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每天開完早會,我就默默走到對面的公園發呆,」國泰人壽業務副理、三年就成為美國百萬圓桌會員一員的廖鴻儒回憶,28歲回到老家豐原從頭開始,一開口就被拒絕甚至白眼,自信全失下,連拿出名片時手都會發抖。
放棄辭職?還是繼續堅持?茫然的他,每天西裝筆挺出門,卻躲到公園一整天。「我非常感謝國泰人壽有『服務件』,」廖鴻儒說,國壽內部如果有人退休,留下的客戶就交由新人接續服務,「從這一塊耕耘,我才能活到現在」。
察覺大眾保險盲點,提供事故一條龍服務
對某些人來說,服務件的客人都已經買過保險,真的純粹是「做服務」;但在廖鴻儒眼中,這卻是「和客戶建立信任」最好的連接點。
某次協助服務件客戶鄰居處理車禍事故時,他發現就算是最基本的汽機車強制險,許多人也根本不懂有哪些保障。廖鴻儒決定擔任那個讓客戶「懂」的人,甚至更進一步,「我幫你處理到『你不用全懂也萬事妥貼』。」
跳脫「成交」思維,把「服務」理念放到最大,不論是不是客戶,一通電話,廖鴻儒馬上趕到車禍現場協助,一面解說保險涵蓋範圍,一面指導正確處理流程,還主動詢問有哪些後續需求,不管是修車、法律還是醫療,他都能推薦值得信任的人選。
「保險,最重要的是讓客戶安心,」廖鴻儒成為事故現場的定心丸,並串接人脈提供後續一條龍服務。漸漸,「出車禍,找鴻儒」的口碑在大台中地區傳開,光是去年,他就協助處理了432場車禍,備受信賴。
善用數位建立個人品牌,串接志同道合夥伴
在處理過程中,廖鴻儒認識愈來愈多各行業的人,漸漸親友發現,不只車禍,有問題只要問他,都能找到對的人解決,忍不住叫他「國泰狂人」!這個「狂」,來自「有他就一切搞定」的讚嘆,更是對於放心把事情交給他的無比信任,也讓廖鴻儒不主動談業績,卻接到更多保單詢問,入行三年就晉升美國百萬圓桌會員(MDRT)。
然而一個人身邊親友畢竟有限,如何讓更多人需要自己?廖鴻儒的做法,就是社群媒體和數位行銷。
首先,他用「#國泰狂人」做為代號,不管是臉書、IG或其他社群網站,各種發文都加上這個Hashtag,一按下去,就可以看見各種事蹟,「用年輕世代的方法溝通,才能更快拉近距離」。
此外,廖鴻儒發表的文章,也並非一般業務員常見的商品資訊或獎勵旅遊,更多是去哪裡演講、幫誰解決難題、對未來的夢想、對夥伴的肯定,以及感謝生命中許多貴人;今年,他更拍攝短片,介紹自己與團隊,讓更多人了解「國泰狂人」的狂,是怎麼一種信任的支援力量。
「信任來自共同價值觀,讓大家了解我,才能吸引有同樣理念的夥伴,」廖鴻儒強調,「一個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遠」,要幫助更多人,就需要用理念串接更多志同道合夥伴,當信任變成大平台,也才是保險的真價值。
國泰人壽服務件
為維持服務品質,凡保戶所屬業務人員因退休/離職或其他原因無法繼續服務時,公司(國泰人壽)會將該保單撥交其他同仁,接續服務以維護客戶權益。
美國百萬圓桌會員
(Million Dollar Round Table, MDRT)
為一國際性的壽險界組織,由全球頂尖的人壽保險和理財服務專業人士組成,會員涵蓋全球71個國家、42,000名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