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台灣,你比自己想像中更慈悲

兒權鬥士凱拉許‧沙提雅提訪台

吳柏學
user

吳柏學

2015-01-16

瀏覽數 5,900+

台灣,你比自己想像中更慈悲
 

「我愛台灣人和台灣。」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凱拉許‧沙提雅提(Kailash Satyarthi)近日訪台,2014年10月獲獎當天,他對記者如此形容台灣,這並不只是客套話。

比起另一位和平獎得主馬拉拉‧優薩福扎伊(Malala Yousafzai),台灣人對於沙提雅提的事蹟較為陌生,但他其實和我們有著更深的淵源。

26歲創立「挽救童年運動」(Bachpan Bachao Andolan,BBA)組織,沙提雅提從事印度童工救援運動達35年,提供失學孩子基本教育和公民教育,最終目的,希望讓童工為自己發聲。至今,BBA已經成功營救8萬3000多名印度童工。而早在5年前,台灣的NGO團體──伊甸基金會和微客公益行動協會,就和沙提雅提合作,每年率領近100位國際志工到BBA服務,用課輔、陪伴的方式告訴孩童,愛與關懷無國界。

每一梯到訪的台灣志工團隊,沙提雅提都會親自接待,與年輕人聊天、分享服務心得,活潑、親切而熱情的台灣青年,早已被沙提雅提視為家人。當抵達台灣、一看到當時一起工作過的志工夥伴時,沙提雅提就興奮地說:「我很高興來到台灣,因為這裡有我的兒子跟女兒。」

工作時嚴肅、但面對孩子卻總是露出和藹笑容的沙提雅提,是印度兒權運動的先鋒者。6歲時,新生入學的那天,沙提雅提卻看到校門口和他年齡相仿的擦鞋童無法上學,小小年紀的他,不平地問著:「難道貧窮和階級制度,就能扼殺一個人的受教權嗎?」

當時,仍沿襲種姓制度的印度社會中,童工、童奴被視為理所當然,貧窮、不識字和童工,構成印度孩童黑暗命運的三角桎梏。80年代,全印有超過1000萬名童工,他們年幼時就與父母分離,日復一日,在黑暗、骯髒並且與世隔絕的環境中度過童年,哭鬧、受傷、逃跑,都是不被允許的。

法規規範模糊和社會觀念積習未改,讓雇主得以明目張膽地剝削童工,沙提雅提氣憤地說,他無法允許這樣的事,在他有生之年,一定要讓童工這個字眼走入歷史。

35年來,他屢次帶領工作團隊冒著生命危險,突襲爆竹、銅器、地毯等工廠搭救孩童,工作人員因此遭到毒打、受傷,甚至有數人在過程中喪命。但沙提雅提並未卻步,還發起全球和平抗議、示威,1998年,他串連全球103國家發起「全球反童工」大遊行,超過千萬名民眾響應。直到2012年,BBA成功促使印度政府修法,全面禁止雇用14歲以下童工,印度的童工人數,也從10多年前的1200萬遞減到435萬名,人數減少一半。

對此,沙提雅提目光堅定地說:「讓世界上不再有童工,這是一定可以達到的改變。」讓孩童享受童年、擁有夢想、擁有快樂的權利,目前已是世界各國共識。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改變就從同理心開始,不論是台灣志工的熱情奉獻,還是台灣在兒權運動上的進步表現,訪台時,沙提雅提在演講中有感而發地說,「我看見台灣社會充滿同理心,要把這份同理心轉換成社會運動,讓同理心全球化。」

他舉例,全球每年耗費上兆元在軍事戰爭與武器採購上,但是,只要戰爭停火1週,就能提供全世界的孩子就學學費。只要減少六分之一歐洲化妝品的購買量、只要美國人少抽五分之一的香菸量,就能讓下個世代擁有用教育改變人生的機會。

一個人也許會忽視自己的力量,但是面對巨大糾結的世界難題,就像沙提雅提勉勵台灣志工時說的,「世界會變得更好,因為世界上有像你們這樣的年輕人,每個人可以靠著自己讓世界變得更好,你們內在都擁有一股能量,我只是觸發它去燃燒而已。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