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杰x褚士瑩對談下半場,他們要分享的是,怎麼找到生命中的最愛:
胡杰(以下簡稱胡):我一開始自己跑,後來為什麼帶大家跑?我去高雄看中醫,那名中醫只看疑難雜症,老人免費、修女和尚也免費,很多人排隊,一看就是一整天。我每次去都要等12小時,那裡面都是癌症、全身癱瘓、半身不遂的人,所有人的病都比我重,我反而是最健康的。所以我就每天在那邊等,等了一兩個禮拜,後來發現,有些人不見了,不分年齡。生命是會消失的,都會不見,跟錢無關。
有錢不一定有命花,但生命跟你能做什麼事有關。我才發現,或許我可以作一些事,在生命消失之前,有什麼事很重要?後來我們開始辦路跑。當你付出以後,你也發現你的力量很大。
褚士瑩(以下簡稱褚):我對物質想法的改變,是當我開始在緬甸工作的時候。有10年的時間,我們幫助原本種罌粟花的農民,改種其他有機作物。那時候最大的問題就是錢,種毒品會有很多錢,但是種玉米利潤微薄。在金三角(註:泰緬寮交界,世界上最大的鴉片產地)山間,種毒品的人也不需要錢,但他們的吸毒率有70%以上,世世代代沒有其他技能,除了種罌粟。
當時所有重點都在如何提高收入,讓他們賺的錢像毒品一樣多,後來我們發現,毒品賣了,錢是拿來買軍火,作為反抗軍對抗中央政府。還有,中國商人到緬甸濫砍森林、挖礦,造成當地環境問題,內戰戰火不息。所以,讓他們轉作其他作物,想辦法賺更多錢,並不是解決問題的答案。
後來我們推廣食物森林,讓原本這片會被爭奪的森林,變成可以提供所有人生活所需食物來源,但卻對投資者無利可圖的一塊地。沒有人想去占據這塊森林,但所有生活在這片森林的人,都可以透過採集得到所有生活所需。那才有辦法帶來和平。
這個經驗給我很大的啟示,人要餓死很難,我生平第一次發現,沒錢也沒關係,因為有比錢更重要的事。但是如果你一直在追逐錢,你永遠會追逐更多,每一筆錢會變成更多問題。在台灣,民生物價都是問題,因為你不斷在想錢的事,變得心量愈來愈小。
我父親的印尼看護工,一個月只有1萬多塊,但當她看到外面的乞丐,他一樣會拿出100元。我父親就說,那可能是假的,她說,那也沒關係。但我們因為太重視這件事情,以至於要非常仔細的檢查到底是真假?
當錢主宰了我們,我們就沒辦法變成自己喜歡的人。因為我們讓錢決定,什麼是重要的。以至於我們會看到很多非常小氣的人,總是在說5、10塊錢,但我在旅行時,比如在泰國,他們覺得,有能力的人才能說「是」,只有沒有能力的人才會拒絕。
像台灣人去泰國買東西,即使很小的東西,也會不斷殺價。但你仔細看泰國人,他們買小東西是不殺價的。他們會覺得,今天我既然付得起,為什麼要跟攤販計較?說多少就多少,貴一點沒有關係,因為他生活比較辛苦。但是我們會覺得,不行,這個沒有殺到血本無歸,就對不起自己。我覺得那是觀念上很大的不同。
為什麼有錢的人不能讓人占到便宜,沒錢的人,反而覺得沒有關係?那反映到你會不會變成自己喜歡,或值得別人喜歡的人。如果你在旅行中沒有看到,為什麼泰國人不殺價、台灣人卻一直殺價,那就算去旅行,也等於什麼都沒看到。
一個好的旅行者,當你看到一個不同方式,這樣的方式比你原本知道更好,把它變成生命中的一部分,也可以影響別人這麼想,那就是旅行改變了生命,這比較重要,跟吃喝玩樂沒關係。
假如有10億,你會做什麼?
