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前晚駁回台大準校長管中閔聘任案,國立大學校院協會打破沉默挺台大、反拔管,昨晚發表聲明指出,基於大學自治精神,政府不應干預遴選結果;若目前「國立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辦法」如有未盡之處,應與時俱進修訂,但現行制度仍應受到尊重。
教育部昨晚簡單回應聲明,大學校長遴選過程的公平與正當性,在校長遴選過程中亦要被同等關注,對聲明予以尊重。
教育部拔管已產生寒蟬效應,8台大校長候選人中,已有2人拒絕再度參選,包括中研院前副院長王汎森、清華大學前副校長吳誠文。吳誠文昨表示,「對於政治介入高等教育很難過」,在這種狀況之下,已沒興趣再來一次。
「『拔管』不只是拔掉一個台大校長。」中研院院士、成功大學前校長賴明詔直言,校長遴選畢竟是學校遴選委員會的責任,不該由教育部介入,此例一開,以後其他大學校長遴選難免也會受到影響;後續其他有心人、有理念的人也不會願意出來參選或擔任校長。
中研院士、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則指出,教育部前晚以低下手段否決管中閔聘任案,顯然並非他有違規之舉,否則1月5日選出管之後的一兩天,甚至幾個小時之內就可以下此決定,哪裡須要大砲打小鳥,史無前例組成跨部會「政務官」級的諮詢專案小組,聯手研擬取消任命。政治霸凌高教,國際罕見,台大遴選事件卻不是台灣近年特例,「政府較百年前的軍閥還等而下之」。
聲明指出,大學是社會公共財,有其獨立性,需要與當前社會和政治保持適當分野。而國立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由各大學獨立推選五分之四委員,並與政府代表共同組成,校外委員比例超過校內委員,顯示委員會並非屬於學校,是獲得大學完全授權的社會公器,遴委會決定人選後,依大學法送至主管機關聘任,政府不應干預遴選結果。
(本文轉載自2018.4.29「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