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走一趟法國,來一場法式工藝盛宴吧!

30雜誌
user

30雜誌

2015-07-07

瀏覽數 6,650+

走一趟法國,來一場法式工藝盛宴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現代的法式料理餐廳是在賓客坐定位後,才由服務生將每一盤的分量準備好,陸續上菜。

這其實是十九世紀末才從俄國傳過來的「俄式服務」,在法國普及後被稱為「餐盤服務」,意指事先將菜餚在盤中美麗地佈置一番,才由服務生端上餐桌。除了精緻的餐飲文化,宮廷與貴族對居家裝飾、儀表衣著的高度需求,也推動了各種工藝發展:油畫、雕刻、壁毯、燈飾、家具裝飾、禮服、髮型、扇子……各領域的藝術家、工匠不斷挑戰極致。

其實所謂的「時裝時尚」只是這種精神的其中一環,法國人對工藝的重視絕對不只展現在衣著而已。法國大革命以後,中產階級興起,過去僅限於貴族間的工藝追求,藉新富裕起來的資本家變得更廣泛。到了現在,一般人家對於居家布置的搭配、裝飾,都很有自己的主觀意見,特別是請客人來家裡吃飯,是展現主人品味的重要時刻,而其中餐桌布置更是全場聚焦的重點。

接下來讓我們帶大家走一趟特別的旅程,參加一場法式工藝盛宴吧!

[1]凡爾賽宮(Château de Versailles)

來到巴黎近郊的凡爾賽宮,讓我們在鏡廳裡想像十七、十八世紀宴客文化的黃金時期,從太陽王路易十四到路易十六和瑪麗安東尼皇后,百年間所舉辦的宴會不勝枚舉,貴族、侍臣、賓客們絡繹不絕。當時,這華麗的鏡廳長廊,是賓客、貴族們等候皇室接見的地方。偏廳則是連結國王或皇后寢室旁的一個房間。由於當時還不存在「餐廳」的概念,因此公眾宴會都是在這一類「接待室」裡舉辦的噢 !

宴會不只是皇家娛樂,也傳達著權力和威嚴,受邀的賓客必定經過篩選。這種高層次的場合,不但必須服裝,所使用的金、銀製餐具、燭臺、水晶和餐桌布置更屬於藝術品等級,由皇室御用的工匠們製作。正式的餐桌禮儀和符合格局的布置漸漸成為上流社會必須學習、遵守的基本規範。

路易十四親政之後,掌握國內工藝產業,宣示他的絕對君權。他命人建造了凡爾賽宮,讓工匠設計屬於他個人時代的圖騰和樣式,將之呈現在建築、裝飾品和家具的細節裡。之後的路易十五、路易十六也追隨太陽王的腳步,工藝品市場因而蓬勃發展,價值水漲船高,許多工匠更被冠上皇家御用的封號。有了王室光環的加持,這些工匠世家的作品成為眾人眼中的高級名品。

變成博物館之後的凡爾賽宮,即使已經精簡了許多內部布置和家具,親身蒞臨這充滿金銀裝飾、天花板彩繪、手織壁毯的雄偉宮殿,還是讓我們驚嘆聲連連啊 !

走一趟法國,來一場法式工藝盛宴吧!_img_1

▲凡爾賽宮-鏡廳

[2]百卡拉水晶博物館(Musée Baccarat)

結束了凡爾賽宮的行程,驚艷於每個鏡廳裡令人無法忘懷的巨大水晶吊燈嗎? RER - C線火車坐到艾瑪橋站(Pont de l’Alma)下車後步行十分鐘,就到了百卡拉位在巴黎的水晶博物館。

百卡拉在路易十五欽准下,於1764年創立。經過兩百五十年傳承,成了世界頂尖的水晶工坊。現在的百卡拉不但聚集二十六位通過國家認證的法國最佳工匠(包括口吹製作、水晶切割、雕刻技術),工匠們代代傳承的獨特工藝,展現在美麗的水晶燈、水晶杯具上。

