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人才興風,高雄作浪

賴曉芬
user

賴曉芬

1997-05-05

瀏覽數 15,500+

人才興風,高雄作浪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7 / 5月號雜誌 第131期遠見雜誌

人才回鄉、再造宜蘭的經驗一直為人所津津樂道。幾年前,宜蘭縣政府以開放的心態迎接人才的創意與資源;幾年後,他們走出了人少地窮的困窘,成為全國二十三個縣市裡最具特色與活力的地方。

在五月憲改即將正式預告地方時代來臨時,高雄縣也嘗試改變傳統政治派系,「像一掛肉粽般提起就是垂直一串」的結合方式,開始活化、重組南台灣既有人才,準備以各種社會力開啟地方新生機。

從高速公路一路南下,高雄煉油廠高聳的燃燒塔不時吞吐出巨大的火燄,在夜裡釋出鬼魅的紅光;沿濱海公路向南,一大片「冬至到、烏魚跳」的茄萣海岸線,這裡的地標是興達電廠內紅白相間的大煙囪。從空中鳥瞰,東向卻是一片鬱鬱青蔥的旗山九農業鄉鎮。高雄縣政府的正式人員編制是四百五十六人,卻要管理這個同時擁有三級產業、人口一百二十萬的第四大縣。

「經營社會力,是地方時代的新價值觀。」縣長機要祕書林敬堯表示,高雄縣內鳳山、岡山、旗山傳統「三山」地區各有不同定位,「但現在縣政府不能再包山包海了。」地方想要建構成各具特色的產業圈,就須積極連結民間力量,開展新的地域經營模式。

造出南方典範

縣政府改弦換轍,積極向內經營社會力,可以從縣府裡新幕僚團隊的組成與特質看出端倪。

回鄉任職鄉公所前縣長新聞秘書的林敬堯於去年底重返縣府。在橋頭的兩年,因新市鎮的開發計畫將使社區改頭換面,他開始推動鄉民掌握地方特有性格與文化,爭取對自己土地的未來發言。動起來的糖業小鎮因此成為社區再造的南方典範。

機要室裡,負責本土教育的是來自美濃愛鄉協進會的李允斐,五十年次、建築研究所畢業的他,是八十年代知識青年返鄉的代表性人物。幾年來重建美濃,實踐反水庫的草根運動,在南方綠色團體的推薦下,兩年前這個學者風範十足的客家青年大步跨進縣府,成為幕僚一員。

除了機要室之外,從社會科轉任計畫室擔任專員、一頭灰白髮的黃肇新,五年前滿載社區專業的知識回國,一頭就栽進縣府的社區發展工作裡。現在雖然就讀台大城鄉所博士班而往返北高兩地,但在新幕僚群之間的腦力激盪聚會上,他也常會拋出新想法。

這些幕僚在當年余陳月瑛縣長時代,各自在地方推動社區工作或反對黨活動,彼此已熟識。年輕、專業、行動力強的共同特質,使他們在欠缺行政長才的地方顯得有些不同,做起事來也更趨近技術性官僚的理性作風。這批人才的能量之所以能孕育,而被整合起來,也正是從余陳月瑛時代起,因在野黨長期執政,塑造了特有的政治氛圍與生態。

「南部本來就是人文薈萃,過去地方的秀異分子問政並無出路,只能依附在野黨政府內,共同對抗國家中心 」一個曾在縣府工作的地方觀察者點出解嚴前後,許多醫師、文化人與新聞界和縣府關係活絡的時代背景。

她分析,余陳因無法任用自己的政務官,也想凸顯行政上受中央箝制的意義,便大力重用延攬來的「黑官」與顧問。此時,一批批猶如鮭魚返鄉的海外異議分子回到台灣,一些人透過反對運動的人脈,選擇下放到政治包袱較少的地方政府從事扎根工作,恰好接合了地方的需要。像簡炯仁與王淑英就是兩個例子。

目前在路竹高苑工專教書的簡炯仁依舊作田野調查,回想起在縣府的四年歲月,「那是生命中的另一次狂飆期。」幾年前余陳月瑛訪美時,看到巡迴演出的「台灣史歌」戲劇,感嘆之餘也認識了在美國教書十三年的編劇者--鳳山子弟簡炯仁。七十九年他因在野七縣市區聯手推動本土教育,被延攬進縣府,「當時連高雄縣是圓是扁都不知道」。

