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胡佛一生主張內閣制 同列「四大毒草」的他卻早早轉向…

聯合新聞網
user

聯合新聞網

2018-09-12

瀏覽數 11,900+

中研院院士胡佛與他的狗狗們。
中研院院士胡佛與他的狗狗們。

一位自由主義自由分子離開了,雖為台灣留下典範,也令人唏噓,中研院院士胡佛前天辭世,但他在台灣為民主人權而高呼的身影,卻讓人無限懷念。

胡佛對台灣的貢獻就如同他的門生、中研院院士朱雲漢所說的,是台灣政治科學的開創者,也為台灣的民主發展歷程,在關鍵時刻作出了重大努力。

●推崇美國民主 卻最推內閣制

若翻開早年的報紙,胡佛一開始走入人們的眼簾,就是以台大教授的身分公開演講,而講述的題目多半與美國民主選舉有關,1972年他就在美國新聞處林肯中心發表演講,討論美國兩大政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程序;演講的題目是:「一九七二年美國大選--各州黨大會和黨代表的選舉」。

1974年他又在美新處林肯中心,以「美國政府的三大柱石:最高法院」為題發表專題演講。1976年,他在同一地點又談美國總統選舉,講題為:「一九七六年大選:美國總統初選」。

胡佛一生主張內閣制 同列「四大毒草」的他卻早早轉向…_img_1

圖/胡佛秉於學術的良知,一生主張應採取「內閣制」的憲政制度,並認為原來的五權憲法就是傾向於內閣制的憲法。

顯然,美國的民主制度特別是美國憲政精神,是胡佛心中的一種政治典範。不過,基於所受的政治學的訓練,胡佛始終認為,「內閣制」是最穩定而完美的政府體制!

●加入中國論壇 堅持反對台獨

1975年,黨外人士如康寧祥與黃信介創辦「台灣政論」,聯合報創辦人王惕吾同年邀集了楊國樞、孫震、胡佛、李亦園、張忠棟、文崇一、李鴻禧、袁頌西等台大學者,籌辦「中國論壇」,由筆名楊子的楊選堂負責,這份論壇崇尚自由主義,但是反對台灣獨立。

胡佛一生主張內閣制 同列「四大毒草」的他卻早早轉向…_img_2

圖/中國論壇。

中國論壇的創刊號特以「當前的中國與中國人」為題,邀請包括胡佛在內的十位大學教授舉行「筆談」,由於時間迫促,每一位幾乎都是為了這事而臨時「趕工」。胡佛當時碰到父親身體違和住院,楊子還在創刊文章中提及,胡佛侍奉湯藥之餘還得抽空執筆。

●1975蔣介石逝世 藉揚蔣拱憲政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逝世,胡佛作為自由主義的政治學者,論壇成立後的10月底寫了一篇「以弘揚憲法、厲行法治---------實踐 蔣公遺訓」,藉揚蔣以拱憲政。

文章說,蔣畢生以弘揚民主憲政為職志,雖在國家動盪的時期,仍堅持不移。民國三十七年,政府正併力從事戡亂,當時似有人對憲政的信心動搖,但蔣則認為戡亂與行憲可以並進。曾說:「我們不因戡亂而延緩憲政的實施,反之,我們正因為要保障憲政的成功,不能不悉力戡亂,以剷除這個建國的障礙與民主的敵人。」

但他說,「我們必須在觀念上將憲法與憲政加以分辨。憲法的制定,本在確立與發揚民權,而為憲政奠定基礎」;但「憲法能符合及推動民權,才成為憲政,否則,不過是一堆空洞的具文,甚或是專制的張本,而與憲政無涉。」

●人權與法治觀念 常為文闡述

胡佛在台灣的人權與法治觀念上,是一位開創者與先驅,他多次為文講述人權與法治觀念,譬如他寫過一篇「論自白與刑求」,藉當時五股箱屍案進行人權的闡釋。

他說,警方先判定死者是林小美,於是循此線索,尋獲一位與林有過瓜葛的楊姓青年,指為嫌犯。而楊姓青年親筆寫下了自白書,對謀殺經過,說得頭頭是道。警方還帶他到殯儀館去表演了一番。他居然焚香、燒紙、伏地叩頭懺悔。不料隔了不多久,省刑警大隊,竟將活生生的林小美找到,楊姓青年的冤情,終於大白。

