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海外基金,異域探險

何曼卿
user

何曼卿

1997-04-05

瀏覽數 15,650+

海外基金,異域探險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7 / 4月號雜誌 第130期遠見雜誌

五十九年次的陶先生決定,將半年來手頭多餘的十萬元,投資到幾千萬公里以外--政治經濟逐漸復甦的東歐地區。大學時代經濟學低空飛過的他,入社會後,學會每隔一段時間將手頭多餘的錢「交給陌生人,投資到陌生國度。」前前後後,包括拉丁美洲、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以及東歐等地區,都成為他跨國的投資領域。

當然啦,這位外語能力不太好的年輕國際投資人,不可能繞過半個地球找尋最適當的投資對象,而是委託所謂的專業經理人處理;同樣地,這群素末謀面的專家,也是透過國際公信組織評鑑報告,經由台灣代辦銀行間接「搭上線」的。

相較於家人長年投資的股票及國內共同基金,重視理財的陶先生還是鍾情海外基金,因為「我是個沒膽量又有點野心的人。」

像陶先生這種沒膽量進入台灣股市,又有野心投資的人,近年來,開始對個性溫和、刺激小量的海外基金產生好感。代辦二百餘支海外基金的萬泰銀行倍託部襄理邱英傑觀察,海外基金登陸台灣十年有餘,直到去年,一整年市場投資總值竟然抵過先前開疆闢土的全部收穫。他樂觀預估,國內潛在的海外基金投資人,少說也有股市人口的一半,大約是一百萬人。

春節結束後第一個星期二,才在台灣海外基金市場封王的富蘭克林投資顧問公司辦公室,一下子響起三百多通投資大眾詢問電話,創下該公司單日受話最高紀錄。富蘭克林台灣研究企畫室協理黃琡珺分析,去年國內市場占有率成長三倍,今年開春投資熱氣持續不墜,主要原因是海外基金的特性開始吸引國內投資人,尤其是投資態度保守及上班族這兩大族群。

「國內股市不是很正常,連專業經理人也沒轍,」財經記者張志玲兩手一翻:「更何況多數的小額投資人。」目睹台灣股市短期內從一萬二千多點滑落到三千點的慘況後,上班族儲先生仍心有餘悸,對台灣投資環境的信心指數,始終沒法回升,再加上玩股票「三多」條件:錢多、時間多、專業知識多,他不但「三缺一」,還嚴重的「三缺三」,資格不符,怎麼玩得起。

幾經盤算,儲先生和當會計的太太決定,採用半世紀前有錢大富專屬的「高檔次」投資策略,今日則流行於歐美小家庭,且適合他們一家三口「用時間存錢、風險分散」需求的平民化理財工具--海外共同基金。

投資人胸中自有地球村

在黃琡珺眼裡,國內海外基金投資人心態確實有些變化,投資人不再緊盯報酬率高低,同時還「勇於打破刻板的地緣印象」。一九九四年,東南亞、日本及韓國等毗鄰台灣的新興市場,大獲國內投資人青睞,不料,熱賣一整年的海外基金竟在年底反遭套牢。經過九四年的「洗禮」,九五年飛彈危機,以及歐美地區經濟景氣漸揚,投資人的國際市場版圖才重新拼組,逐步放膽走出亞洲,探險異域。

有過切身經驗的陶先生頻頻點頭,國內媒體大量報導亞太地區消息,營造出接近性與安全感,容易讓投資人產生幻覺,以為地理位置接近,投資風險係數就比較小。他說:「這是一種迷思。」

走出迷思後,投資人的「地球村」概念,相對地隨著資金流向而延伸擴大。平常過目即逝、過耳即忘的消息,例如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葛林斯班對美國股市的質疑,美國總統連任與否,英國營建部門是否復甦,德國官方預估經濟成長的數字,歐洲企業民營化、自由化步伐,泰國政治情勢,甚至大陸「國家信息中心」的新聞發布,就會自動通上電流,立即在投資人腦中的探險地圖,閃燈發亮。

四個月前才申購第一支海外基金,現在就攢進六倍定存年息收入,儲先生滿意地說:「現在,就算是這輩子不太可能探訪的冰島,我也敢投資。」

國際視野擴大,讓張志玲更從容地為自已量身定做投資工具,她相信:只要找對產品、經紀公司及代購銀行,就不必天天盯著股市曲線跳腳,顛倒生活作息。使她安心的理由很簡單;哪有一個國家經得起連續一年以上的經濟衰退,而不思改革。

雖然國人申購海外基金的簡便程序,和上市場買水果一樣容易,上班族利用中午用餐時間,走趟銀行,就能撥出部分積蓄挹注到十萬八千里外的某個國家,但是在我國法令不明,全面封殺海外基金廣告,銀行不得主動向申購人告知說明,在資訊貧乏的情況下,本土發行海外基金的台灣投信公司第一線經理人都有可能判斷出錯,更別說鞭長莫及的第二線投資大眾,投資工具再怎麼便利,正確資訊不足,仍然會有高風險。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不太相信投顧公司二手資料與媒體片面報導的過來人,大概會建議新手別慌張,「先回家做功課」,比較自己的理財觀念與海外基金特性是否相符,再來談其他的。做了半年功課才進軍海外基金的儲先生說,理財知識正確了,市場資訊再少,也能抽絲剝繭,找出有價值的訊息,否則身處資訊爆炸時代的投資人,「就只能聽到爆炸聲,卻看不到任何資訊。」

你呢?想成為國際投資人的你,做完了回家作業嗎?

過來人的經驗

「不可以把全部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最基本的避險之道,投資人皆知,但是不同的投資工具,仍有不同的理財方式。以下十點是投資海外基金過來人的經驗及觀念,值得參考:

●投資前,先找本工具書,弄清楚海外基金為何物,千萬不可把「海外基金」和台灣製「投資海外的基金」混為一談。(附表)

●媒體資訊不是理財知識,建立正確投資觀念,才不會拿著簡報買基金,被耍得團團轉。

●只要生活費、保險費及應急的安全存款沒問題,即便月薪兩萬元的上班族,也可以成為小額投資人。

●善用定期定額投資法。此法猶如風險安全瓣,高價買少低價買多,自動調節,例如每月投資一萬元,市場價格二十元,買進五00單位,嘗二十五元高價,買進四00單位,十六元低價時,則購入六二五單位,長期下來,兼具投資和儲蓄的功用。

●善用分散投資法,一來增加變現及轉換彈性,二來減少管理費用與匯差支出,例如五千元買一支,兩萬元買兩支,十五萬元分則買三支,依此類推,並避免單一國家的產品。

●海外基金選購,選的是公司、產品及時機。國內流通的海外基金三百多種,其中,證管會備查過的基金,可向投顧公司洽詢相闢資料,末經備查的,則向代銷銀行取得。

●盡量選擇投資市場在地的基金經理公司,較易掌握市場一手訊息。

●盡量向有代銷貨幣型海外基金的銀行申購,當收益分配轉投資、贖回轉申購時,能暫時轉換成貨幣型海外基金,省掉變現進出的匯率差額。

●自行訂定海外基金「停損點」評估自己所能承受之最大損失。

●無論是委託銀行代購,還是透過投顧公司推介,或直接向基金經理公司申購,皆須取得信託契約或受益憑證,保障自已的權益。

(何曼卿)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