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凝結團聚的向心力! 清明時節供酒祭祖的意義

古人清明飲酒是傳統

張舒涵
user

張舒涵

2018-04-02

瀏覽數 13,650+

凝結團聚的向心力! 清明時節供酒祭祖的意義
 

時序進入清明,告別冷冽刺骨的冬季,隨之迎來的是春暖花開的愉悅,在這乍暖還寒的四月天,象徵著不忘本,也有著祭祖、團聚之凝聚力,也許替前人妝點墳上的青草、剔除有礙觀瞻的凌亂,掃墓不一定要落入俗套,而是在尊敬的前提下,感念親情的依歸。

清明節的由來,各有不同的傳說與典故,但經過2500年的時空轉換與流淌,原先是節氣的清明已與春節、端午、中秋共同為華人四大節日,這是眾人掃墓、祭祖的大日子,也是對先祖懷念、感恩、孝順的方式。

在台灣傳統的習俗上,祭祖除了牲禮、粿餅等供品,線香、蠟燭、紙錢、鮮花外,由於清明節與寒食節時日相近,高粱酒也有其獨到的重要性,關鍵在於寒食節食用的冷食,喝高粱酒能夠增加熱量、暖身,也有藉酒移情、舒緩哀戚情感的調適作用,詩人白居易就曾言道:「何處難忘酒,朱門美少年,春分花發後,寒食月明前」。

此外,大部份家族會用金門高粱酒祭拜、奠酒,藉由它的清淡澄澈,象徵「酒清杯明,心誠意正」的意思,傳達子孫對前人的敬意,待紙錢燒完後,再灑於紙灰上,代表禮成之感念。

 知名插畫家「百鬼夜行誌」就以清明祭祖的典故繪製了逗趣的圖文,除讓令人會心一笑,也傳達,金門高粱酒在人們心中的特殊地位。

凝結團聚的向心力! 清明時節供酒祭祖的意義_img_1

圖片轉載自百鬼夜行誌Black Comedy

不過事實上,對逝者最好的慰藉,就是生者過得幸福且快樂,因此與其悲慟怨念,倒不如轉換心態,活出長輩的驕傲,因此衍生出的春遊踏青、蹴鞠、植樹、插柳戴柳等習俗,都是感念祖先的一種方式。

此外,清明時的家宴,也都要替過世的祖先留著上席,長輩也僅能坐在次席,待祖先飲酒過後,晚輩們才能開始動筷,象徵著敬意。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人們的牽絆也許就像高粱酒,外表看似清淡澄澈,實則濃烈深厚,啜飲時之點滴,就像企盼般湧上心頭。

金門高粱酒一甲子的歷史,伴隨許多民眾成長的記憶,在掃墓後的團聚時節,喝杯高粱酒傳遞團聚的向心力,它也是一種遊子歸鄉的聚首,讓那些好久不見的親朋好友感受閒話家常的親切。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