一群人的小實驗,希望喚醒其他近百萬中小型企業。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新好企業」的真正定義,不是在於能否顧家、貼心,甚至「福利」。

「新好企業」是除了讓你成長、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更重要的是能擴大你的視野,改變價值觀,更認識自己人生的目的,並知道自己所做的努力是能改善社會,對人類有幫助,是在創造一個新的工作模式、建立新的成功定義。

找工作,不要以福利顧家為標準,要以對自己、對大環境、大趨勢都有正面影響為先,至於「福利」只是一個公司文化的延伸。

在「新好企業」工作的人,可能一點福利都無,甚至薪水也有問題,但有一群熱心的理想主義者,像義工般地二十四小時工作,因為信念而開放眼光,進而能夠「愛你所做,做你所愛」。

台北市 朱平

來函

邱吉爾在領導美國抗德勝利後首次國內大選中卻落敗。曾應記者詢問說過一句名言(引自希臘名傳記家Plutarch):「對其領袖之無情正是偉大民族的特徵!」此次十四、十五號公園拆除事件中,台大城鄉所學生們出於公義感,對本所借調為市府發展局局長的張景森教授不假顏色的無情責難,正可作為本所以及張景森的驕傲。

學生對公義的堅持也不免導致激情而轉偏失。我所看到就有一處。二月十二日我們幾位教師首次與幾位市府官員當面協商緩折與安置問題。張景森雖不主管此次公園拆除事都亦在場。有人提出匆促強拆會出人命案的警告(後不幸言中)。他突插入一句「不拆也會死人」。記得我們還就這點辯論過幾句。其指涉是防火安全問題(市府以睛光市場之火為前鑑並指十四、十五號公園區已有十六次失火紀錄。我們則強調該地區守望相助的社區精神都使得屢次失火而無人傷亡。)他的這句話經在場學生記下傳給媒體後,在報導時又被插進「老人」二字於句內,語意走樣,一時遂被普遍傳誦,而成為代表冷酷的一句名言。

市府在並無妥善公園計畫和安置計畫前,而主要在政治考慮與計算下,草率拆除社區一事,仍難使我諒解。但對同事張景森教授在受此「名言」傳播後所受到的個人與家庭之傷害也感有失公允。最近又看到四月份「遠見」的留言版上此言似被報導為張於二月二十六日翟所祥老人上吊自殺後所說,且變為「老榮民不搬家也會死」,更感其與真相又隔了一層,使其傷害力倍增。人可以無情,但不應不公。所以於此走筆為之澄清。

台大城鄉所教授 華昌宜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