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0年代,國際經濟舞台上,東亞四小龍頭角崢嶸。不過十餘年光景,距離二十一世紀只剩三年的一九九七年,四小龍舊的競爭優勢逐漸流失,新的「小龍」、「虎」一旁虎視耽耽,模仿著四小龍當年功的模式,亦步亦趨地追趕。世紀末的挑戰,對著四小龍迎面而來,能維特競爭力,持續繁榮發展,晉身已開發國家嗎?還是像流星畫過天際,在曾經燦爛之後,消失在國際經濟舞台上?香港即將在三個月後「回歸」中國,正式納入中國經濟版圖,「特區」再「特」終究小龍將只是好一條巨龍的一部外。
剩下的三小龍中,新加坡--馬來文原意的「獅子城」,展現雄獅般的氣魄,要挑戰「已開發國家」頭銜。和其他三小龍一樣苦於經營成本高漲的新加坡,如何挑戰?向來領著新加坡向前猛衝的新加坡政府,又有什麼新策略?韓國,嚴近鬱卒極了,大罷工、學生抗議、大財團倒閉、官員收賄,但這強悍的北方漢子不會輕易妥協,一個大財團,一年砸下的研究發展經費,相當於台灣一個中小企業兩、三年的營業額,韓國如何在現有的深厚根基上力爭上游?回頭看看台灣,有政黨紛爭、有駭人血案、有選舉勝負、有宗教熱忱,掀起的陣陣煙塵,模糊了經濟的面貌,本期先走訪新加坡,接下來將親訪韓國,看看他們在跨世紀之爭中,能給台灣什麼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