胡佛一生主張內閣制 同列「四大毒草」的他卻早早轉向…_img_3

圖/一度被警方指為台北縣五股鄉箱屍案「死者」,並且誤作「林小美」的楊姓少女〈中批外套者〉,出面證明她與本案「毫無關連」。

胡佛從此展開,洋洋灑灑寫了自白之不可行,以及刑求取得的自白,既常出於不正的方法或刑求,「原不應採作判刑的證據」。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他還寫過「談人權與司法」、「政治文化與政治風度」等宏篇巨製,為台灣的人權與政治文化,樹立標竿、釐清觀念。

●民進黨組黨前夕 作中介人士

民進黨是在1986年的9月28日在圓山大飯店宣布組黨,但組黨的風聲早就傳進執政黨與蔣經國總統的耳中,胡佛當時與其他三位人士,以「中介學者」的角色,穿梭溝通,這一年10月16日即民進黨宣布組黨後半個月後,胡佛與陶百川等「中介人士」即邀請籌組中的「民主進步黨」的工作小組成員餐敘,交換意見。

胡佛一生主張內閣制 同列「四大毒草」的他卻早早轉向…_img_4

圖/國民黨與無黨籍人士溝通餐會,由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副祕書長梁肅戎、蕭天讚、黃光平等三人作東,邀宴參與溝通的七位無黨籍人士,暨國策顧問陶百川以及胡佛、楊國樞、李鴻禧等三位教授。

胡佛當時即說,執政黨宣布解嚴以及使政治社團合法化,是主動積極的作法,對國內政治發展應有助益。而最近兩周,國內政情平靜,顯示黨內、外都發揮自制精神,將可促進政治環境的良性循環。

他還說,中介人士一直與執政黨保持聯繫,這一天的餐敘中,他將傳達執政黨對解嚴與開放黨禁的立場,並聽取無黨籍人士意見。

●野百合學運後 退出國是會議

胡佛秉於學術的良知,一生主張應採取「內閣制」的憲政制度,並且認為原來的五權憲法就是傾向於內閣制的憲法,總統是虛位元首,因此是間接選舉產生,但1990年爆發的野百合學運,要求李登輝總統召開國是會議,另主張國會全面改選,以及總統由人民直選產生。

胡佛一生主張內閣制 同列「四大毒草」的他卻早早轉向…_img_5

圖/野百合學運入夜後,民眾以大型傀儡表達對資深國代的不滿。

當年隨即召開的國是會議,胡佛為捍衛其憲政主張,雖是著名的自由主義學者,卻決定退出國是會議,他為文闡述自己的主張說:在我看來,今天我們若要推動民主化,最可行的一條路就是回歸中華民國憲法,廢除臨時條款,全面改選國會,施行內閣制。我相信,多數憲政學者基於政治穩定發展的考慮,都會選擇內閣制。

不幸地,在省籍意識和政治利益的作祟下,主張總統制者一變而為「改革派」,主張內閣制的卻被打成「保守派」。

●同為四大毒草 李鴻禧改變立場

胡佛一生主張內閣制 同列「四大毒草」的他卻早早轉向…_img_6圖左起胡佛、李鴻禧、楊國樞、張忠棟。

胡佛與台大歷史系教授張忠棟、心理系教授楊國樞與法律系教授李鴻禧在當年情治人員的眼中視為四大毒草。

張忠棟於1999年就已辭世,當時另外三大毒草都出席弔唁,楊國樞兩個月前也悄然離世,加上胡佛病逝,如今只剩政治傾向獨派的李鴻禧。

但李鴻禧曾與胡佛一樣,主張內閣制。李鴻禧於2007年,集合公法學者為名義,發表「台灣憲法草案」,卻明確主張「總統制」,並讓公投入憲。

參與研議的學者表示,採行政、立法合一的內閣制,可能導致多數黨一黨獨裁,甚至讓一黨片面定奪台灣的統獨前途,不符合國家利益。

李鴻禧當時受訪說,這是希望未來憲改過程,能有一套符合憲政的學理原則作為對照,避免政黨因私利造成憲改的荒腔走板。

對於何以改變主張,李鴻禧表示,從學理而言,他還是較偏好內閣制;但憲法必須考慮其成長與所處的環境,經與學者討論,他尊重總統制的主張。

本文轉載自2018.9.12「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