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獨立獨行,追求成就感
年輕一代普遍地把太多時間花在滑手機上,把太少時間放在安靜地閱讀上。因此,胡適之、傅斯年、蔣夢麟……都變成了陌生人。對台灣經濟發展的功臣:嚴家淦、尹仲容、孫運璿、李國鼎、趙耀東等也幾乎是一無所知。
這本書的作者張孝威,近40年來在台灣的金融、高科技、電信及電視媒體等領域屢戰屢勝,屢勝屢戰;他已獲得超過十項以上國內外評比的專業大獎。
他在專業圈內赫赫有名,但是由於不愛出名的個性,一般人對他或有「隔行如隔山」的模糊;這就是我多年來一直擔心在多元社會中,仍有功能性文盲的存在。這些資訊的隔閡,阻礙了典範在社會的轉移,極為可惜。
傳播進步觀念的「天下文化」,就是要推介社會各界的傑出人物,做為年輕一代的表率。我相信「學習救自己」,讀到了這些活生生的典範,就容易激發不僅年輕人力爭上游的熱情,也能鼓舞中年人選擇轉換跑道的勇氣。
這是本作者親身經歷的精品回憶錄。在這充滿偽善虛矯、政商關係、民粹當道的職場與官場,張孝威能獨立獨行、不懼權貴、不放棄原則、不趨炎附勢,在每一個主管財務的敏感職位上,能正直地說,更能正直地做,真是鳳毛麟角。
在我們出版重要人物的回憶錄或自傳前,我都誠懇地告訴傳主:「天下文化」萬千讀者要分享的,是你寶貴的工作「經驗」,不是「財富」的累積與「權勢」的炫耀。
張孝威40年的職場生涯中,每次重要職稱的轉換,不論是總經理、財務長、董事長……,都為這一任,也為下一任的機構創下了輝煌的成績。他轉換跑道的最大動力是:持續地追求卓越,完成別人難以完成的挑戰,獲得自我設定高標竿的成就感。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1928年秋,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居然也可貼切地描述張孝威每次離職的心情。
(二)「六大自律」的分享
作者在1977年(26歲),於美國賓州華頓商學院獲得企管碩士後,曾在加州廣州銀行短期任職,自1979年(28歲)起,展開了在台灣的專業生涯。
● 38歲帶領大華證券成為各大企業爭相合作的第一名券商。
● 47歲接任台積電財務長,為台積電成功募得11億美元外資,奠定半導體龍頭地位。
● 52歲掌舵台灣大哥大,讓公司市值翻倍,成為台灣備受尊重的企業。
● 61歲接任TVBS董事長,為台灣複雜的媒體生態,要做出「公正、創新」的貢獻。
讀者要問:張孝威是以什麼樣的專業、價值、擔當及人生態度,從一步一腳印,走上一換一產業?
這位好學深思的作者,細心地歸納出他的「六大自律」:
(1)一個人要擁有二種實力:專業是硬實力,誠信是軟實力。
(2)得失之間,不可得意忘形,也不需怨天尤人。要及早領悟出「面子」不是那麼重要。
(3)職場上換跑道很正常。切忌眷戀過去的舞台,不能下戲。把過去的結緣看成助力。
(4)不為職位,放棄篤信的價值觀。
(5)領導要兼有「威信」與「有容乃大」。一則是相信自己,一則是借重別人。
(6)不愛出風頭,也不好面子。對原則不輕易讓步;提醒自己:嫉惡如仇潔癖會帶來麻煩。
是他家學淵源的家教、篤信基督的宗教、以及要求自己樹立的身教,領悟出這六項人生法則。
(三)台積電財務長五年
在張孝威擔任財務及經營的重要職務上,都充滿了各種挑戰及自我期許。讀者最有興趣的大概是落在第七章〈重出江湖,接下台積電財務長〉的那五年(1998-2003)及台灣大哥大的七年(2003-2010)。
業界不免好奇:一位強勢領導的張董事長與一位獨立判斷鮮明的張財務長,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台積電的主將蔡力行告訴他:「去台積電,最大的風險,是你能不能和董事長相處。相處好,什麼都不是問題。」書中說出他已有心理準備:「我學著在心中多一點謙卑,遇事放下自己的觀點,……當我學會如何用老闆的邏輯想事情,再加上我的專業知識,即使看法有出入,我們的溝通也順暢無阻。」五年的相處,創造了台積電飛躍成長。作者歸結「我們之間的互動良好,讓我感覺受到尊重。」最後向他當面請辭時,「他並沒有生氣,而是用最和善的態度了解情況,同時挽留我,希望我再考慮。」這真是英雄惜英雄的場景。
張忠謀對他擔任了五年多的財務長有極高的評價:「張孝威是很成功的金融人與科技人。」對本書也提出了感性的推薦:「張孝威成長及成熟的時代,也是台灣金融業和科技業快速成長而趨成熟的時代。這裡面有許多內幕故事,讀者可以在這本書裡,一窺當時的內幕。」
(四)台灣大哥大的傲人成就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2003年8月台灣大哥大正等待這位新領導人來扭轉乾坤。果然七年後(2010年底)離職時繳出了一張值得驕傲的成績單:接任時股價24元,離職時股價64元;公司總市值也由當時1200億大幅增到2400億;在非財務指標上,台灣大哥大在這些年間獲得了16項以上的獎項,被評為「標竿企業」「社會責任企業」「最受尊崇企業」等。
原以為已打完「將軍最後一仗」的張孝威,又受到宏達電王雪紅董事長的誠意邀請,於2012年5月重披戰袍,出任TVBS董事長。他的回憶錄就暫時停在那裡。
讓我們熱切期待,張孝威如何喚醒TVBS這頭「沉睡中的獅子」,以及克服數位匯流帶來的衝擊。這又將是另一段光輝的故事。