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2位年輕朋友跟我辭行,1位是27歲上班族,要到中國工作;1位23歲大四生,要到中國念研究所。他們的原因一致,台灣深陷低薪泥淖,看不到希望,只好選擇出走。上班族還未找到工作,仍然樂觀相信這是正確的選擇;大四生則已經考取台大研究所,仍然不改其志,毅然決然地頭也不回走了。
幾年之後,歷練過後或學有所成,他們還會回台灣就業嗎?
答案是,他們都會想回來,卻可能找不到回家的路。
第1隻灰犀牛:年輕人才外流
你可能已經很清楚什麼是「黑天鵝」,它出自於10年前金融海嘯時出版的《黑天鵝效應》一書,講的是罕見但會帶來極大衝擊的事件,最近市面上出了另一本新書《灰犀牛》,講的是既存的威脅,顯而易見,卻被視而不見,或不做因應處理。
在台灣,人才出走這個問題,不是一隻百年難遇的黑天鵝,而是一隻體積龐大,正在往我們面前衝來的灰犀牛,而我們的反應是什麼?不是逃跑,也不是因應,而是呆住了,動也不動。人才外流不是一個不存在的問題,而是一個看不見的問題。究竟有多少年輕人出走,連政府都提不出一個確切數字,就知道有多瞎。
2011年,當時總統馬英九說:「人才外流是國安問題!」可是政府努力留下的是科研人才,對於其他更大量的中產專業人才出走卻未見對策。直到今天,5年過去,換了新政府,人才流失繼續年年創高峰,看不到任何積極性的防範之道。
電視台財經主播呂若潔寫過一篇文章,提到她的同學朋友無不名校畢業,可是半數移居國外工作,每個人都說好想回台灣,結果不是回台灣,而是回到亞洲其他國家,因為找不到回家的路—
「台灣的薪水太低!」
在過去,資深老鳥出走,比如派駐中國擔任主管,是被工作機會給吸走;現在輪到資淺的年輕人,是被低薪給推出去。以前輸出的專業主管,在台灣有家庭,還會回來,現在輸出基層白領與灰領,在當地結婚生子,落地生根,再也不回台灣。
第2隻犀牛:人才等級降低中
大學林立後,餐飲觀光科系增加最多,校長卻心裡淌血,眼見新加坡來台灣招募以廚助與服務生居多,懷抱理想的熱血青年一個一個往外送,他們不能排斥也不能鼓勵,因為留在台灣也是做一樣工作,薪水卻是更低。
就在這時候,緊跟著人才外流的第1隻灰犀牛現身後面,第2隻灰犀牛也迎面衝來,台灣人才的評等在下降中。
台灣一直自詡教育普及、人才優良,輸出的卻是從事基層工作,這是一個重要警訊,他們正在為台灣人才定錨,等級降低,可是政府還是呆立不動,一旦形成刻板印象,深入人心,很難再改變。今天,其他國家來台灣挖角,稱讚台灣人才CP值高,但是時間久了,會逐漸認定我們的勞工低階,付給低薪即可。看看東南亞國家的演變,台灣不就正好坐在他們還熱呼呼的屁股印子上。
20多年前,菲傭瑪麗亞進入台灣家庭,都是高中以上程度,大學畢業也不少,甚至有醫學院高材生,曾幾何時菲傭嫌台灣薪水低,轉往加拿大,換成印傭來台;當印尼經濟轉好後,越傭又取而代之。即使如此,最近朋友家的越傭竟也要辭職,開美甲店,當老闆去了!她原來是做看護,後來嫁給雇主,朋友特別介紹她的背景:
「在越南,她是大學畢業生,當老師的!」
聽來分外熟悉,赴國外工作的台灣人中,大學畢業占六成,全世界最高,屬於高階人才淨出國。是的,在專業人士之外,有一批基層勞力正在輸出中,都是大學程度,可是政府把頭埋在沙堆裡,沒有數據,沒有專責機構,保護在外地單打獨鬥的年輕人,任由他們遭受部分黑心雇主的剝削卻求助無門。
企業再給低薪,就會沒人可用
就個人來說,到國外闖蕩,是值得鼓勵的,有助於歷練、成長與視野,努力有成者還會鍍一層金,身價看漲。他們都是年輕一代,出得去,問題是回得來,為台灣所用嗎?政府若是現在對這一隻灰犀牛毫無因應之道,他們在未來便會找不到回家的路,台灣也將在少子化與人才流失的雙殺之下,面臨人才空洞化。
難道企業無感嗎?
他們超有感!根據萬寶華的調查,在找不到人才上,台灣企業的痛苦指數是亞洲第一,可是大家還是不相信灰犀牛會衝到面前,仍然心存僥倖,勉強湊合,硬是想方設法「擠」出人力,就是不願意「擠」出薪水,而且對於基層勞工的薪水還在狠狠的殺,讓「中位數薪資」離「平均薪資」愈來愈遠,貧富懸殊日益惡化。
我有一位粉絲,原來在台北做品檢人員,薪水27K,買不起房子,跟著先生回高雄婆家住,卻發現品檢員在高雄被歸類為作業員,領的是基本工資21,009元,派遣工作,保障性低,條件更差,不要說買房子,連孩子的奶粉錢都買不起。
隨著全球化的腳步加速,年輕人求職無國界,台灣不是唯一的選項,有行動力的專業人才用腳投票,選擇出走;留下來的年輕人看不到未來,不婚不生,用小確幸自我麻痺…不論是哪一個,台灣的競爭力都在往下沈淪中。
年輕人的處境,就是台灣的處境。他們不是想出走,而是留下來讓人無望,養不起孩子,買不起房子;他們不是不願努力,而是看不到薪水會明顯增加。老闆們,如果還是要給低薪,就等著無人可用、人才素質低落、或喪失企業競爭力。
關心你的未來,不論是企業或員工,都建議看看這一本新書《灰犀牛》,裡面還談到更多將會影響企業生存、工作消失的多隻犀牛,牠們不是會不會衝過來,而是何時會把你衝倒,我們要做的是在牠還未衝到眼前時,快快想辦法因應。
※作者介紹:洪雪珍
經歷:聯合報主編、台北愛樂電台行銷企畫總監、自由時報行銷企畫經理、yes123求職網資深副總經理。最了解上班族如何從nobody變成somebody必經的歷程,堅信:當你來不及成為聰明的人,先讓自己變成努力認真的人。
粉絲團連結
※更多關於《灰犀牛》書籍資訊請參考:https://goo.gl/naTt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