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當公共圖書館成了7-11

陳錫冬
user

陳錫冬

2004-07-05

瀏覽數 4,600+

當公共圖書館成了7-11
 

當公共圖書館成了7-11

想像公共圖書館是像7-Eleven一樣便利的知識物流通路!若能整合全台的公共圖書館成為像7-Eleven一樣的企業組織,其影響力是很值得期待的。我們將眼光拉長到50年後,看看資訊、知識、閱讀的陶冶融入每一位讀者的血液中,那麼,下一代的氣質修養,是否能映現雍容大度的優質國民?當然,這組織不能缺少像徐重仁一樣堅持理念的CEO來統領圖書館事業。

圖書館更需要行銷

出版家郝明義在《閱讀的風貌》序言提到,他在大英圖書館想找些中國印刷術和東方文明相關的書閱讀時,館員只推薦2、3本書。「那不是草率,也不是武斷,而是一種對自己館藏圖書了然於胸的信心,體貼讀者從最方便的入口進入閱讀的途徑。」「不是每個地方都有大英圖書館,也非每個圖書館裡都有專業而體貼的Librarian。」在日本,離東京100里遠的邑樂鎮立圖書館,館藏不過8萬件,但平均每天有700至1000人的入館人數;這兩者成功的共通點,都是在「人」。舉例說:金城武在與王家衛合作之前,像是個毫無前途的痞子,經過港片《重慶森林》幾年萃鍊,他已是華人世界的國際巨星;再看繪本作家幾米成功行銷的例子,反思公共圖書館若真能有企業行銷的組織機制,相信郝明義在台灣就能感受到大英圖書館的感動。

今年3月,國家兩廳院因朱宗慶的努力奔走(當然其中已經歷16年的努力與企盼),成為第一個成功完成行政法人化的國家級文化機構,以專業及企業化方式經營,將開啟更寬廣的藝術自主與專業發展的腳步,倘若兩廳院能成功蛻變,將可提供圖書館一個成功轉型的典範。

圖書館變成連鎖店

場景再拉回到圖書通路的概念上,根據國家圖書館編訂的圖館年鑑所統計,台灣地區(不含北高兩市)的公私立公共圖書館共有435所,數量已經接近1990年7-Eleven的通路規模(當時是500店,營業額達108億元),也就是說,圖書通路版圖已頗具規模,而如何做質的提昇,讓每個圖書館裡都能產生專業又體貼的Librarian,就非得要有類似7-Eleven組織機制來經營圖書館不可。

首先,要擺脫目前各級公共圖書館寄居在各級地方政府之下的制度,因為在各自本位下,根本無法形成合縱連橫的強大圖書館事業體系。

其次,將所有公立公共圖書館(私立的可以與之形成加盟的關係)統合成一獨立機構,政府文化機構可另加行政法人,以企業經營的模式浴火重生。

7-Eleven剛開始的6年是虧損的,多虧母公司撐持,及經營者對流通事業的堅持,在策略調整後,終能反敗為勝成為零售流通業霸主。公共圖書館的盈虧,需要隔代驗證。前幾十年來呈現在一般民眾眼中的公共圖書館,其營運是「虧損」的,期待圖書館業的徐重仁能有戰場大刀闊斧,重整圖書館事業,讓公共圖書館的改革不只是複製誠品的空間氛圍而已。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