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民國三十八年出生在桃園眷村,標準的外省第二代。念建中時就是國民黨學生黨員,從小組長當到常委,還拿到蔣經國頒發的獎狀,標準的忠黨愛國分子。
小時候,我們的生活過得比多數本省家庭都差,家裡很久才能吃一次雞蛋。由於經常被眷村外面的孩子罵「外省豬仔」,為了抵禦欺負,我們只好集結起來。長大以後,書讀得好的人多半就會出國留學,成績不好的眷村第二代,無法打入高階社會,就自然形成幫派(所謂的「外省掛」),其實也只是為了求生存。像上次統一飯店械鬥事件,就我所知,真正原因不是族群問題,而是為了爭地盤。
怎麼變成這樣?
我常覺得,本省人的排他性很強,舉例而言,許多本省女孩嫁到外省家庭,總是很自然就融合在一起;但外省媳婦卻很難被本省公婆所接受。
當我開始籌組證券公司時,也感覺到省籍所造成的差別待遇。有些中南部的股東會因為我的身分,而質疑我是否能勝任公司負責人,甚至也在執行業務時比較不配合與不授權。我想,如果不是因為公司的資金是我號召來的,恐怕很難被公司聘用。
這就是本省子弟和外省第二代的差別。以創業而言,本省人有土地,賣了土地就有資金;本省人親戚朋友眾多,人脈豐沛,而沒土地、沒親戚的外省人就明顯居於劣勢。
我開始對國民黨失望,是因為李登輝就任總統之後黑金橫行。國家怎麼會變成這樣?由於曾經主導參與過一些證券投資人的街頭抗爭,民進黨曾經表達願意網羅我的意願,我也很贊同他們的改革理念,但是他們台獨意識形態太濃厚,我就沒有加入。
相較之下,我就比較能認同新黨的理念。這幾次選舉,我都幫忙到眷村拉票,有些老一輩的人對新黨不能接受,我父親還曾經因此要我「滾出去」。部分老人家雖然支持,但心裡還留著過去白色恐怖時期的陰影,在選舉時只要散播一些耳語,例如,如果不支持國民黨候選人退休俸會被取消,許多人就不敢表明真正的立場。
憑良心說,我們對台灣當然比對大陸熟悉,對這裡的人也更有感情,但現在似乎是怎麼做都不被信任。身為外省人,並不是我們可以選擇的,過去享有支配權的人只是少數的外省高官,為什麼到今天,不會說閩南話的人連找工作都會遭到差別待遇?
(林文玲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