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雁子在廣闊的天空中飛翔,背後是萬里無雲、一望無際的大地,它們心無旁鶩、專心地朝夢想前進。
這是十幾年前,日本IBM公司的徵才廣告。
即使經過這麼多年,台灣IBM總經理許朱勝對這個廣告仍然記憶猶新,原因在於:「IBM需要的,就是像野雁這樣能獨立作業,又能團隊合作的人。」許朱勝說。
因為野雁可以單飛也可以群飛,即使其中一隻落下,其他的雁子也會馬上補上。這應用在工作上,就是要了解自己在團隊裡面扮演的角色。
能獨立又能合作
身高180公分、溫文儒雅的許朱勝,就是IBM廣告中,能獨立又能合作的最佳代表。他唸書的時候就立志進入IBM,後來也如願地進入夢想中的公司,從業務做起,熬了幾十年,才慢慢地爬到現在的位置。
相較於科技人才的流動頻繁,許朱勝在IBM一待就是20多年。在台灣土生土長的他,如何當上外商公司的總經理?有志進入科技產業的30歲世代年輕人,又該如何進入IBM,甚至爬上總經理這個位置?
走進IBM位於信義區的辦公大樓,會議室裡掛的不是古典的西洋畫或是優美的風景圖,而是5位IBM諾貝爾獎得主的照片。IBM獎助研究的風氣,吸引了不少優秀的畢業生,20多年前進入IBM的許朱勝就是其中之一。
台北工專電子工程科畢業後,許朱勝到美國紐澤西州的史帝文斯理工學院(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和紐約就隔著Hudson河,好像台北和三重的關係)唸電機碩士,回國之後就加入了IBM的行列。
進大公司或小公司?
不過,不是每個人都能像他這樣,一畢業就進入夢想中的公司。剛畢業的新鮮人要怎樣選擇適合的公司呢?
許朱勝給年輕人的建議就是「進入很有前途的小公司,或是很有制度的大公司。」小公司的話可以從領導者有沒有心經營這家公司、產品或服務是否具有未來性來衡量。而大公司,就要看是不是建制完善。
但是不管如何,進去公司之後,「要先想辦法喜歡你的工作!」許朱勝說。因為大部分的人沒辦法一進公司就馬上受到賞識,要先想辦法喜歡這個工作,因為喜歡之後就會付出,慢慢地被主管看到,給你表現的機會,這樣就會是正面的循環。
不浪費在錯的位置上
不過若是真的不喜歡,或是這個公司沒有前途,也不要傻傻地待著,如果試了一年還不行,就要趁還沒被公司同化前趕快離開。許朱勝舉他同學的例子,他因為要唸博士班而進入某公家單位,剛開始薪水是一般公司的一倍,新進入的人也都是滿腔熱血,不過半年後幾乎所有人都在看錶、等下班。
因此許朱勝認為不要在一個錯的單位試太久,否則會被同化,銳氣盡消。「如果你對自己沒有太大的要求,那麼穩定的工作就可以了。不過如果對自己要求很高,就不要試太久,一年之後如果沒有改善,就大膽地換工作吧。」
表現最差就請離開
從前,能進入IBM工作的,百分之百都是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而科技領域也多以男性工作人員為主。不過這些現象現在有很大的改變。目前IBM有經驗的員工大概占40%;而男女比例,也增加到7:4,例如今年的特助計劃就有3∕4是女性,公關經理李立芬也是被拔擢的女性主管。
另外,從前被視為鐵飯碗的IBM,只要進得來,就不需要擔心裁員的問題;但現在的員工也要擔心因為表現不好,而被請出門。
「沒有新陳代謝和異質化的思考,對公司長遠的發展不見得是好事。」許朱勝說。他覺得要發展一套能夠新陳代謝的制度,讓員工知道公司內表現最好和最差的前10%是哪些人,並且要請5%表現最差的員工離開。這樣的汰換率才能保證留下優質的員工,也才能發揮最大的競爭力。
選新人或有經驗者?
而這些人力資源政策的轉變,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呢?
業務型態的改變是主要的因素。現在的IT產業強調服務,由於公司無法自己培養其他專業領域的人,所以比較希望是由有工作經驗的人來接手。例如IBM就曾花35億美元買下會計公司,來彌補會計這塊不足,該公司裡面大概3萬個員工是有經驗的。
另一個原因是職場的流動比以前高,因為台積電、聯電急起直追,某些優秀的人才被挖走,如果要等一個人慢慢訓練好才上線,是緩不濟急的做法。
許朱勝回憶自己剛進IBM時,也是「當了8個月的米蟲」(受訓8個月)才正式工作。不過在講究速度的現在,公司似乎也沒有那麼多時間,讓新人慢慢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