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彷彿都是那麼偶然。去年年底,俄羅斯工程師派德斯,還在莫斯科閱讀報紙的求才廣告;今年年初在新加坡,他正式任職於一家半導體公司。從找工作到在新加坡安頓、正式上任,前後只花費三個月的時間。
其實,這一點也不偶然。多年來,新加坡向全球高科技專業者發出邀請函,邀請他們進入這個城市國家,一方面補充這個國家科技創新的能力,另外,他們也可以在這裡尋求永久定居的可能。
走出去找人才
目前,在新加坡的企業中,外國人及新加坡人的比例是一比五,外籍部隊儼然已是新加坡的勞動主力之一。
從事這項工作的正是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conomic DevelopmentBoard,EDB)。雖然這個機構只是新加坡政府當局在解決國內勞動力極度缺乏行動的一部分。但是,EDB了解企業的需要,加上對新加坡國內的經濟體質、人才需求有著長遠的規畫與整體的評估,因此,在政策實踐中,有著務實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與魄力。EDB局長菲力普表示:「新加坡經濟發展局的使命是將新加坡發展成為具有完整商業能力的全球城市。」
菲力普所謂的「完整的商業能力」,其實指的正是一個國家的競爭力。三百五十萬人口的新加坡,在國際景氣一片低迷聲中,經濟成長仍然一枝獨秀,一九九六年第一季的經濟成長就達一0.七%足足高出台灣四個百分點。
然而,持續的經濟成長雖然創造了更多的工作機會,但是新加坡人口少、專業人口成長下滑,政府清楚地知道,這並不足以在末來持續維持國家競爭力,以及滿足世界級工業的需要。EDB的「國際人力計畫」清楚地表示:「我們認知到,人是最珍貴的資源。」
當勞動薪資上揚,新加坡亟待科技升級,也就相對需要更多高科技的人才。研究顯示,新加坡專業人口中,科學與工程方面嚴重短缺。根據國家科學與科技局所做的部分研究顯示,在未來的四年內,各大公司為維持既有的研究與發展計畫,至少還需要二千名以上的科學家及工程師。
但是,新加坡的學生,卻愈來愈多人志不在科學。在大學念科學的學生,只占全部的十三%,是一九九0年的一半。
一位服務於歐洲電子公司研究及發展部門的主管表示:「在報紙上登廣告打算徵求一位工程師,結果,不但只收到了五、六份履歷表……,而且沒有一個是合適的。」企業家的困境由此可見。
於是,為了解決企業家所遇的難題,讓高科技、受過專業訓練的科學家能成為企業界及教育系統的後備軍,EDB建立了一套從上游到下游、世界性的網羅人才網絡。EDB經濟資源發展部門的官員表示:「在專業人才不足的地方,我們走出去找尋人才。」
從法國、德國到俄羅斯,高漲的失業率導致出一群培育多年「無處可去」的專業人口。但是,這些「浪費的資源」卻可能成為加添新加坡經濟活力的源頭。
於是,EDB不但在倫敦、洛杉磯、華盛頓首府、上海及溫哥華等地建立掃描據點,更在網路上架設了一個站,站名是http://www.singapore-careers.com,清楚地介紹新加坡近年來經濟成長、物價指數的狀況;另外連接整個國家未來產業的發展,各個工業部門的現況及未來的需求。這個站提供欲謀職於新加坡的國、內外人士了解新加坡的企業需求。
網路上也為幾個在新加坡的資訊與科技跨國公司建立了詳細的資料,為他們招徠適合的員工。像是:康柏、新力、摩托羅拉、路透社等。
另一方面,在國內,EDB則與教育部合作,說服大學生往製造及科技的生涯規畫。另外,政府也撥款三千三百萬美元,在末來三年內訓練更為多樣的人才。
有興趣者,在網路上還提供「線上履歷表」。
至於,在外求學的遊子,新加坡政府也積極提供資訊讓他們能提前規畫畢業後在新加坡的可能出路。像是專業資訊計畫服務,提供海外新加坡留學生關於新加坡現況的資訊,讓他們能一百保持與新加坡的關係。
新加坡--世界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政府面對問題劍及履及的規畫及實踐能力,寫下不褪色的經濟奇蹟。
提起俄國來的派德斯,還在適應新加坡的生活。昂貴的房價、車價及新加坡的工作文化讓他頗不習慣。他困惑地說:「我問了一些問題,但是沒有得到任何答案。」EDB的下一個工作,可能是為這些外來的高級人才創造出讓他們「落腳生根」的文化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