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有近四成的人不讀書,因為沒有時間。
根據大塊文化《Net and Books》和台灣閱讀協會合作的《台灣都會閱讀習慣調查報告》顯示,台灣都會區20歲以上有平面閱讀習慣的民眾,每天花在閱讀的平均時間是1.9小時,除此之外,仍有37.7%的人沒有時間讀書。
再忙也要讀書
為什麼沒有時間讀書?
作家隱地先生說,如今的世界紅塵滾滾、熱鬧非凡,讓人們在外面駐足忘返,或許這正是年輕人越來越少碰觸書本的因素之一。
他認為,一個30歲的人,正逐漸行走至人生中途,生活中如果缺少了閱讀,那還真是人生至大的遺憾。閱讀可以滋潤我們的生命,閱讀能讓我們保持對人世間的熱情,透過閱讀,我們可以進入不同年齡層的心境。一個成功的人,不僅要一路直奔向前,偶爾也需要回頭看看我們的來時路,而閱讀正是要我們回想過去,也展望將來。
對於閱讀,達賴喇嘛認為:「如果你今生學得很多深刻的思想與知識,這些知識會成為你更深層的理解,那麼下輩子從孩提時期,就會有一些是前世留下的回憶。」
閒暇更要閱讀
法國的作家蒙田說:「與書籍交流,可以將我從惱人的無聊中解救出來。」他還說:「每個休息的地方都需要走路的空間。」
這句話相當發人省思,在迎接即將到來的春節假日,許多人已經開始思考,究竟要過怎樣的年假?
其實,喜歡旅行的人,不一定要挑這個搭機班班客滿、火車票一位難求、高速公路大塞車、旅遊景點人滿為患的時節找罪受;閱讀,也可以是另一種形式的旅行,打開書本,你不需要任何交通工具,直接就上路了。
如果你已經忙碌了一整年,在閱讀的角落裡可以讓你暫時隔離所有身分的約束,暫時喘一口氣,不當父母、不做子女、不為人下屬或主管、也不必考慮另一半,你只要做個單純的讀者就好了。
對於單身過新年的人來說,不妨參考莎拉‧尼爾遜(Sara Nelson)在《好書太多,時間太少》(So Many Books, So Little Time)這本書中的建議:「挑本好書,比找個適合約會的對象更容易,還可以跟著書本去有趣的地方。」
導讀應運而生
閱讀之前,為什麼我們還需要導讀?因為導讀者猶如大廚,面對市場上琳瑯滿目的食材,如何挑選均衡又美味的菜單,讓食者吃得健康、吃得美味、更吃出心得,成為大廚戰戰兢兢的重責大任。
大塊出版社董事長郝明義在《閱讀的風貌》這本書也談到,閱讀是給大腦的飲食,尤其在知識經濟的今天,大腦的重要性已經遠超過身軀。
遠流出版社董事長王榮文說,台灣出版市場一年就有3萬多種新書,適當的導讀可以讓現代忙碌的讀者省下許多選擇的時間,直接進入自己喜好與需求的領域。
這幾年來,出版市場上出現大量與閱讀相關的延伸書籍,從《閱讀的狩獵》《閱讀的風貌》《書的迷戀》《書的天堂》,到近日推出的《藏書之愛》,這些書籍在視覺效果上運用了大量精美、又難得一見的圖片,再搭配感人的文字,希望喚起年輕一代重拾閱讀的樂趣。
好書推薦《30雜誌》上菜
《30雜誌》雜誌2月號特別企劃了新春閱讀的單元,由《30雜誌》編輯部分別就不同的閱讀領域,諸如科技、社會、人文到旅遊,挑出10本適合在年假期間閱讀的好書,作為新春閱讀適合的菜單,再用簡短有趣的介紹,引發讀者對閱讀的想像與嘗試。或許過年期間的你,身體已經負荷太多的美味,這10本嚴選好書保證不會讓你腦子發漲,因為這段期間的你,需要美味健康的清粥小菜來調劑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