胡:我有個朋友,閱讀粉絲團的站長,他曾在臉書上問過,「如果你有10億你會做什麼?」結果他的朋友都說,會做現在正在做的事。假設,你的答案是現在做的事,那不管薪水多少、工作怎麼樣,你都沒有遺憾了。(假設我有10億,我要辦一個超瘋狂、超大型、超扯的街頭路跑哈哈哈哈)。
褚:我也會做現在做的事,旅行是我的生活一部分,NGO是工作,我會持續下去。我曾有一本書訪談一個學長,30歲從美國回台灣,已經很有錢還要繼續賺錢,外表來看是很貪心,但賺錢這是他的才能(胡:不能浪費天賦),他想幫助年輕人。
褚:大家都說工作22K,所以我好奇,老闆要付多少錢,才願意去做一份不喜歡的工作。我也常常問畢業生這個問題,每個人都說夢想無價,可是當我在問的時候,4萬5就已經很多人舉手,說願意去做不喜歡的工作。就算自己不想去,幾乎所有人的爸媽都會逼你去。
如果你這麼輕易就放棄你的夢想,就不應該口口聲聲說夢想。你就說,你的夢想一個月4萬5。你要清楚自己的價值,不然的話,就不要自欺欺人。就像我如果說,不能旅行的工作就不做,那不管條件是什麼,我都不會考慮。那我當然所有做到的工作,就會符合我的夢想,因為,我從來沒有把背離夢想的工作放到選項裡。
但台灣人太有彈性,什麼都可以,不喜歡也可以、討厭也可以,以至於每個人都在罵老闆、罵工作、罵台灣,但是還是不會離開。如果你可以不誠實的面對自己的生命,其實就失去抱怨的資格,因為你已經沒有在追求自己夢想的路上。
一定不做、一定要做什麼,這跟運動一樣,那是一種紀律。紀律就是你會知道,你沒辦法欺騙自己、欺騙你的身體、欺騙一場比賽,這會表現在生命態度上,所以這又回到,為什麼我覺得這兩件事很像,一個人紀律越好,他越能清楚取捨,什麼一定會做,什麼不一定。
你要對你自己的生命誠實,你不可能一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但是你要很誠實的知道,自己喜歡、不喜歡什麼。
Be a Maker,努力去體驗,直到找到熱愛的事
胡:我之前看一個資料,台灣每320人就是碩士或博士,所以我們不缺知識,但是知識跟真實體驗是不一樣的。每個去親身體驗的人,他都能完全被改變。但是知識,這些1/320的人並沒有辦法改變國家。如果你不去試,你還是沒辦法感受。
你要去跑看看,原來我跑一分鐘就停下來,或者是原來我可以跑十分鐘,那與成功或失敗無關,但是生命中很重要的養分,讓你的靈魂更強大,那個強大,或許不會幫助你當上總經理,但會幫助你在面對失戀的時候,遇到人生挫折的時候,會更有勇氣、更多選擇去面對,而不是只有單一選擇。他是身體跟靈魂的力量,當你去做了,那個衝擊是,10個人有10種不同的答案,10個答案都正確。
褚:之前我在一本《給自己10樣人生禮物》書中提到,有一樣跟胡杰剛講的一樣。我在念書時養成手作的習慣,「Be a Maker」,這是現在很多人缺少的經驗,那個經驗是知識上的,他看到、聽說了、滑手機滑到了,他覺得他知道,但是你在知識上,知道跑步是怎麼一回事,知道世界是怎麼一回事,跟實際去體驗,那是不一樣層次。
胡:我們嘗試不夠多,所以還不夠認識自己。挫折很重要,既然你知道這一路上你會被拒絕一萬次,那就讓每一次都快樂吧。熱情擁抱那些挫折。透過體驗、透過嘗試,面對失敗,我們都很害怕失敗,但失敗其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你失敗越多次,你找到的答案可能越不一樣。成功就那幾個方式,有很多特質讓你成功,但,只有挫折讓你不一樣。每個人碰到不一樣的挫折,造就你不一樣的個性。
這世界是一本書,透過所有你感受到不同的人,好人、壞人都是對的,那給你的刺激,那才是生命中該學的這堂課。所以年輕的人應該更多嘗試失敗,因為,沒什麼好輸的(再輸也就22K,還可以不用退稅呀哈哈)。這世界一定有你喜歡或不喜歡的事,但你要先去做,成為一個Doer,不做你永遠不知道。
褚:怎麼找到最愛的事,對我來說應該是學習跟未來對話。你有沒有辦法說,80歲看到自己還在做現在喜歡做的事。假使你喜歡拍照,不管在哪、是不是一份工作、外在環境怎麼改變,你都還是喜歡這件事。對我來說,旅行跟寫作一樣,我從10幾歲就在旅行,我可以看到80歲的我還在旅行,寫作也一樣,我如果80歲還能寫,我也會繼續寫。
如果可以跟未來的自己對話,那你就會看到現在的自己,有沒有走在那條路上,那就是你一輩子的熱情。不管它在你生命中扮演什麼角色,一定有它的位置。
【胡杰x褚士瑩Part1:旅行/路跑的第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