想要了解更多有關水晶工藝的故事,可別錯過這間國際知名的水晶展館囉!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說到這些大小高低胖瘦不一的杯具,其實存在著一個有趣的傳說 : 法文中,我們用一杯(un verre) 當量詞來形容杯子裝的東西,例如說一杯酒(un verre de vin)、一杯水(un verre d’eau)。

但是香檳就不一樣囉!當我們要點一杯香檳時,必須說「une coupe à champagne」。「Une coupe」 這個專屬於香檳的量詞,跟香檳杯的外型有關。杯口較寬敞,杯身較短,有點像個小碗,就叫做「coupe」。

傳說第一個「coupe香檳杯」,是以瑪麗皇后的胸型當做模型打造出來的!雖然無法確認這個傳說的真實性,但香檳自古至今在法國所代表的優雅和奢華,的確讓人聯想當時富裕的宮廷生活。現在在法國,我們說「une coupe à champagne」,有些餐廳會端出那種杯身很深長的香檳杯。

其實,這種杯的正式名稱應該是「flûte」,意指像笛子那樣長長的圓柱杯型,由於杯身長,較能保留香檳的氣味和小泡泡 。其實無論餐桌上的是何種香檳杯形,講「coupe à champagne」已經成為法國人的習慣。

[3]尼辛德卡蒙多博物館(Musée de Nissim de Camondo)

看完凡爾賽宮不過癮,還可以逛逛尼辛德卡蒙多博物館,比起皇室宮廷的雄偉大器和華麗輝煌,這裡雖然內斂一些,卻也是百分百、原汁原味的法式居家裝飾!從百卡拉水晶博物館離開後往北走,若是時間不夠步行,可以到戴高樂-星芒(Charles de Gaulle-Etoiles)地鐵站搭乘二號線,直達尼辛德卡蒙多博物館附近的蒙梭站。

博物館深藏在一棟以十八世紀建築為原型所建造的私宅別墅裡,別墅的主人莫伊斯•卡蒙多(Moïse de Camondo)特別鍾愛十八世紀的法國藝術品。

為了擺放和展示他精心蒐集的作品,1911年時,他命人建造一棟外表有著十八世紀的古典裝飾,同時具備舒適、符合現代居住條件的別墅。在別墅要完工之際,莫伊斯的兒子尼辛德(Nissim)在大戰中身亡,失去愛子的哀慟,讓莫伊斯決定將所有收藏以及別墅捐給「法國裝飾藝術文化組織」及法國政府,以紀念尼辛德。

因為他的大愛,我們才有機會欣賞到完整的十八世紀法式工藝。

[4]皇家路 (Rue Royale)

    從尼辛德卡蒙多博物館出來往南邊走到米或梅尼路(rue de Miromesnil),左轉至法國總統府所在位置的聖奧諾雷市郊路(rue Faubourg Saint-Honoré),就會接到與皇家路(rue Royale)交叉的十字路口。

巴黎第八區著名的皇家路南北銜接協和廣場以及馬德連教堂,兩旁整齊劃一、帶有法式古典派風格建築的繁忙大道,當初只屬於1748年設立路易十五雕像和建造協和廣場計畫的一小部分。一開始被命名為杜樂麗皇家路(Rue Royale des Tuileries),因為它正是連接著皇宮的後花園與外圍城市的道路。

在法國大革命期間,和廣場一樣被改名,變成革命路(rue de la Révolution),一直到1814年才把原本的名字找回來呢 !

不知道是否因為路名的關係,兩百年後的在這條路上,聚集了好幾家世界聞名的皇家工藝品牌總店,包括路易十五時期重新被受到重視的水晶元老品牌——聖路易(Saint Louis),拿破崙三世御用的銀製餐具——昆庭(Christofle),還有十九世紀末崛起的工匠——萊儷(Lalique)水晶、柏圖(Bernardaud)瓷器、哈維蘭(Haviland)瓷器等。

本文節錄:【ONE DAY IN PARIS帶你慢遊巴黎】一書

走一趟法國,來一場法式工藝盛宴吧!_img_2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