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身邊的好友聊天,不管是贏家高手還是一般散戶,對於目前的行情都有兩個共識。第一是現在還是多頭,第二是現在進場風險很高。在這樣的共識中,可想而知,不管進不進場,都是個困難的決定。
但話說回來,投資那個時候不是在抉擇,我們都想抓住每個獲利的機會,卻也擔心自己會被反咬一口。以我自己為例,9/12蘋果iphone 8手機發表,根據以往的經驗,若發表會前,蘋果供應鏈甚或科技股股價已上漲一段時間,發表後都會有段利多出盡的回檔,再加上9月只有發表iphone 8,十周年紀念版的iphone X,要到10/27才接受預購,11/3才拿到手機。而觀察上次iphone 6手機的大換機潮也是發表會後跌一段,等業績出來後再上漲。
因此我也趁早在9/12之前出清自己手上的蘋概股,但最近想買回,卻遇到了找不到買點的窘境。於是我就想到了,用正念呼吸方法幫自己做投資抉擇。
步驟如下(改自《認識不夠好的自己-從紛擾生活中找回平靜的正念練習》):
一、遇到難以抉擇時,先拿張紙把正反意見一一列出來
例如對我來說,我的正方與反方如表:
二、吸氣與吐氣,讓空氣充滿你的肺
試著在呼吸間,浮現想解決的問題,就像旁觀者一樣,去看著這個問題,讓心漫步在問題裡但不要鑽進去,讓他們像朵雲一樣漂浮而過,繼續吸氣與吐氣。
三、把注意放在身體
試著全身感受一下,覺察身體哪裡緊張:是肋骨附近的太陽神經叢?胸口?下巴?背或肩膀?喉嚨?把注意力停留在這個緊張的部位,觀察一下看看他有甚麼反應?
接著透過視覺化想像,想像隨著呼吸,讓氣體充滿與離開這些地方,並隨著每次吐氣釋放壓力。
四、打開眼睛,看著那張紙,讓思緒再次流動
接下來,看著你寫下的正方與反方意見,讓你的直覺自動作業,慢慢地、細緻地去迎向你的問題。比如對我來說,我的正方意見大多有技術或基本面的依據,但反方的大多是「感覺」,一種居高思危的感覺。因此,只要我能確保自己在進場前後有安全機制,我還是覺得進場是能獲利的。
五、拿出一張新的紙,問問自己:我該怎麼思考這個決定?寫下你第一個念頭開始,並完成它
拿出新紙的第一個件事,我就寫下了「不是不能做,而是怎麼做」。原來的我就像不準小孩游泳的爸媽,被無邊無際的擔心蔓延,不下水就是最安全的決定。但沉澱下來我發現,擔心是可以被控制至,比如不去海邊,可以去游泳池,不到大人游泳池,可以到兒童池,而全程一定確保要有大人看著。
高檔進場也一樣,我可以不追弱勢補漲的股票、不買營收沒起來的公司,只找大股東沒有賣出的籌碼穩定股、只找股價還是強勢的股票,並全程關注國際股市與大立光台積電等指標股,接下來只要設定好進場點與停損點,我就可以安心等待進場的機會了。
投資永遠都在做決定,與其憑著一股衝動或被擔心壓著裹足不前,不如讓呼吸陪著我們,一步一步好好地做出好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