在那個時代,簡炯仁也收到黑函,他不解「為什麼關心本土就有罪呢?」但被縣長充分授權後,他可以無所顧忌地登高「劈啪叫」,許多有心的校長與老師跟著也敢動了起來。而像「一校一主題」的作法,讓學校找出自己所在的特色,就是他長期經營、引以自豪的事。如今美濃有蝴蝶館、彌陀國中有平埔館。授權地方人才編撰鄉土教材、學校行政支援的模式此時也確立。

被喻為婦幼工作開拓者的文化兒福系教授王淑英,六年前一次南下,「卡雞婆」的朋友拉著她去見唯一的女縣長。還在海外寫論文的王淑英一見面就被余陳預定下來,「妳若博士讀完絕對要回來。」幾個月後她回國落腳高雄縣,擔任婦幼館主任。

「余陳月瑛等於是另闢戰場讓王淑英去做,所以婦幼館幾乎是體制外運作。」曾在館內實習的黃肇新回想,她積極地把新的師資、觀念引進當時缺乏婦幼福利資源的南方沙漠。「帶來進步觀念,卻做得很辛苦」,保守的行政系統曾幾度掣肘,余陳與社會科長卓春英兩人就在中間作調節、緩衝。

引燃四方火苗

這種挑戰舊體制文化的作風,吸引了許多人才。一身牛仔裝束、說起話來乾淨俐落的婦幼館主任吳麗雪,五年前就是慕名而從高雄市投身進來。

歷經兩代,林敬堯表示,過去顧問們較多致力於開拓政策執行的空間,政治意涵較重。像「農民年金」、「廢除人二室」等政策,就是由當年的顧問群「腦力激盪小組」所催生,自己則扮演著吸納這類精英共同運籌帷幢的角色。

但隨著時代與環境的不同,林敬堯以為,現在地方政府更需要的是籌畫縣政未來的規畫師,以及實際的推動者。所以他再度挽起袖子,積極穿梭在縣府與民問社團間。

學經濟、原本只想賺錢的林敬堯,曾對政治參與深感虛無,也耗損了許多生命。如今,他自承不想再像過去,領導地方民眾向中央抗衡。這位起造橋頭的總舵手,整理了橋頭再造的經驗,寫成實踐手冊,以「造匠」、「造人」、「造官」觀點為核心,準備投入全部心思組織人力。談起新出發,黜黑、素樸卻略顯疲憊的臉有了一些光彩。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目前,以林敬堯為核心的幕僚群,計畫吸納南部大學知識力、活化在地原有社團,進而引進專業團體,促使彼此橫向串連與提升,更有宏觀視野。而這些過去在各領域獨自操槳的人,正透過縣府的整合,共同划向地方自治。

縣府於八十四年底,聘請四十五位學者組成顧問團,引進更多的知識力。這些縣政顧問以專業素養受聘,其中有橫跨成大、中山等幾個南部大專院校的教授,也包含台灣時報、民眾日報總編輯,及曾貴海等綠色盟友。每年除了分為科技、文化與社區營造三組召開縣政研討會外,顧問們或分散於不同委員會問獻策,或共同規畫地域新特色。

其中,高師大地理系教授洪富峰的老家在旗山,他與其他教授正合力構思旗山九鄉鎮生態城的藍圖,也擔任環境解說員。回國四年,積極投入公共事務三年多,洪富峰日前也是「高雄二十一世紀都市發展協會」秘書長,他笑稱自己其實是真正的「國民」黨,「如果余政憲做得好,我就是他的新樁腳!」

除了請教授獻策之外,新一波地方造匠運動,也鎖定年輕學子。一向活動力強的社會科,今年開始就主動規畫主題,野心勃勃地向全省徵召福利研究人才。林敬堯也正統籌著強調實踐的青年領袖學院。在橋頭經驗裡,他曾成功引進高苑工專建築科、高雄技術學院及中山大學等學生參與,因此希望有更多小火苗散落各地。

珍珠地帶待串連

除此之外,幕僚們也相信,現在只要用一些創意與心思活化、串起既有組織社團,提供他們發揮的舞台,這些投資並不須要花一大筆預算。

像高雄野鳥協會就認養了好不容易搶救來的鳥松溼地。這塊位於澄清湖西岸兩公頃的三角地,是天然的綠色教室,幾年下來蓬勃的環保運動,更養成一批批滿腹鳥經的解說員。現在縣政府一點頭,溼地公園便水到渠成,成為未來匯集綠色團體的新所在。

七年前直接上書縣長、提議推動資訊教育的溫桂誠老師,七年後不僅不讓學校電腦被灰塵淹沒,縣內六十個校園裡還都培育出一名網路管理人才;他們是基層資訊教育的尖兵。而計畫室裡,自認迷信科技的黃肇新則想透過電子網路讓社區團體全部上網,拉進「蕃薯藤」、「南方電子報」等團體,另闢蹊徑促進溝通,來突破三十年來同一批人主導的社政系統。

民政局也直接編預算補助十幾個鄉鎮文史工作室,強化這些凝聚基層老師的地方經脈。而過去王淑英為了賦與底層婦女更多力量,獨排眾議組織了保母協會與保育人員工會。當初一點一滴的開發,現在多了兩個協力推動婦幼福利的固定夥伴。他們一邊投資,一邊也開始收割成果。

透過黨外雜誌培養年輕人的時代過去了。傳統執政的余家班,在日趨多元的地方上,培育人才也朝向多元化。縣長夫人鄭貴蓮主持的新希望基金會定位在社區綠色運動與婦女議題上,余登發基金會則扮演政策導向的智庫角色。

不過挑戰仍在。如何進一步將人與地域發展緊密結合,走過橋頭經驗的林敬堯深知不易,「目前地方上雖然有很多文史團體,但很難有自己的整體土地觀、對地方新規畫有想法。」這需要有更新的「術」。擔任縣政舵手的他由外引進兩股精於操作的專業力量,以實際方案操練民間。

現在縣府委託曾規畫宜蘭冬山河的象集團,將澄清湖四周包含鳥松溼地、運動公園、長庚醫院、正修工專、熱帶林試驗所等幾個點,串連成具特色的地域圈,藉此機會結合學校與民間共同經營,以琢磨這片原本耀眼的珍珠地帶。

馬不停蹄的縣長

位於鳳山的中崙社區,這片新國宅將與社區營造學會合作,成為縣內福利社區的示範點。在這裡,負責經營的家扶中心將不能只是一個單向供給、辦活動的管理員而已,它需要與沒有任何地緣關係的新移民,共同從零開始受期打造自己的新家園,營造學會則提供諮詢與支援。

不過,在林敬堯的推動藍圖裡,更迫切的難題足各自為政、動不起來的縣府內部。

「現在教育、民政等局的公文都直接送到機要室批示。」一位地方觀察家點明。儘管從余陳上任開始即帶領主管到中山大學上企管課程,縣府也曾組成三十人的讀書小組,但余政憲身邊友人也形容,縣長在主管會報上常帶著半恐嚇語氣說「我是臨時的,你們才是做永久」。

林敬堯承認自己有時還要直接進場操作,取代敷衍了事的公務員,他緩緩說出「從專業決策到執行,還需要多一點的參與溝通。」

另一個大的難題則是,縣政治能否收放自如、整合釋放出來的民間自主力量?「這是縣府下一階段最大的問題。」黃肇新指出,目前更急需找到瞭解部門運作、在部門節拍下做事的行政長才,連結公私部門。

幕僚群還需要擁有更好的統整能力,才不至於讓學者各自規畫的發展圖像,最後淪於民眾所詬病的「買空賣空」。

此刻,余政憲仍二十四小時馬不停蹄地「走攤」,勤快跑里民大會,身旁的年輕機要一有機會還安排地方文史工作室成員當面直言,但海邊的地方頭人與老樁腳已開始抱怨,「辦活動,縣長都不像以前歐巴桑(前縣長)會跟我們打個招呼。」新人脈能否持續連結,參與管道能否持續暢通,都還要面臨年底選戰的現實考驗。

「跨世紀、健康、活力、創意」綠底白字的標語高懸於鳳山縣府門前。現在這個大門敞開,地方政府能否揮舞民間這隻仙女棒,點石成金,化解缺人的困局而再造地方?南台灣的空氣,燥熱渾濁之中有得到一些生機。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